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凤珍  马晓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1-11402,11404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饮食多样化需求的增强,糯性食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因而糯小麦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从而带动了糯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其淀粉特性的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糯小麦突变体,人工杂交遗传重组是最早用于培育糯小麦的育种方法.EMS(Ethylmethane sulfonate)诱变技术、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  相似文献   

3.
周阳 《世界农业》1993,(10):13-13
英国小麦育种目标是由当地的小麦生产特点以及国内、外市场对小麦品质的要求决定的。 1.育种途径 英国的小麦育种多以品种间杂交为主,后代选择采用系谱法。杂交一般在冬季温室进行,F_1种在温室,杂交和F_1可以在一年内完成。此外,采用一粒传,在人工气候室加代种植,一年完成3代。回交在温室进行,一年2—3代,育种速度快。常规育种技术与生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密切配合。 2.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淮北地区棉花人工杂交制种从育苗、移栽、杂交以及生育特点、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生产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历经20余年,在国内外率先创制了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6号和京麦7号,构建了二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体系,在北京、天津、河北、新疆、安徽等地共示范杂交小麦近2.6万公顷,平均增产15.7%。该技术体系被庄巧生、程顺和、刘旭等院士鉴定认为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成果,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  相似文献   

6.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2,(4):55-56
<正>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目前,我国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独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大棚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在襄阳地区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了小麦去雄授粉技术、小麦杂交穗离体培养技术、大棚玉米栽培技术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整穗+嫩龄剪药"得胚率可达31.3%,比常规去雄法增加8.2%,前者可作为一种高效去雄技术在小麦单倍体育种中进行推广应用;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离体穗培养,2个批次的得胚率分别为24.3%和23.9%,比在大棚自然条件下的得胚率分别增加4.9%和8.2%,因此前者更适于进行杂交穗的离体培养;2020年暖冬气候条件下大棚玉米异常健壮,得胚率较以往年份显著提高,说明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积温可有效提高现有大棚玉米的生长健壮程度,进而影响玉米花粉对小麦单倍体胚的诱导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杀雄剂SQ-1,开花期分别授以小麦花粉和远缘植物(黑麦、玉米)花粉,并在小麦授玉米花粉后的处理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葡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AGP),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后产生的幼胚进行离体拯救培养,统计授粉小花数、接种幼胚数、膨大颖果数、结实粒数、萌发单倍体幼胚数和单倍体植株数,计算结实率、颖果膨大率、成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合细胞学观察结果,研究SQ-1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结实性的影响,以及AGP对小麦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小麦品种间杂交中SQ-1处理结实率19.8%—83.3%,人工去雄的结实率为69.4%—93.0%,SQ-1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Fielder对SQ-1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中国春与兰州黑麦杂交中,SQ-1处理的结实率为65.5%,人工去雄处理的结实率为78.8%,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F1杂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8条;在不同小麦品种与玉米品种郑单58杂交中,SQ-1处理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1.11%—1.41%,人工去雄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2.38%—14.29%;在小麦与玉米杂交后的处理液中添加0.5—2.0 g·L-1 AGP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单倍体胚获得率和成苗率。另外,在玉米花粉诱导的单倍体胚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现13.07%的胚发育出了2—6株苗;显微镜观察发现,玉米花粉诱导后18 d左右小麦单倍体胚上出现了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进一步发育为形态健全的小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1条。【结论】化学杀雄剂SQ-1减低了小麦品种间杂交及小麦与黑麦、玉米间杂交的成胚率,AGP提高了小麦与玉米间杂交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9.
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和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优势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小麦育种的新课题。但是,由于遗传和开花习性等原因,杂交小麦操作难度较其他作物大,以致尚未能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小麦的前景如何?这是小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并提出管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作物,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的是化学杀雄、三系和二系三种杂交技术.其中"二系杂交小麦"为中国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其他两种杂交技术相比."二系杂交小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制种成本低,较易获得优势组合.随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设立及中央"1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赵昌平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科研和资源的强大优势,在小麦新品种研发、推广上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鲤、鲫、团头鲂产卵受精率和集卵率,特别是在开展人工杂交的情况下,有必要采用人工授精,即通过人工操作,将卵子与精子混合并完成受精过程.其技术要求是: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老化对杂交小麦种子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BNS型杂交小麦和2个常规小麦品种的种子为材料,人工加速老化种子,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活性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小麦品种,在相同处理时间下杂交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小麦种子.老化过程中,常规小麦种子活力并不是以等速率递减,在老化初期(0~4 d)内下降较慢,4d后开始快速下降;杂交种在老化末期(8 d),活力才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不大.5个材料中BNS/YN0901组合杂交小麦种子活力最强.老化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微升趋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常规小麦与杂交小麦品种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蛋白变化趋于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形态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杂交、细胞学观察以及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手段 ,对矮秆波兰小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矮秆波兰小麦进化具有正常的AB染色体组 ,是四倍体小麦中的一个新矮源 ,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弱筋小麦新品种靖麦11号是通过人工杂交系统选育成的优质旱地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连续两年在云南省地麦良种区域试验中居首位,增产显著。目前通过栽培研究,正采取合同预约生产、合同供种、以加工利用促进原料生产的技术路线推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杂交,经人工染色体加倍而成的谷类新作物,分冬、春性.  相似文献   

16.
没有农民和农村的深圳,在现代农业育种产业再次实现重要的突破。记者近日从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和深圳市杰出人才、山西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创始人冯树英联合攻关的F型杂交小麦技术,每亩可增产10%以上,已得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多位权威人士肯定,未来两三年内有望实现产业化,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杂交小麦的研究利用同杂交水稻一样具有重大意义,但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么,在小麦良种杂交法的培育中,就要合理地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小麦良种的培育,对杂交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更好地使用杂交技术培育小麦良种。  相似文献   

18.
人工杂交育种是郁金香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人工杂交技术是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郁金香的人工杂交技术,包括母本种球露地定植、父本种球容器定植、花粉采集、花粉萌发率检测、人工去雄、人工授粉和授粉后管理等技术,以期为郁金香杂交授粉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小麦单产水平约为中国的70%,小麦长期供应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国乃至周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2011年,为帮助巴基斯坦大幅提升小麦单产水平,杂交小麦国际合作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七届会议议定书》。在科技部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种杂交小麦种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共同承担了"巴基斯坦杂交小麦技术援  相似文献   

20.
化学杂交剂在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杂交剂生产杂种小麦,程序较简单,目前已有一些较理想的化学杂交剂可供选用。为提高制种效益,化学杂交剂的正确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父母本的合理选用、亲本制种性状的调节和人工辅助授粉等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