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农村文化资源等,有效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众多困难.为促进高淳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采取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延伸产业链、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强化政策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淄博市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仍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现为"三不足"、发展环境较差,涉农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德州市各级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优惠的配套政策,引导农村依托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通过农业链条延伸、一二三产业融合路径的创新,催生出农业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南省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较差、主体带动能力较弱、产业间融合程度较低、相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多元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和完善产业链、开拓创新农村产业价值、健全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政策等推进三产融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山东省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探索建立省级林业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扶持领军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具有连接各产业要素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属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新型工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农业产业链,帮助传统农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在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要加深与传统农业生态融合,与新型工业的绿色加工融合,与现代服务业的价值融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第二产业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贵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演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创新为驱动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因此,通过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园,构建开放的农业经济体系,加大农村新基建的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是加快推动贵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推进甘肃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探讨分析了影响产业融合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加强产业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多层次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镇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空间和载体,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对于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其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模式及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三农”发展的关键决策,对落实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现代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亟需紧跟时代发展,掌握发展规律,探究核心问题,从而深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浅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融资环境不理想、农产品加工业实力不强、土地流转进程缓慢、对农业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高等。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采取建立产业融合资金保障、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多功能性开发、推动农村产业环节和资源要素融合互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关于农业与农村发展新的战略举措。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采用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分析和评价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融合程度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江西省七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实践,提出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二是因地制宜,深入挖掘乡村经济新业态;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了解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学术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的探讨可以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系角度划分。以新疆沙湾县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以新疆瑞隆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二产业"型,以沙湾县荷花池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三产业"型,以沙湾县乌兰乌苏镇宝味源大盘鸡养殖基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二三产业"型,最终知道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是丰富的,在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时政府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加强政策扶持、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分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学术界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的探讨可以根据融合涉及的产业关系,利益联结机制,融合主体类型,融合的内在联系等不同角度划分。以湖北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以钟祥市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型,以罗田县为代表的农业多功能拓展型,以宜城市为代表的新技术渗透型和以东西湖区为代表的多业态复合型融合模式,最终知道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是多元的,在选择融合模式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并且无论哪种融合模式都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都要兼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双重利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通过调研,系统总结了商洛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指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了统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5个对策建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富裕,为建设创新、美丽、幸福商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促进就业、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探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大庆市近10年的统计数据了解大庆市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增速下降,第三产业增势逐年上升。其次,采用Herfindahl指数法计算大庆市3个产业的融合度,结果显示为中高融合。再次,建立大庆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农业相关的3个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延伸之下的10个二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融合发展水平自2007以来呈逐年上升状态。最后,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替代产业、构建产业融合统计体系、给予政策支持4个方面提出三产融合对大庆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晓  张明生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483-1487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内涵。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是主体深度融合,发展产业化联合体;业态深度融合,跨界配置产业元素;产业载体深度融合,实现多元发展。融合发展涉及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等多种推进模式。针对浙江融合度不高、产业链不长、农民增收难等问题,提出坚持做强第一产业,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大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农业建设,发展“互联网+三农”;构建惠农合作机制,把更多的产业融合增值留在农村,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针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聘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步入成长阶段,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的多功能性的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公共资源短缺等方面。结论 新疆已经具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融合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政策导向。以"广西来宾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例,对示范园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下园区农业发展路径、产业选择及项目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为园区建设规划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