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红碎茶生产广泛采用盘式揉捻机和转子式揉切机组合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中的关键设备揉切机,具有快速、强烈揉切的特点,对红碎茶品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转子是转子揉切机的主要工作件,它在揉腔内转动,以其上面的螺旋(搅龙)连续推动、挤压茶叶,并在揉筋、刀片、棱板、尾盘等零件的配合下搓揉、撕切茶叶,使叶组织破碎,形成紧结的颗粒状外形。为了设计制造性能良好的转子式揉切机,本文试对螺旋的工作原理、参数确定和应用形式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在七○年开始试验茶叶揉切机,并在“茶叶科技简报”作了简介。最近二年,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断提高,配置成“7051型转子揉切机组”,实现红碎茶连续揉切流水作业,提高了品质和工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3.
刘新 《中国茶叶》1994,16(6):32-33
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贸易量约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而红茶中绝大部分又为红碎茶。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试制红碎茶(当时称分级红茶),使用的初制揉切机具是传统的盘式揉切机,到了70年代初,江苏、广东、四川、贵州、湖南等先后研制出不同型式的转于揉切机,用于加工红碎茶,之后随着转子揉切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机种的完善与配套,红碎茶产品质量和效率等较盘式揉切机的大有提高,从而转子揉切机在全国茶区迅速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红碎茶加工新工艺——转子机生产工艺,大大促进子我国红碎茶生产的发展,使红碎茶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前些年由于绿茶走俏,红碎茶生产效益不及绿茶,致使一些红碎茶主产区也纷纷改制绿茶,造成红碎茶生产的严重滑坡。然而,近年绿茶又出现市场疲软,滞销积压严重,而当前国际红茶市场需求量却仍平稳,无大的波动,这无疑给红碎茶生产的复兴带来一线生机。为使广大红碎茶加工新手对红碎茶的重要加工机具——转子揉切机有一了解,特将转子揉  相似文献   

4.
CTC揉切机是国内外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红碎茶加工机具,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萎凋叶快速撕碎、强烈扭曲挤压获得较高的叶细胞损伤率。用它制出的茶叶汤色明亮,浓强度高。为进一步提高国内CTC揉切机的制茶质量,本文对明显影响该机揉切质量的齿辊结构参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印度等国的茶叶种植和经营者大多为西方人。在尚未使用机器之前,茶叶揉捻通常是在长木台上用人工手揉。最初使用机器揉捻者,系印度卡察(Cachai)地方的一个茶园经理纳尔生(J·Nelson),纳氏在观察工人手工揉捻时得到启发,遂思索研究机揉方法。开始将茶叶置于两张台面之间,使台子前后同时运动,则可得与手工同样的揉捻效果。但茶叶在两张木台之间易于散开,于是设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第一机械工业局于五月下旬在英德华侨茶场召开6 CRQ—25型、20型茶叶转子揉切机鉴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教学、科研、国营茶场和业务主管部门,安徽、  相似文献   

7.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细胞破坏,卷紧条索,是茶叶制造中一道决定外形的重要工序。当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是盘式揉捻机,其型号繁多,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作等速回转的曲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水平的平行移动。揉桶内的茶叶不断翻动、揉搓、卷压,以达到揉捻的目的。显然,揉捻机的  相似文献   

8.
正揉捻几乎是所有茶类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序,目的是使茶叶紧结成条,体积缩小,外形美观,同时使茶汁部分溢出,利于干茶冲泡。茶叶揉捻使用的设备是茶叶揉捻机,它的发明及在我国的研制推广,经历了极为漫长和艰辛的岁月。一、从我国茶叶的人工揉捻谈起中国的茶叶加工,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作业状态。揉捻作业是用竹编篾片铺在桌面或置于宽凳上,用手工在篾片上揉搓使茶叶成形。一些无法用手工揉捻成形的粗老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研制茶叶连续揉捻机,1987年在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研制出了第三代样机,定名为6CR—WL往复式茶叶连续揉捻机,1988年9月22日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并取得了专利。该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了手工揉茶的方法,其结构主要由机架、揉捻链板(履带板)、揉捻箱、曲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皮带链轮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揉捻链板:由长宽高相等的若干个铸铝履带板用链条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茶叶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技术设备的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揉捻作为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程序,使用相关机械装置所实现的揉切机理状况直接关系到茶叶生产效果。研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中的揉切机理,优化具体的电子参数,其将为当前茶叶产业优化创新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拟从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的应用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揉捻机械装置揉切机理分析,从而探究茶叶揉捻机械装置电子参数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茶树品种的选育鉴定,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因试验小区鲜叶的产量有限,所以制茶时不能用现行的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唯一办法,就是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揉捻。手工揉捻由于不同的制茶人员,不同的揉捻次数,和各次揉捻的不同压力、时间等因素往往造成试验茶加工过程的人为差异。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应用机械代替手工揉捻,杭州茶叶试验场于  相似文献   

