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采用基于Miedema理论的半经验模型计算了Gd-Fe-Al三元合金系统中非晶相、固溶体相以及化合物相的吉布斯自由能,预测该合金系统的非晶形成范围和非晶形成能力.计算结果显示:实验得到的Gd基大块非晶在预测的非晶形成范围内;Gd基合金Gd65Fe20Al15,Gd65Fe15Al20和Gd70Fe15Al15的非晶形成能力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但是,由于共晶点位置的影响,Al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范围和非晶形成能力均与预测结果有一定差距.非晶相与固溶体相之间吉布斯自由能差是影响非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晶合金相变的热力学原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晶化即为残留非晶相的转变,其相变热应正比于残留非晶相的相含量,本文导出了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结晶度XC的DSC法测量公式.进一步通过对其100%无定性样DSC曲线的分析发现:部分晶化非晶合金的XC实际上即为其100%无定性样在同样退火条件下的转变分数fC.为了检验这一推论的正确性,本文选用Ni74Si10B16非晶合金淬态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等温退火处理和等温DSC测试.结果表明:通过DSC法测定部分晶化非晶合金试样的相变热,不仅可以求出该试样结晶度的大小,而且通过对该合金100%无定形试样的DSC曲线分析和跟踪,甚至可以预测和控制该合金一定退火条件下结晶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法测量了Ni74Si10B16非晶合金550℃等温退火21min,22min,23min与25min后的结晶度XC,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确认通过DSC方法测量的非晶合金退火样结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反映非晶合金晶化的程度,并且其测量精度与简便性优于XRD方法.而对于部分晶化非晶合金晶化相相含量的测量和分析表明:DSC法只能测量析出单相合金的相含量,对于析出多相合金的情况则不如XRD法有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Ni-Si-B系非晶合金电阻随拉应变变化特性曲线的测定,考察了B原子浓度对非晶Ni72-xSi15B13+x(x=0,2,4,6,8)合金电阻应变系数的影响,并采用Nagel推广的液态金属Ziman理论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Ni_(85-x)Si_(15)B_x(x=13,17,21)系非晶合金条带的晶化(经过处理后的)结晶度的测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晶度的测定系采用电子计算机分峰方法将x射线衍射曲线中的非晶峰与结晶分离开来,其中非晶峰以三次多项式表示,结晶峰以高斯-柯西复函数表示,由这些表达式组成联立方程组,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并计算出它们的相对强度值,得到其结晶庆与退火温度呈抛物线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非晶合金产品的研制情况,分析了我国非晶合金产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非晶合金产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计算了模型中金属-类金属的有效成键数与类金属成分的关系,从而对由液态淬火制备的Fe-Si-B系非晶态合金的扬氏模量随类金属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且添加类金属B比添加Si更为有效等重要实验结果,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为进一步提高非晶合金的杨氏模量指明了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分析、DSC分析和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铝含量对Mg-6Zn合金显微组织、凝固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6Zn-2Al合金晶粒相对细小,具有最佳的强度与塑性组合;Mg-6Zn-6Al合金中晶界处存在接近连续分布的粗大鱼骨状金属间化合物Mg17Al12相,导致合金抗拉强度和塑性下降.长时间退火试验表明,Mg-6Zn-2Al具有较高的组织稳定性.因此,Mg-6Zn-2Al合金是Mg-Zn-Al系合金的一个较佳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9.
在孔深60μm直径200 nm的通孔氧化铝模板中,采用恒电流沉积法制备了钯镍与钯银合金纳米线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表征纳米线的形貌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Pd-Ni合金纳米线中镍的含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电流密度在0.6~1.0 mA.cm-2之间时,合金纳米线中镍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7.89%~15.21%;Pd-Ag合金纳米线中银的质量分数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电流密度在2.0~3.0 mA.cm-2之间时,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22.88%~16.55%.获得的钯合金纳米线线条均匀连续、结晶致密,长径比高达250.  相似文献   

10.
用Mossbauer谱研究了Fe85Zr9B6合金的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纳米晶化相是几乎不固溶其他元素的纯α-Fe相;在晶化过程中Zr.B原子逐渐富集;剩余非晶相由富Fe区和富Zr,B区组成。  相似文献   

