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菊花技艺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自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的菊花造型技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也将这些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菊花技艺呈现于世人面前。然而,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时尚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植入,“赏菊传统”日渐式微。与此同时,社会企业的转型与改制、公园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以及老一辈菊艺工匠的退休等原因,致使广州菊花造型技艺的传承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困境,迫切需要对技艺的传承采取活态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2014年小榄菊花会各菊艺造型景点的造型特征、装饰物料和裱扎工艺,分析小榄菊艺造景特色.结果表明,此届菊花会的造景形象题材丰富,包括建筑造型、特色产业、文字素材、动植物造型等;造景装饰物料多样,包括布艺裱扎、彩印等类型以强化主体形象;菊花造型裱扎工艺纯熟,主要有吊扎和预制网架拼装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间工艺与匠人精神的社会重视度愈来愈高,但民艺与当代生活仍存在断层。当前的民艺传承教育存在仅从理论层面探讨实践、缺乏整体性行业视角与动态发展意识、偏重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而缺乏对中国传统营造艺术深入学习三个方面的误区。基于对民艺传承教育的意义解读和误区分析,以英石造园技艺传承教育为例,岭南民艺平台在教学计划中专门设计了现场营造教学、口述史工作坊、营境式设计教学三种创新模式,作为参与式民艺传承教育模式的探索,让学生亲身体会传统营造过程,从而以匠人的立场,以学者的身份参与民艺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附桩式盆景菊,是以菊花、桔桩及其他构件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和精心培育而成的艺术品。本文从选桩、育苗、养护、造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北京地区附桩式盆景菊的栽培技艺,以促进该菊艺形式更好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5.
根据史籍,概括介绍了扬州菊花的栽培历史以及清代以来的艺菊专家及菊花专著,列举了扬州菊花的发展所引带的一系列菊文化,说明了扬州菊文化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正>广州文化公园三大传统花事活动之一的"第58届羊城菊会"于11月17日—30日盛大展出。本次菊会以"菊韵书香"为主题,将书香文化、品读乐趣与菊花菊艺结合展开构思,通过精心选择题材,巧妙运用菊花扎作、菊花造型等艺术手法,营造出极具书香韵味的菊花主题景组,传达了开卷有益、读乐无穷的意境,让每一位游客都感受到读书带给自己的正能量。此外,菊展期间文化公园还举办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包括2017羊城  相似文献   

7.
浅谈造型艺菊的嫁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菊就是经过艺术处理,使栽培的菊花构成一种特定的形式以体现观赏价值。不论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大立菊,还是苍劲古朴的菊花盆景,花繁叶茂、婀娜多姿的悬崖菊,以及层次分明、形如宝塔的塔菊等,目前一般均采用嫁接法培养而成。那么怎样提高菊花嫁接成活率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为广州公园花卉展览的传统项目之一,羊城菊会经历了发展、鼎盛时期,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面临窘境。通过对12位曾参与羊城菊会组织策展、菊花培育及菊艺扎作的行业前辈进行访谈,从口述视角分阶段梳理了羊城菊会近7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羊城菊会在展览策划、人才培养及品牌塑造方面的经验,指出了羊城菊会拥有文化底蕴深厚、展览定位明确、平台专业、人才储备丰富、群众拥护等优势,并提出了发挥公园品牌优势、打造“小而精致”的菊花展览、对青少年进行传统菊艺文化宣传、引进和培育管理人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塔菊"是一种艺菊栽培形式,用植株高大、茎杆粗壮、生长迅速的黄蒿作砧木,在其侧枝枝头上采用切接或劈接法嫁接上大菊系菊花的枝梢,通过裱扎,从而培育出3m以上高度的塔状菊花。如果在一棵蒿子上嫁接几种不同花色的大菊,则能构成五彩缤纷的景观,故而又叫什锦菊。  相似文献   

10.
正秋风送爽,菊香醉人。广州历史最悠久、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专业菊花展览,广州文化公园三大传统花事活动之一的羊城菊会(第60届)于2019年11月16日正式开幕。本次菊会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菊赞新时代"为主题,通过菊艺扎作的形式制作出展现国家繁荣兴盛的菊花景组;同时通过手工精细、生动有趣、恢宏大气的景组,展示了羊城菊会60年来深厚的技术沉淀和精湛的扎作工艺,让市民、游客领略到菊艺工作者独具匠心的工艺和创意。此次菊会持续至12月9日,期间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11.
运用深度访谈和田野调研理论分析手工艺传承问题。通过对四川省青神县竹编及技艺传承人调查,建立了其中3位主要传承人的家谱,总结了在技艺传承中具有从师学艺、家庭副业多元化开发和草根工业等特征,在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中,探索出了生产性保护、文化引领和造竹筑巢等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鬼臼“同名异物”的疏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始记载的"鬼臼",因以根状茎入药,自古来源复杂。但南北朝陶弘景已知鬼臼"有两种",且将马目毒公分出。而《本草纲目》却不以为然,而且将唐、宋文献中与鬼臼相关的许多植物名作鬼臼的异名;当代《中华本草》,又以这些名称和明、清文献中与"鬼臼"有关的植物名称,均作"八角莲"的异名,使"鬼臼"来源仍很杂乱。经考证确认:今小檗科鬼臼属植物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当系鬼臼正品;羞天花、八角盘、金星八角指同属植物D.majorensis(Gagnep.)Ying,以及D.veitchii(Hemsl.et Wils.)Fu ex Ying;宋代诗文中的"琼田草""唐婆镜",应是叶面有光泽的D.pleiantha(Hance)Woodson;"木律草"原描述"有二种",形态杂乱,可疏分为D.difformis(Hemsl.et Wils.)T.H.Wang和D.majorensis(Gagnep.)Ying,而花"青白色"者,则当系山荷叶属植物Diphylleia sinensis H.L.Li,它也是马目毒公、旱荷叶、山荷叶的原植物。在分类粗放的古代,它们均与"鬼臼"混同。  相似文献   

