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近年来发现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病原,在猪体内它常以持续感染的形式存在。干扰素(IFN)特别是I型干扰素在抗病毒方面起重要作用,它的产生主要分为TLR等几个途径。论文综述PRRSV对I型IFN的产生途径的调节作用,即对TLR依赖性、RIG与MDA5依赖性、JAK STAT等干扰素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凋亡途径的抑制和对NF κB的上调或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当今养猪业面临的最严重的病毒病原体之一。病毒在猪群中持久存在给控制和消除该疾病带来了挑战。其持久存在的生理基础包括逃逸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而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是主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PRRSV通过非结构蛋白(NSP)干扰RIG-Ⅰ/MDA5等信号通路,抑制Ⅰ型干扰素产生,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可破坏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导致猪的免疫抑制,进而导致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为进一步研究PRRS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综述了PRRSV抑制I型IFN的激活及其相关信号通路,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多种途径,从而避免PRRSV侵染,为PRRSV的防控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MxA基因第12外显子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xA蛋白是Ⅰ型干扰素(IFNα/β)所诱导产生的蛋白之一,属于大分子(70~80kD)GTP酶,能抵抗各种RNA病毒和部分DNA病毒。MxA蛋白结构与其抗病毒活性有直接的关系。有报道表明,MxA蛋白活性部位的一个氨基酸序列的变换,会导致其抗病毒活性的改变。MxA基因多态性分析是研究马MxA蛋白基因抗病毒作用和寻找马MxA蛋白抗性基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超  林祥梅  李全芬  韩雪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41-2243,2260
多功能细胞因子干扰素(IFN)是生物细胞受到适量的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类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及影响细胞分化等生物活性。与之相对应,抗IFN的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检测IFN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机制研究、免疫功能检测、纯化IFN等领域。综述了各种IFN单克隆抗体、用途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6.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了干扰素(IFN)。干扰素是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下,由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它细胞时,使其它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免疫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诱导细胞抗病毒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干扰素(IFN)在主艉地细胞的抗病毒和抗生长反应及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尤其是抗病毒反应是干扰素的基本功能,其分子机制正逐步被揭示。IFN诱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号传递和级联放大的过程。其主信号途径通过位于细胞膜上的酪氨酸激酶使酪氨酸磷酸化,激活信号传导物和转录激活因子。然后信号传导物和转录激活因子转移到细胞核内。它们导致了许多基因产物的表达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荷斯坦母牛TLR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细胞评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Toll-like receptor 1(TLR1)基因多态性与荷斯坦母牛乳房炎抗性之间的关系,为奶牛乳房炎抗性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和PCR-RFLP检测208头荷斯坦母牛TLR1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荷斯坦母牛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关系。【结果】TLR1基因mRNA序列中存在G1409A、A1475C、G1550A和G1596A 突变位点,其中G1596A突变使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G1409A突变位点经BsiY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AA和AB,频率分别为0.375和0.625,χ2检验表明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AA和AB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A1475C突变位点经BstXⅠ酶切产生2种基因型CC和CD,频率分别为0.178和0.822,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CC和CD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G1550A突变位点经BsiYⅠ酶切产生3种基因型EE、EF和FF,频率分别为0.236、0.370和0.394,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EE、EF和FF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G1596A突变位点经BclⅠ酶切产生3种基因型GG、GH和HH,频率分别为0.260、0.567和0.173,荷斯坦母牛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HH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GH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极显著低于GG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001);GH基因型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GG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结论】对奶牛乳房炎抗性,HH是最有利基因型,GG是最不利基因型,初步证明TLR1基因G1596A多态位点的H等位基因是提高奶牛乳房炎抗性的一个潜在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9.
Wip1是由基因ppm1d编码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不仅在细胞应激反应、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等过程。Wip1能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而NF-κB又是TLR4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因此推测Wip1在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中可能起调控作用。Western印记结果显示,在Wip1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中,TLR4信号诱导的IRF3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与此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揭示,受LPS刺激后,Wip1 基因敲除的MEFs比野生型细胞产生更少的I型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 如Mx1, Mx2Rasd2。将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分别回补进Wip1 缺失的MEFs,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体Wip1回补的细胞系进一步验证该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均能促进LPS诱导的ISGs的表达,Wip1不依赖于其磷酸酶活性来促进TLR4介导的I型干扰素反应。研究首次发现Wip1能通过增强IRF3的磷酸化来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揭示了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来自2006年猪病流行爆发地的组织样品进行多种病毒的检测,确定引起本次流行的致病病原及PRRS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RT-)PCR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北美型和欧洲型、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以及瘟病毒的检测,对PRRSV阳性的进行ORF5的序列测定并分析。【结果】检测到16份PRRSV北美型阳性样品,PCV2阳性样品2份,其它病毒均未检到。PRRSV ORF5序列分析表明笔者分离到的PRRSV株可分为2个群。【结论】(1)PRRSV与2006年肆虐中国养猪业的猪病流行有直接关系;(2)2006年PRRSV流行株主要是以JX0612株为代表,但不同遗传特征的PRRSV也在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猪干扰素α8(poIFN-α8)蛋白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抗病毒作用,合成poIFN-α8基因,克隆入pCSMH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电泳。