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碎石桩顶部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预制混凝土套筒,可有效改善其承载特性.为研究加箍段对碎石桩承载力的影响,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将考虑土体自重效应影响的圆孔扩张理论引入到加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中,分析了塑性区半径随深度发生变化的规律,得到了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扩张重叠作用产生的影响,建立了群桩计算模型,推导出群桩作用下加箍碎石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采用本文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载荷实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本文公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FLAC3D软件的弹塑性有限差分分析,提出了大型储罐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空间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可使复合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研究了垫层模量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桩体与桩周土间差异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垫层模量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增大,而桩体与桩周土间的差异沉降减小。并揭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与桩间土竖向变形的相对关系:桩顶附近桩的沉降稍小于土的沉降,桩底附近桩的沉降稍大于土的沉降,桩体大部分范围内,桩、土等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CFG桩材质与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其固结过程分为初期与后期2个阶段,并分别按碎石桩、水泥土桩进行了固结分析,由此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度统一计算公式.结合某工程实例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了固结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介于碎石桩和水泥土桩两者之间,固结过程基本与沉降同步,且桩周土的竖向固结是引起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而桩周土的径向固结作用一般可忽略.  相似文献   

4.
在对双向复合地基的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薄板变形的有限差分法理论和Winkler 弹性地基模型,对水平-竖直向增强体系进行合理假定,并考虑复合地基中碎石桩的双向排水作用,提出了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以及路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反映了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以及荷载大小、网及桩间土的刚度、复合地基置换率、散体材料桩体的双向固结作用等因素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工后沉降的影响.用文中计算方法对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以CFG桩复合地基为例,采用FLAC-3D建立了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有无旁侧荷载条件下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承载能力、桩土应力比和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比较,揭示了旁侧荷载对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天然地基强度较高且基础埋深较大时,按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能会严重低估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将碎石桩与CFG桩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用于沿海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了其加固机理。通过多桩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测定了不同桩型及桩间土上的应力,分析了这种新型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实践表明,将碎石桩与CFG桩2种方法联合处理软土地基,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2种方法的优点,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高层框架结构复合地基工程设计实例,讨论了基于等效天然地基理论的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计算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量与实测结果相吻合,满足工程精确度要求,可应用于同类型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研究了基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应力应变关系,并在考虑桩、土体孔隙率随加载而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面积置换率与桩、土体变形模量及泊松比的确定方法.引进分级加载和分层计算的思想,建立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布桩方式下桩土应力比的求解,且能够反映桩、土体变形模量和面积置换率随加载而不断变化的特点.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其他计算方法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单桩与桩间土的荷载-沉降曲线出发,采用荷载-沉降的双曲线模型,给出了多元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分析表明,桩土应力比随荷载的变化形式有3种,具体的变化形式与桩、桩间土的初始切向压缩模量和极限承载强度有关。实例计算表明,所得解析解与实测桩土应力比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考虑了桩周土的非匀质性的Novak薄层法计算桩土相互作用的方法,对考虑径向非匀质性的层状地基中摩擦桩竖向动力阻抗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桩周土非匀质性、泊松比、频率等因素对单桩竖向动力阻抗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匀质区刚度与匀质区刚度比对单桩竖向动力阻抗基本无影响,泊松比、非匀质区大小则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酿酒葡萄新品种"凌丰"为试材,在南方产区进行葡萄叶面积的测算方法及该品种两茬果(夏果和冬果)不同叶果比与产量和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叶长、叶宽及叶长×叶宽等叶形特征值与单叶面积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快速有效地测算该葡萄品种的群体叶面积;在南方湿热地区栽培酿酒葡萄,两茬果叶果比以5.5较合适,结果枝留叶7~8片叶,每条结果枝夏果留果重500 g左右,冬果留果重450 g左右为宜,即每条结果枝留果穗2~3穗,这样既保证有一定的产量,又能保证酿造用原料浆果有理想的糖度和酸度。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若尔盖县生态功能区现状,在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县生态功能区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好的是冻列乡,东部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西部各乡镇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长白山北坡风景区历年游人数量资料和景区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旅客流量的时空特征、景区压力、旅客的季节分布特征,提出了旅游景区管理对策,并初步分析了长白山景区承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试验表明,覆膜造林可充分利用半干旱泥、页岩山地的自然资源,有效地改善树苗的立地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苗的生长发育,是发展该类型山地林业的一项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固原东部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典型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已建水源工程取水,经输水、配水和入户环节到达终端用户.工程提水扬程高,输送距离远,出水口供水成本相应也高,而项目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用户水价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在设计出水口水价时应充分考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使设计的出水口用水户水价不高于其可承受水价.否则,当地用水户可能不用或少用工程调水,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华坪县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两个方面建立了华坪县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对华坪县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评价,并将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低等承载能力、中等承载能力和高等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华坪县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等。最后,针对华坪县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新疆著名高寒山区耐粗饲、早熟优良肉脂、粗毛羊——蒙古羊为对象。利用它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提早配种,产早春羔,半封闭式产羔圈,母羊冬春合理补饲,羔羊放牧育肥等饲养管理,繁殖配套综合措施,提高高寒山区绵羊繁殖成活率,减少越冬死亡率,提高出肉率及经济效益。 1988年至1989年进行了此项试验,1989年至1990年又重复做了试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11个全国绿豆品种为材料,进行主要经济性状对籽粒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增多和植株的增高有利于籽粒产量的增加,籽粒产量随着开花至结荚天数的增加而提高,随着一级分枝的增加籽粒产量降低,缩短结荚至成熟天数有利于籽粒产量的增加,籽粒产量与其它性状相关不密切。因此,选择高植株和增加结荚数量是提高籽粒产量的主要途径。通过增加开花至结荚天数,可间接提高籽粒产量,减少结荚至成熟天数和一级分枝数亦可间接提高籽粒产量。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为郑绿9号、洮9947-6、汾绿豆2号。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红提在浙南山区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结果特点和修剪效应,从短梢、中梢和长梢三种修剪试验比较,分析结果母枝不同的剪口粗度和芽位对结果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结果母枝(更新枝、当年结果枝)在不同选留情况下的差异性表现。通过研究,认为浙南山区避雨栽培下红提冬剪时结果母枝剪口粗度控制在0.8~1.2 cm为宜,且应以6~8芽中梢修剪为主,短、长梢修剪视树势、枝条老熟程度、结果母枝粗度和空间等情况结合使用,要特别重视更新枝的培育与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