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河北省赤霞珠葡萄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元素丰缺状况,并对土壤和叶片相应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指导河北省赤霞珠葡萄主产区果园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河北省昌黎县葡萄主产区共选择57个果园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采集0~30 cm土壤和叶片样品进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叶片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果园中各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均小于10.0 g/kg,处于缺乏水平;硝态氮0~60 cm土层平均含量均大于9.0 mg/kg,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处于适量水平;速效钾各土层土壤平均含量均大于200 mg/kg,处于丰富水平;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各土层平均含量均处于适量以上水平;有效锰0~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量均大于15.0 mg/kg,处于适量以上水平.高产园叶片中N、K、Ca、Mn、Cu、Zn平均含量为26.7 g/kg、16.9 g/kg、29.5 g/kg、97.5 mg/kg、22.9 mg/kg、141.4 mg/kg,均大于低产组;P、Fe、B元素平均含量为4.1 g/kg、57.8 mg/kg、39.6 mg/kg,均小于低产组.DRIS诊断结果确定叶片对Zn、B、Fe、Mn、P、Ca、Cu、Mg需求强度依次降低,N、K过剩.说明葡萄园应增施有机肥和钙肥,控制氮肥、钾肥用量,适量施用磷肥,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2.
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产量和养分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高产母树和低产母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特征,并探讨了种子产量与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指导杉木种子园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40-60cm土层低产母树土壤Mg含量显著高于高产母树外,其余土层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产母树大于低产母树。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了种子产量与土壤和母树叶片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0-20cm和20-40 cm土层中的Ca、Mn、N、K和Zn含量的相关程度较高,而且与Ca含量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与40-60 cm土层的P、Zn、Mn和Mg含量的相关性较强,与P含量的相关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Zn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补充母树所需的养分元素,进行配方施肥,是实现种子园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滴灌水温对骏枣林土壤和树体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红枣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新疆南疆地区,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水温为对照(CK),探讨不同滴灌水温(10,20,30,40 ℃)对骏枣林下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及枣树各器官(果实、枣吊、二次枝和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1)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10~2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较CK处理增加32.29%,16.92%;与CK处理相比,1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20~4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速效K含量,3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 cm 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20~4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10~2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CK处理可以提高骏枣叶片的全N、P、K含量和二次枝的全N、全K含量。与CK处理相比,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骏枣果实中的全N、P、K含量及枣吊全N含量和二次枝的全P含量,其中果实中全K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3 g/kg,其他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枣吊的全P、全K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增温水可以提高土壤和树体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对陕西省耀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三个酿酒葡萄园0 ̄60cm土层土壤的养分及葡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葡萄园土壤pH均在8.0左右,属石灰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和N、P、K等大量元素含量偏低,各种微量元素除了有效B含量很低以外,其它元素含量均丰富。植株生长量以海拔最低的葡萄园大于其它两地。果实糖酸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总酚和单宁含量以海拔居中处的最高。  相似文献   

5.