13.
覆膜对酒竹笋营养元素与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引进了原产非洲东部中高山地区的竹亚科(Bambusoideae)锐药竹属(Oxytenanthera Mun-ro)竹种--酒竹(O.braunii Pilger ap.Engler),经过近4年的引种栽培,实地调查发现,与邻近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Kurz)、马来甜龙竹(D.asper (Schult.f.)Backer ex Heyne)、麻竹(D.latiflorus Munro)竹林相比较,笋横锥大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笋直锥大象(C.longimanus Fabricius)和巨红蝽(Macroceroes grandis Gray)特别喜食酒竹笋.  相似文献   

14.
锥形量热仪(简称CONE)是当前用以表征材料燃烧性能的主要试验仪器,能同时获得材料燃烧时有关释热、点燃时间、释烟、毒性、质量变化参数等多种重要的动态信息,其实验的结果与大型燃烧实验结果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已成为评价材料燃烧性能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黑樱桃与山樱桃幼苗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美国黑樱桃、加拿大黑樱桃、中国山樱桃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是中国山樱桃最大、美国黑樱桃居中、加拿大黑樱桃最小.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6.381 μmol·m-2·s-1、5.550 μmol·m-2·s-1、4.952 μmol·m-2·s-1,气孔导度分别为0.200 mol·m-2·s-1、0.151 mol·m-2·s-1、0.134 mol·m-2·s-1,胞间CO2浓度分别为251.7 μmol·mol-1、234.7 μmol·mol-1、230.1 μmol·mol-1.(2)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显著差异.(3)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似,都呈单峰曲线,但美国黑樱桃达到峰值的时间在上午10时,早于加拿大黑樱桃和中国山樱桃,后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都在中午12时.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都是从早晨开始逐渐下降,到下午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又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美国黑樱桃苗木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较早,在14时,而中国山樱桃和加拿大黑樱桃则较迟,都在16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岭南庭园的发展极具地域性特色。以东莞可园和白云山庄为例,从岭南人文精神、空间模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和建筑技术四个方面,解析近代岭南园林的发展变革和形成原因。总结岭南近现代庭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保持与传承地域性特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We measur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beneath the forest canopy, understory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and biomass in a Larix leptolepis plantation in central Korea 4 years after thinning. Four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control, 10%, 20%, and 40% stocking reduction) were applied in 1997. Mean annual intercepted PAR at 30cm and 1m above groun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inning intensities and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stems remaining after thinning. Understory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were lowest in the unthinned stands and increased with thinning intensit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otal number of understory species or diversity index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H) and the number of stems per hectare after thinning. Also understory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inning intensity in both sampling months (June and August 2001). Thinning increased light inputs to the ground and resulted in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ight availability and understory responses to thinning at a comparable intensity are likely to last well beyond the 4 years of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8.
3种竹笋夜蛾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夜蛾是竹林笋期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应用昆虫种群生物学理论对早园竹、红竹和淡竹笋上3种夜蛾种群动态及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淡竹笋夜蛾和笋秀夜蛾在种群数量上明显占优,前者发生高峰期集中于4月底至5月初,约7 d,后者集中于5月中旬,约10 d,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相互分离;竹笋禾夜蛾发生数量少,危害相对较轻.淡竹笋夜蛾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在3种夜蛾中最小,竹笋禾夜蛾和淡竹笋夜蛾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0.7),种间竞争系数高达0.907 3,说明二者在利用时间资源上发生重叠,二者存在明显资源竞争,最终导致淡竹笋夜蛾种群密度和数量比例显著高于竹笋禾夜蛾.竹笋禾夜蛾的生态位宽度和笋秀夜蛾接近.3种竹笋夜蛾共存同一株竹笋的情况不存在,即使是2种夜蛾共存于同一竹笋的几率也很低,平均值也仅为0.97%.  相似文献   

19.
几种酚酸对毛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连续多年覆盖后雷竹林产生的衰退减产问题,从竹林覆盖物料对竹子的化感作用角度对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外施不同浓度和种类的酚酸以及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以探求酚酸等化感物质对竹子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处理液浓度的上升,几种酚酸和稻草、竹叶水浸液对毛竹种子的抑制作用增强.稻草、竹叶2种覆盖物1倍浸提母液处理后长出的种子胚根迅速失活死亡,5、10倍2种浸提母液对发芽势、胚根长度、胚根质量有促进作用.1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使胚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24.49%~48.99%,胚根质量减少9.17%~38.08%;500 mg·L-1酚酸或混合酚酸液可使胚根长度减少73.48%~88.63%,胚根质量减少76.00%~90.83%.据此认为,覆盖物产生并在土壤中累积的大量酚酸可抑制竹林根系生长,并导致雷竹林经连续多年覆盖后衰退和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以上的Ⅰ、Ⅱ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m×0.3 m和0.3 m×0.3 m;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应选用苗高15~20 am,地径0.30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栽植密度为0.3 m×0.3 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肥、P肥或K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4年和第4~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