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利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甘肃黄羊河农场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Iwao回归关系,建立了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防治最适抽样模型,N=3.841 6/D2(1.414 6/■+0.052 4),序贯抽样模型T(1、 2)= 4n±4.995 8 ■。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调查、空间分布型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甘肃民勤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苗期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Iwao回归关系,建立了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防治最适抽样数模型及其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3.
民勤县蜜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调查、空间分布型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甘肃民勤蜜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苗期蜜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Iwao回归关系,建立了蜜瓜田藜科藜属杂草防治理论抽样数模型及其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设施油白菜地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法,研究了设施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方法,结果表明:设施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受栽培环境影响较大。建立了设施栽培环境下油白菜地苗期藜科杂草理论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5.
藜科杂草在洋葱育苗田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洋葱育苗田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洋葱育苗田藜科杂草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聚集受栽培环境的影响较大,藜科杂草在洋葱育苗田的理论抽样模型n=3.841 6/D2(1.041/■+0.752 2)和序贯抽样模型T(1、2)=5n±9.604■。  相似文献   

6.
大喇叭口期玉米田二斑叶螨成螨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大喇叭口期玉米害螨的空间分布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威市凉州区大喇叭口期玉米田二斑叶螨成螨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栽培环境或害螨自身习性都可能是影响其聚集分布的因素。并根据Iwao回归和Iwao理论抽样模型,得出其最适抽样模型为N=3.841 6/D2(1.991 5/m+0.021 4),序贯抽样模型为T(1、 2)=20 n±13.634 3■,为明确害螨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发生危害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准确田间取样调查数据、虫情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马铃薯田杂草科学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田苗期扁蓄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马铃薯田扁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3.841 6/D2(3.507 7/■-0.59)。  相似文献   

8.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桃小食心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组样本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验标准。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s回归分析法测出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空间格局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根据Blackith对昆虫的聚集因素分析可知,桃小食心虫成虫聚集的原因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s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测得桃小食心虫成虫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8m020+0.12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形回归方法研究了设施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芹菜根腐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其理论抽样模型为n=3.841 6/D~2(0.675 5/■+0.295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