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植物材料除草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探索在除草活性测定过程中引起误差的几个因素及可能引起误差的几个原因,为今后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提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荆条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琼脂混粉法于室内测定荆条对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草6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mL的供试浓度下荆条不同器官粉末对6种植物幼苗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花活性最高。进一步测定了花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溶剂极性萃取物对6种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的抑制活性较高,其中石油醚层对黄瓜幼根和乙酸乙酯层对稗草幼根的EC50分别为0.07、0.03 mg/mL,说明花含有较高的除草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农得时、草克星、莎多伏除草活性及活性机理研究进展陈杰,李扬汉(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210095)磺酰脲类除草剂是70年代中期由杜邦公司Georgelevitt博士发现的,目前已成为一类主要的除草剂,是现代农业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至1993年已商... 相似文献
4.
作用模式得到明确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为数不多,主要是危害农作物的病原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具有除草活性的杂草病原真菌植物毒素的作用模式得到鉴定。而近些年来,新获得的绝大多数具有除草活性的杂草病原真菌植物毒素的作用模式尚未得到鉴定。在作用模式已经明确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中,除了极个别与有些化学合成除草剂共享相同作用模式,绝大多数具有与现有化学合成除草剂完全不同的作用模式和独特的分子靶标位点,很有希望开发成为新型除草剂。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已经得到鉴定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甜菜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f 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两种昆虫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时间(2、6、12、24、48、72 h)和剂量(1.0×10-3、1.0×10-2、1.0×10-1、1.0×100,1.0×101、1.0×102μmol/L)范围内,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甜菜夜蛾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Sf 9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印楝素、乌头碱、次乌头碱、伪石榴皮碱、马钱子碱和吴茱萸碱对其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无明显的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石蝉草乙醇提取物除草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石蝉草是否具有除草活性,本研究采用小杯法和盆栽试验法测定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石蝉草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的根茎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苘麻和稗草根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73和0.80mg/mL,对茎长的IC50分别为0.77和0.89mg/mL;盆栽试验表明,5mg/mL浓度对稗草和苘麻7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3%和82.02%,与对照药剂癸酸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研发新型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天然除草活性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从天然产物中开发具有除草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一些可能具有除草剂开发潜力的植物和微生物源化合物,并对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羊脂酸除草活性及其响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新型植物源除草剂,需从植物中筛选具有除草活性的天然产物,本研究将椰子经物理压榨成椰子油,椰子油经皂化、酸化、蒸馏分段,再经气质联用仪鉴定其中具有除草活性的产物,并采用室内生测法和田间药效试验对该产物的除草活性进行评价,测定其在不同光照和浓度条件下对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的3种防御酶——L-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椰子油中筛选的具有除草活性的产物经鉴定为羊脂酸,气质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6.20 min。羊脂酸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EC_(50)为14.07 mg/L,100 m L的20%羊脂酸水乳剂喷施后15 d对20 m~2非耕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0.25%和90.37%,即与对照药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除草效果相当。低浓度羊脂酸对小飞蓬的防御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较高浓度下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上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当光强为100~120μmol·m~(-2)·s~(-1)、温度为18~20℃时,这种变化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较完全光照条件下更为明显。表明羊脂酸除草机理可能与其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开发利用棉籽壳中的除草活性物质,分别以无水乙醇、正丁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棉籽壳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对各溶剂粗提物进行了除草活性测定。结果发现:用无水乙醇提取的粗提物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发现该粗提物中主要含有甘油、三环己基3-烯-6-辛酮、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邻甲基苯酚)-2-溴-2氯-乙酰酯、十四酸、十四酸乙酯、十六烷酸、辛酸异戊酯和亚油酸9种化合物。进一步的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亚油酸、辛酸异戊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和(邻甲基苯酚)-2-溴-2氯-乙酰酯4种化合物对稗草表现出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亚油酸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14.5 mg/L。 相似文献
12.
13.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性成熟的个体产生和释放,能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灵敏度高、对天敌无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干扰交配、害虫检疫及大量诱杀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性信息素分析技术的改进,检测仪器的多样及灵敏度的提高,针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概况、性信息素的结构特点、提取方法、鉴定方法、化学合成以及其在调控害虫行为方面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以苘麻成株叶片为材料,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D-13组分对苘麻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片内MAD含量、SOD、CAT和APX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膜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苘麻叶片经D-13组分处理后,细胞膜透性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DA含量在D-13组分处理后,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电镜观察下,叶片细胞的膜系统随着D-13组分浓度的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受害情况。随着D-13组分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APX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相比,SOD、CAT、APX在40h时活性达到最低,分别比对照活性降低超过了60%、30%和50%。可见,淡紫灰链霉菌除草活性物质可严重降低苘麻叶片的生理生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RNAi技术在研究昆虫功能基因组学方面已经越来越成熟,基本涉及了昆虫的所有目,并为害虫的控制和益虫种群保护筛选出许多合适的基因,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为了在这一领域更好地运用RNAi技术就必须了解干扰片段的不同递呈方式及其在昆虫体内的吸收机制。因此,就目前在昆虫中常用的干扰片段递呈方法和吸收途径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近年RNAi在害虫控制和昆虫种群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昆虫不育技术是一种通过释放不育昆虫来控制田间害虫种群的生物防治新策略。为将昆虫不育技术应用于防治全球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该文对昆虫不育技术的作用机理和防治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外利用该技术成功防治害虫的作用原理、作用方式和对多种害虫防治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归纳;同时,对防治靶标基因doublesex的功能性作用进行总结。本综述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调控靶标基因,整理并展望通过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的昆虫种群实现虫口密度控制的研究现状,为促进昆虫不育技术防治害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1个分支,集合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远程诊断、预测预报、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概述了专家系统最新技术特点,并对专家系统在植保方向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