12.
一、齿辊揉切机的发展简史齿辊揉切机英文名称叫 C.T.C,是 Cr-ushing(挤压)、Tearing(撕裂)、Cur-ling(卷曲)三个词的缩写。表达这种机器具有挤压、撕裂、卷曲三个作业性能。是近代红碎茶加工机械中应用较广的揉切机种。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湖南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6CZ-30型锤击式揉切机,其中一台安排在涟源县茶场试验,由省、地茶叶公司、涟源茶厂派员,与涟源县茶场共同组成试验研究小组,对该机进行制茶性能及工艺的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的情况整理于后。一、6CZ-30型锤击式揉切机单机作业及产品特点机器启动后锤片随主轴高速飞转,产生强大的气流从机内穿过。投入机内的萎凋叶在1—2秒钟内被击碎,从出茶口喷射出机外,被击碎的茶胚呈大小均匀的片末状,叶色翠绿。其体形的大小与萎凋叶含水量的高低和原料的老嫩程度密切相关。萎凋叶含水量越高,原料越嫩,则被击碎的体形越细小;萎凋叶含水量越低,原料越老,则被击碎的体形越粗大。由于  相似文献   

14.
揉捻是绿茶初制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杀青叶经过揉捻作用,发生了物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茶叶成品的色、香、味、形便初步完成。因此,茶叶揉捻的好坏,直按关系到茶叶产品的质量。 用机器揉捻,必须满足这几个要求:(1)揉捻茶叶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翻转性能良好。(2)茶叶运动时,机器的搓揉能力很强,有较强的紧条作用。性能好的机器,应能缩短  相似文献   

15.
齿滚揉切机(简称C·T·C机)在肯尼亚、东非、印度、斯里兰卡等红碎茶主产国普遍采用,在我国已引进并批量生产推广。实践证明,由于C·T·C制法采用了比较好的设备和工艺,符合红碎茶品质形成的生化要求,具有快速、强烈的特点。因此产品内  相似文献   

16.
《茶叶科学》1966,3(2):70
茶叶揉捻机的揉盘一般系采用铜或硬木制成。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不但供应量有限,且价格昂贵;硬木(要求无气味)在不少茶区是不易多得的,且易于磨损。我们在茶叶生产大好形势的鼓舞下,为了降低揉捻机的造价,探求坚硬耐磨、价格低廉、不损害茶叶品质而供应充裕的揉盘材料,以代替硬木和铜。通过调查访问,于1962年开始和宜兴陶瓷实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五十年代初引进了CTC机,后又引进LTP机。口前生产CTC茶主要在中国南方有关省的部分红碎茶厂。用锤击机(LTP)或洛托凡机和齿切机(CTC)相配合进行揉切的制茶流程,习惯称之为“新工艺”,其新制成的茶,称“新工艺茶”。为了便于和国际上取得统一名称,作者认为,新工艺产品命名为CTC茶比较确切。我国已生产CTC茶,说明我国制茶工  相似文献   

18.
马文桂 《中国茶叶》2010,32(1):29-30
揉捻是茶叶初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它的好坏决定了成茶品质的优劣。目前,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原理基本相同,均是让杀青(或萎凋)叶团在由揉桶、压盖和揉盘组成的揉捻空间中,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做匀速平行圆周运动,茶叶受到揉桶、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湖南省茶叶公司于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在新化县第一招待所联合召开了6~(CR)—35型红碎茶揉捻机(以下简称35型揉捻机)鉴定会。会议认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一九七八年三月下达我省研究设计、制造新型红碎茶的揉捻机具  相似文献   

20.
薛红肖  李娟 《福建茶叶》2016,(12):188-189
揉捻是茶叶初制塑形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通过揉捻形成茶叶紧结弯曲的外形和更加完善的内质,对茶叶的出品来说至关重要。在茶叶的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的是数学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只有更好地应用数学模型对茶叶揉捻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将揉捻的时间控制在最合适的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