将表达的目的蛋白利用Ni-琼脂糖凝胶纯化柱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试验检测重组poIFN-α8的反应原性,利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检测0.01、0.05、0.1、1 ng/mL的重组poIFN-α8蛋白对PRRSV的抗病毒活性,并检测重组poIFN-α8蛋白对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ISG)Mx1、OAS1、ISG15的诱导激活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SMH-IFN-α8表达载体,实现了poIFN-α8在大肠杆菌中的包涵体表达,且重组poIFN-α8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0.05 ng/mL的重组poIFN-α8蛋白可显著抑制PRRSV在PAM中的复制,poIFN-α8的抗病毒效果显著优于猪干扰素α2(poIFN-α2)、猪干扰素α5(poIFN-α5),且重组poIFN-α8能有效激活ISG的表达。综上,表达的重组poI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及干扰素两种因子对胃癌MKN45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视黄酸及干扰素同时加入胃癌细胞系MKN45中进行细胞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通过Northern blot和免疫组化测定p16,p21及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干扰素(IFN)协同全反式视黄酸(ATRA)可有效地抑制MKN45细胞生长,癌细胞经联合用药诱导后p16和p21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c-myc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视黄酸受体RARα基因在MKN45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经ATRA和IFN诱导后表达水平提高.结论 ATRA联合IFN诱导可调节p16和p21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MKN45细胞生长,这可能与细胞中RARα基因高水平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是一类在干扰素(IFN)信号通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多功能转录因子,目前发现其有10个IRFS成员,IRF1-IRF9和病毒IRF(v IRF),可分为三类:促进型、抑制型和双重型。它们在诱导、病毒防御、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与凋亡和许多疾病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干扰素调节因子2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binding protein-like,IRF2)就是  相似文献   

14.
Wip1是由基因ppm1d编码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不仅在细胞应激反应、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等过程。Wip1能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而NF-κB又是TLR4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因此推测Wip1在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中可能起调控作用。Western印记结果显示,在Wip1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中,TLR4信号诱导的IRF3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与此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揭示,受LPS刺激后,Wip1基因敲除的MEFs比野生型细胞产生更少的I型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如Mx1,Mx2和Rasd2。将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分别回补进Wip1缺失的MEFs,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体Wip1回补的细胞系进一步验证该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均能促进LPS诱导的ISGs的表达,Wip1不依赖于其磷酸酶活性来促进TLR4介导的I型干扰素反应。研究首次发现Wip1能通过增强IRF3的磷酸化来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揭示了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不分节段、聚腺苷酸化、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长约15kb,含有8个开放的阅读框架(ORFs)。PRRSV基因组的顺序依次为:5’-ORFla-ORFlb-ORF(2—6).ORFT-3’。鲁韦韦等分析表明,PRRSV的ORF7基因保守性较好,变异较小。此外,ORF7编码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机体产生的PRRSV抗体主要是针对N蛋白的。因此,N蛋白常可作为诊断抗原来检测PRRSV。  相似文献   

16.
杨霞 《饲料博览》2009,(3):10-12
文章列举了主要猪干扰素(IFN-α、IFN-β、IFN—γ)的基因结构和定位及表达产物,概述了猪干扰素基N可能存在与猪抗病力密切相关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猪抗病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出抗病育种是当前和今后育种的主要方向,并对抗病育种将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娟  单长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68-457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干扰素(IFN)处理肝癌细胞系CBRH-7919细胞不同时间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作用不同时间干扰素对其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作用时间下BAX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干扰素作用肝癌细胞后,可看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体积缩小,变形,细胞膜完整;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核碎裂,染色质片段化,凋亡小体形成等。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得随着干扰素浓度的增高,出现典型的DNA LADDER。随着时间的增加BAX蛋白表达量出现增加,尤以48 h较明显。[结论]IFN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是由于IFN上调了BAX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了自身对肝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致病性,试验以1×10~4EID_(50)的剂量DTMUV肌肉注射5日龄樱桃谷雏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排毒情况、组织载毒量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TMUV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都有严重损伤;DTMUV可以在肝脏、脾脏、肺脏、脑中增殖,并于攻毒后第5天在肝脏和脑中达到高峰,于攻毒后第9天后在肺脏和脾脏中达到高峰,且脑、肝脏、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攻毒后第1天DTMUV就可引起脾脏中γ干扰素(IFN γ)、α干扰素(IFN α)、白细胞介素6(IL-6)、β干扰素(IFN 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7(TLR-7)、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型(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MHC-Ⅱ)细胞因子过渡表达,在脑中第1,2,3 d均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的过度应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arc-145细胞体系验证重组猪α干扰素(rPolFN-α)制剂的抑制病毒作用.结果表明:rPolFN-α稀释至1010可有效预防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当rPolFN-α稀释至1010可有效抑制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研究结果在细胞水平上明确了rPoIFN-α对PRRSV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将rPoIFN-α应用于动物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给肺炎模型小鼠腹腔分别注射高剂量(200mg·kg^-1·d^-1)和低剂量(100mg·kg^-1·d^-1)的穿心莲内酯,7d后,测定小鼠免疫器官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穿心莲内酯对呼吸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小鼠的脾和胸腺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BALF中巨噬细胞吞噬率则显著升高(p〈0.01)。说明穿心莲内酯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对脾、胸腺等免疫器官的生长,支气管sIgA分泌及IFN—γ表达有显著的降低,起到减缓或消退肺部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