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养分与香梨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产量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为提高库尔勒香梨产量和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库尔勒地区29、30、31和33团选择代表性高、中、低产香梨园12个,分别采集0~20、20 ~50和50 ~8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产量的库尔勒香梨园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分析库尔勒香梨产量与土壤矿质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供试的12个库尔勒香梨园土壤偏碱性,土壤养分表聚化明显,库尔勒香梨园20 ~50 cm土层有机质、镁、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铁含量与香梨高产呈显著正相关,总盐、pH值和钙含量与高产无显著差异,但有效锰含量与高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库尔勒地区香梨园应适当增施酸性肥料,调节土壤碱度.在实际生产中重视施用有机肥,加强香梨园土壤镁、氮、钾、铜和铁素的补充,注意各种养分的平衡施用,减少锰肥的施用量.建议有机肥施肥深度为50~60 cm.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太行山南部31个典型果园探究不同地形与产量条件下土壤养分特征并进行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多元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南部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总体处于适量及以上水平,仅丘陵、平原及中低产园土壤有效锰含量较低。(2)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均以山地园较高,分别为20.61,79.97mg/kg;土壤有效磷虽呈现平原﹥山地﹥丘陵趋势,但不同地形间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之间差异不显著。高产园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分别为76.89,51.15 mg/kg,显著高于低产园;土壤速效钾高产园为347.81 mg/kg,显著高于中低产园(154.97,132.10mg/kg);氮素水平在不同产量园未表现差异性。(3)山区园土壤有效锰含量达22.73mg/kg显著高于丘陵、平原园地;其他微量元素地形间园地差异不显著。不同产量园中土壤微量元素未有明显分异。(4)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Vc在不同地形与产量园没有差异,丘陵与高产园具有较高的硬度,山地与低产园酸度较大,平原园果个较大。(5)土壤有机质与果实固酸比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铜与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呈负相关,而与果实硬度和Vc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锰与Vc和果实硬度呈正相关;土壤有效锌与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山贡菊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军  郭熙盛  杨晓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09-5609,5620
通过对黄山贡菊产区菊农的施肥和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表明,菊农施肥量过大,N、P、K肥配比不合理,N、P肥盈余量较大;贡菊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N含量为中等水平,有效P和速效K含量为丰富水平;产量水平在1 500 kg/hm2左右时,N、P、K肥的合理用量分别为纯N 209 kg/hm2、P2O548 kg/hm2、K2O 192 kg/hm2,高产地块应适当提高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秸秆生物炭还田对改良植烟土壤品质的影响,在保山烟区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秸秆生物炭对土壤剖面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4 500、9 000 kg/hm2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增施生物炭4 5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20~40 cm土层中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增施生物炭9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20~40 cm土层中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4 500、9 000 kg/hm2处理增加了2~5、1~2、0.5~1.0、0.25~0.5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其中增施生物炭9 00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增幅为78.31%;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生物炭4 500、9 000 kg/hm2处理各粒级有机碳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增施生物炭9 000 kg/hm2处理对各粒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量均大于增施生物炭4 500 kg/hm2处理,增幅分别为17.78%、17.86%、18.08%、27.64%、54.28%和61.19%。由此说明,秸秆生物炭还田不同程度提高了耕层土壤中土壤养分含量、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以及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玉溪市设施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葡萄种植土壤0~30 cm层与30~60 cm层相比,土壤pH明显下降,EC值、全N、全P、有效N、有效P及有效K的含量显著提高,全K仅表现明显的提高,交换Ca上下两层差异不明,但交换Mg显著下降。设施葡萄种植0~30 cm层的土壤,从距茎20 cm→距茎50 cm→沟中央顺序,pH相应明显提高;EC值、全N、全P、有效N、有效P、有效K及交换Mg的含量相应显著降低,全K则仅有相应降低的趋势;距茎20 cm的0~30 cm土壤EC值高达0.865 ms/cm(达到中度盐化程度),土壤有效N、有效P及有效K的含量分别为217 mg/kg、274.3 mg/kg、1671 mg/kg(均达很高水平),分别比相邻露地种植地块提高2.14倍、10.98倍、13.66倍。因此,针对设施葡萄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极高而导致盐分积累的实际,要合理减少肥料特别是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肥料试验,探讨不同试验处理对河流故道区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时,肥料配比尿素(512.22 kg/hm2)、P2O5(191.11 kg/hm2)、K2SO4(791.53kg/hm2)为最佳处理,其0~20 cm土层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07%和84.6%。全量养分并没有在试验中产生显著性差异。0~20 cm土层中,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在尿素(512.22 kg/hm2)、P2O5(191.11 kg/hm2)、K2SO4(263.84 kg/hm2)肥料配比中酶活性表现最高;不同土层中,上层土壤中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要显著高于下层,但是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生物菌肥对桃土壤肥力及地上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生物菌肥对桃土壤养分及对地上部的影响情况,从而为新疆桃树提质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兵团第十二师‘早露蟠’为试材,研究桃树施入菌肥20 kg(SF20)、40 kg(SF420)和常规施肥(CK)处理后对土壤肥力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K、SF20和SF40的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和全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F20、SF40处理的叶长、叶宽、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CK处理。SF20处理土壤速效N、P、K含量与果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843和0.859;SF40处理土壤速效N、速效K分别与节间粗、叶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桃园施入生物菌肥有助于增加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注灌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商品性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80%NW(N 120.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6 285 kg/hm2,马铃薯期初花期-盛花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在水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注水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延边苹果梨园土壤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营养状况的分析表明,在年周期内,苹果梨园土壤养分随物候期的进展而呈现出有规律性的变化,土壤速效磷与全磷、全氮、碱解氮含量在前期高,而后逐渐下降,后期又有上升趋势;交换性钙与速效硼呈低-高-低-高的波浪式变化趋势;pH与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前期低,而后逐渐上升,果实采收后达最高值,延边地区苹果梨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3%,低产园为1.56%,显著低于丰产园,仅为丰产园的76.8%,是限制产量的关键因素,土壤矿质营养是富氮、钾而缺磷,低产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低于丰产园,分别为丰产园的67.3%和47.3%,是该类果园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速效氮、磷、比例,丰产园为N:P:K=6.1:1:5.4,中产园为N:P:K=7.7:1:5.3,低产 为N:P:K=17.4:1:9.8,低产园的突出问题是N/P和K/P偏高。  相似文献   

15.