11.
高合金含量的Al-Mn,Al-Cr合金(质量分数大于10%)中Mn,Cr含量高,传统铸造组织十分粗大,力学性能很差,不能应用.本文采用固液混合铸造技术制备了Al-20%Mn,Al-10%Cr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其平均晶粒尺寸都能控制在10μm以下,且晶粒呈球形或近球形,压铸材料的力学性能为:σb=100~110MPa,σ0.2,=70~80MPa.随着粉末加入量的增加,合金晶粒逐渐细化.这两种合金可以应用为耐磨、耐蚀材料.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铬铸造磨球生产成本高,熔铸工艺复杂,参数控制要求很严,工艺出品率较低等问题,使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拟采用多元复合合金化方法结合相应热处理,开发价廉,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新型钨渣合金系磨球,以满足矿山、冶金、建材、交通等部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氧乙炔火焰喷熔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镍基和钴基合金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进行了组织和相结构分析,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抗汽蚀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涂层的汽蚀形貌进行了观察,探讨了镍基和钴基喷熔层的汽蚀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镍基和钴基喷熔层都优于常用于水利机械的抗汽蚀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6Ni5Mo(16-5钢),适用于对水利机械零件进行修复和预防护.  相似文献   

14.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Mg-Al-Zn系合金(AZ31和AZ80)的高温压缩流变应力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真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动态再结晶特征.合金元素含量差异引起材料高温变形行为不同.AZ31合金流变应力行为受变形温度影响:变形温度低于350℃时呈幂指数关系;高于350℃时呈指数关系,应力指数n为7,热变形激活能Q为112 kJ/mol.AZ80合金高温流变应力符合幂指数关系,应力指数n为6,热变形激活能Q为220 kJ/mo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碳纤维表面电沉积Ni-B合金工艺,结果表明碳纤维的预处理、镀液组分以及电解参数对沉积速度及镀层质量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镀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组分进行了分析,表明在确定的电镀条件下可获得镀层中硼的质量分数为0.8%~4%的Ni-B微晶镀层,镀层细致、均匀、致密、结合力好.  相似文献   

16.
YG6硬质合金渗硼层厚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合适的渗硼层厚度,使硬质合金既保持一定的硬化层,又保持较高的抗弯强度,采用改进了的B4C质量分数为25%的渗硼剂配方,对YG6硬质合金进行了固体粉末表面渗硼试验。加热温度900~1000℃。渗硼时间2~6h。渗硼后在XJG-05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合金组织,测量渗硼层厚度及其显微硬度。以三点弯曲法进行弯曲试验,测量试样抗弯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渗硼温度的升高及渗硼时间的延长,试样渗硼层增厚。不同工艺条件对试样表面硬度和抗弯强度影响不大,但渗硼层过厚使其抗弯强度下降。渗硼层厚度为20~40μm时,试样抗弯强度达990~1170MPa;超过40μm时。其抗弯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弄清铝合金铸件的气孔缺陷问题,采用减压试验法对铸造铝合金中的气体,气孔形成原因和气孔对铸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予防气孔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感应电流加热蒸发Al-Cu-Mn和Al-Cu-Cr三元母合金,制备出了合金纳米粉末,研究了纳米粉末中相的生成规律。在Al-Cu-Mn合金纳米粉末中生成了AlMn,Al8Mn5和AlCu2Mn相,其中AlCu2Mn相的体积分数最高达到0.99。在Al-Cu-Cr合金纳米粉末生成了Cu9Al4,Al2Cu3,AlC42和Al13Cr2相。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元合金系,纳米粉末的相组成是由合金组元间的合金化特性决定的。三种组元中只要有一组不能相互反应形成化合物相或固溶体相,则在其纳米粉末中难以生成三元化合物相。三种组元间能够相互化合或固溶是在纳米粉末中形成三元化合物相的必要条件。此外,母合金的成分范围还必须合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讨论了化学—机械法处理普通黄铜屑,制备纯铜粉末工艺的关键部分—酸浸过程的物理化学问题,解释了"镀铜"现象.热力学分析指出,本工艺适合于处理各种铜合金尾料,尤其适合于黄铜类铜合金尾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