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蔬菜作物施用耐氨固氮菌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小区试验条件下,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对蔬菜生长 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可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供试蔬菜的平均增产率达20%,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3.
邱桥姐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3):149-152
耐氨固氮菌是通过基因工程选育出来的新型菌株,水稻接种后,因根系活性提高、吸收功能增强、体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而增产。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接种耐氨固氮菌后增产3.1%-7.1%,氮肥利用率提高1.4%-11.2%;与对照区比较,土壤肥力并无下降的趋势,是一种投资小、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4.
耐氨固氮菌对蔬菜作物生物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探讨了蔬菜作物在施用耐氨固氮菌后的生长、生理反应及增产的效果和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显著增加了蔬菜苗期生物量,叶面积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同时还增强了诉根系活力、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耐氨固氮菌促进增产的作用不仅与其本身的固氮作用有关,还可能与其分泌出某些生长刺激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环境因子变化对水稻氮素吸收及接种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固氮菌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受水、肥、气、热等土壤因素的影响较大,其适宜参数是:(1)浅水或湿润灌溉稻田水层在5 ̄16cm左右;(2)氮素总施肥量在7 ̄9kg/mu为宜,≥11kg/mu增效显著性极低;(3)稻田氧化还原电位在150mV ̄200mV既有利于菌又有利于水稻的生长;(4)稻田水层昼夜温差在2.4℃左右。试验研究表明,必须选育出新的更加耐氨(即土壤碱解氮在168ppm以上)的水稻联合工程固 相似文献
7.
8.
9.
氮离子注入水稻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并将其与γ射线、叠氮化钠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后,种胚表层细胞出现刻蚀,细胞之间出现裂缝,种胚内层结构也发生变化。氮离子注入的M1代生理损伤较轻,M2代的叶绿素突变频率低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抽穗期突变频率高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株高突变频率与叠氮化钠处理的相近,但比γ射线处理的低。用诱变效率衡量其诱变效果,氮离子注入的叶绿素诱变效率低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株高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于γ射线的处理,但比叠氮化钠处理的略低。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Fe^2+胁迫下的水稻品种生物性状和主要生理生态特性,明确Fe^2+120mg/kg为鉴别水稻品种耐性差异的适宜亚铁浓度。并提出可将苗高、根系生长量、根系氧化力、干物质产量作为水稻品种耐亚铁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水稻长期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壤结构变差,研究不同用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化肥配施对水稻土结构和碳、氮分布的影响,探索稻田优化施肥管理方式。【方法】水稻田间试验在浙江衢州进行,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处理(NPK)以及常规施肥基础上添加22.5 t/hm2 (NPK+1%B)、45 t/hm2(NPK+2%B)和90 t/hm2 (NPK+4%B)水稻秸秆炭处理,共5个处理。水稻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及不同粒级团聚体(>2、0.25~2、0.053~0.25和<0.053 mm)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评价团聚体的稳定性。【结果】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水稻秸秆炭4年后,土壤>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2.43%~7.99%,<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2.93%~9.6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40%~45.16%和14.67%~36.69%,各指标的变幅均以NPK+4%B处理最大。与NPK处理相比,秸秆炭处理土壤中>2 m...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应用改进的Casse法提取质粒,鉴定了供试菌株的质粒存在情况:高NH_4~+和N_2培养的Alcaligenes faecalis A_15,Enterobacter cloacae E26,E.cloacaeEnSs和klebsiella planticola DWUL2分别携有1—2个大质粒,分子量在30—200Md之间;K.planficola和Pseudomonas saccharophila含有小质粒;K.oxytocaNG13不携质粒。供试菌株中DNA与nif探针R1 nif DH和Ec nif B-Y均具有同源性。A.faecalis A15,E.cloacae E26和K.oxytoca NG13的nif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E.cloacae EnSs的nif基因则位于一个较大质粒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