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在搜集、归纳、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观的概念,并依其发展,首次把其形成过程划分为崇拜自然阶段及自然平等和谐相处阶段。在崇拜自然阶段中,又划分为神化自然及崇拜自然两个时期;平等和谐相处阶段,分为天人合一、万物与我并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几个时期。同时论述了古代生态伦理观在古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对确立当代生态伦理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指导下,自然界出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古代儒家“天人调谐”思想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要求人类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与保护自然。这对于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塑造绿色生态伦理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伦理学理论,对满族民间故事中的动植物报恩母题进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敬畏自然、万物平等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生态伦理观念,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满族民间故事的文本价值;另一方面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对动植物生命肆意践踏的当今世界,对满族民间动植物报恩故事的生态伦理观解读将会对人类中心主义者起到感悟和警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巴蜀纪念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园林中伦理意蕴的生成背景。从社会伦理观与生态伦理观两方面,分别透视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规整秩序式园林结构和道家思想影响下的自由灵活式园林结构,以及两种结构形式在园林中的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符合伦理精神指引下的审美心理与审美逻辑是园林创作的重要原则。文章最后提出巴蜀本土园林的发展应以纪念园林为据点,以社会伦理观与生态伦理观的永续与发展为指导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都不能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问题,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性在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必须质疑。和谐生态伦理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它强调人与自然道德关系和谐的基础地位,强调人的利益的重要地位,强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实现,它具有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依据和现实合理性依据。这些合理性依据真正体现了生态伦理学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在世界各国产生。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的发表,是人类建构生态丈明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如今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生态文明已并获得全人类的普遍认同和各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因此在生态文明语境下对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有了更高的要求及特点。作者主要以在生态丈明时代中提出的环境法治价值理念——可持续环境伦理观为例,探讨了生态文明语境下对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和谐环境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和谐环境伦理推向实践,应当加强和谐环境伦理教育;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科技,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8.
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构建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观,其基本道德原则是约束性原则、补偿性原则和评价性原则;主要内容有人类要珍爱自然、自觉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对自身行为进行合理控制;实现路径包括从个人层面树立生态伦理意识,从社会层面推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从国家层面强化生态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展开,逐渐对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从生态价值理念、生态治理策略及生态治理目标体系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与实践缺陷,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向,而且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古典园林,研究古代庙堂园林的无思而为的原始生态伦理观,江湖园林的退让式生态伦理观,以及古典园林伦理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学原理在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颖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29-230
生态美学是体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的伦理学。以西方哲学家的美学及伦理学观点为依据,通过对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美学观点的具体阐述,说明此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相关理论,诠释其在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道德,也称环境道德,是指人类生态文明的道德要求,即要求人们具有生态文明的普遍信念并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亟待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生态善恶观和生态良心,构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以生态公正意识和互利原则为核心任务,提升海洋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以培育自律精神为基础,做到海洋事业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技术伦理代表一种新的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技术生态的文化背景。建立在生态文化背景上的技术生态决策 ,才能最终消除技术悖论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规划和环境伦理论台湾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法与系统归纳分析法,从生态规划和环境伦理的观点出发,检视台湾发展生态旅游的实际现象与环境冲击,探讨其未来持续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是否应及早建立应变与管理的适当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除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之外,艾特玛托夫还为读者描绘了一个鲜活的动物世界,其中的主角形态各异,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充满灵性的动物不再是作品中可有可无的道具,它们与人物形象一样丰满重要.它们不再仅仅只协助铺展故事情节,提供情节转折的契机,而是积极参与人物的生活,成为作品中的另一主角,反映人类社会,观照人生,映衬人间善恶,具有多重作用.本文欲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分析艾氏多部作品中出现的动物形象在协助阐释作者生态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人与动物、与自然自古就存在姻缘纽带,动物也与人类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人类的兄弟,理应得到人类的关照和尊重;人类善待万物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整个生态和谐的基础,也是确保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园林设计这个在主客体之间广泛联系着人与自然的创造性活动被重点关注,园林设计师群体也面临着伦理道德的再思考。该研究从环境伦理学角度适时提出"原生态适度园林"的全新概念,从"原生态园林"的定位、形式、价值、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文化及消费心理入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优秀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将园林设计活动提升到生态正义的环境伦理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本土化环境伦理发展特色的"原生态园林"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刘智元  蒋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83-6984,6988
在江苏省开展了有关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较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视并解决。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农民生态伦理意识有利于其关注生态环境、支持生态保护政策、积极投入生态保护活动。农民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玉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94-1795
通过详细论证生态伦理和循环农业的契合原理,以西部大省陕西省为例,找出尊重生态伦理,实施循环农业战略的实例,作出了对生态伦理和循环农业契合关系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9.
江民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6-13408,13412
通过阐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形式的旅游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旅游中的生态伦理问题。简述了中西方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分析了各自的精神内核。生态可持续旅游唤醒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学思考,对不同生态伦理观的取舍,结合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反映出对生态伦理观重新选择的必然。得出必须以“天人合一”自然观或“非人类中心论”生态道德观来对待生态旅游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