芒果叶片主要养分含量及营养诊断适宜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东省芒果产区215个叶片样本的N、P、K、Ca、Mg含量及相应产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芒果高产树与低产树的叶片N、P、K含量差异不明显,Ca、Mg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低产树养分的离散变异程度明显高于高产树,高产树叶片的N、P、K、Ca、Mg含量处于相对适宜水平,低产树的叶片养分含量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高产树的叶片养分对产量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依靠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认为芒果营养诊断值为:N 1.60%~1.88%、P 0.140%~0.180%、K 0.72%~0.98%、Ca 1.43%~2.15%、Mg 0.147%~0.280%。  相似文献   

16.
研究麦套春棉不同带宽的麦、棉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1 125 kg/hm2以上,以180 cm的带宽为好;皮棉产量在1 125 kg/hm2以下,以160~170 cm的带宽为宜.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每年施纯N、P2O5、K2O分别为375、210、150 kg/hm2时,可产皮棉1 125 kg/hm2、小麦4 500 kg/hm2,并能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该研究结果为黄淮海地区推广麦套春棉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0~20、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丰富,并为中等变异,只有有效P为强变异;0~20、20~40 cm土层不同群落类型间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0~20、20~40cm土层差异均不显著;全P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质一致,0~20 cm土层有效P含量高于20~40 cm;全K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大,而土壤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变化方向相反;7个指标中只有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骏枣产量与土壤、叶片营养元素的关系,为第二师各团场枣树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8年骏枣为试材,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31、33、34、36、37和38团选择代表性高、中、低产枣园18个,分别采集0~20、20~50和50~ 80 cm土层土壤样品以及外围营养枝中段叶片样品,测定不同产量的骏枣园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骏枣产量与土壤和叶片矿质元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产量的骏枣园土壤和叶片中铜、铁、锰和锌含量无显著差异.高产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钙、镁含量显著高于低产园,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也显著高于低产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镁含量与高产枣园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全氮、钙含量与高产枣园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元素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供试骏枣园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施用氮、磷肥来提高枣产量.同时也应注重钙肥的补充,对低产园可通过喷施叶面钙肥来提高枣树对钙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注灌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榆中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下,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基施N 180.00 kg/hm2、P2O5120.00 kg/hm2、ZnSO47.50 kg/hm2、K2O 30.00 kg/hm2,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4157.6 kg/hm2。玉米抽雄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注水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不同种类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渭北旱塬进行连续2年(2007-2009年)的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秸秆(9 000,6 000 kg/hm2)和厩肥(22 500,11 250 kg/hm2)后,不同土层(0~20,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2008年,20~40 cm土层,各有机培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幅为26.87%~33.49%,且差异显著;各有机培肥处理2年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40和0~20 cm土层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009年,各有机培肥处理0~20,2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86%~35.85%和11.34%~22.61%。有机培肥处理2年,0~40 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2009年0~20 cm土层秸秆(9 000,6 000kg/hm2)和厩肥(22 500 kg/hm2)处理的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0.19,0.18,0.13 mg/(g.h),且差异显著;2008年,各有机培肥处理0~20 cm土层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培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且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