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枣阳市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97万hm2,稻飞虱发生是继1987年、1991年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第3代、第4代稻飞虱发生面积累计达7·67万hm2,挽回稻谷损失18·65万t,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6年我市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为7月20~30日,第4代稻飞虱为8月15~25日,比1987年、1991年分别早5d、7d。1·2发生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为2300头,最高达8 000头,第4代稻飞虱百蔸平均为6 050头,最高达1·5万头,比1987年高8·18%,与1991年持平。1·3短翅型成虫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百…  相似文献   

2.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辖五县三市六区,东三县为江汉平源,西六县为三峡山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8.93万hm2,其中早稻667 hm2,中稻7.47万hm2,晚稻8 000hm2.8月上、中旬第4代稻飞虱在中稻上全面暴发,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达100%,百蔸虫量万头以上田块占60%,为8 600~2.1万头,最高的当阳市河溶镇民联村三组一农田百蔸虫量达26万头之多.发生程度之重,面积之广,虫量之高,来势之猛,历来罕见,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是监利县水稻上的主要虫害,2006年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1年.据统计,中晚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9万hm2,是种植面积的1.4倍.防治面积38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5.77万t.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中稻"穿顶"面积仍有0.45万hm2,占中稻面积的5%,晚稻零星"穿顶",全县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2.5万t.分析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涛 《湖北植保》2007,(1):8-10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  相似文献   

5.
远安县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一季中稻,稻飞虱在我县一年发生第4代,以第3代、第4代为主害代。2006年稻飞虱特大发生,以第3代发生危害最重。据8月20日普查,90%田块超过防治标准(1500头/百丛),一般田块3000~5000头,最高达到6.2万头,百丛虫量5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县水稻暴发了严重的稻飞虱危害,其发生面积之大、危害损失之重、虫量之高以及第3代、第4代连续暴发,第3代即已造成黄塘的严重危害情况都是我县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造成2006年大暴发的成因,一是受全国稻飞虱总体上升大局的影响,大环境十分有利于飞虱暴发;二是2006年台风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西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成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稻飞虱是广西水稻的主要害虫,全区各稻区普遍遭受其危害,2005年全区达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程度,部分稻区发生为害严重,个别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据统计,全区年发生面积达140·4万hm2次,占种植面积67·7%,防治面积154·8万hm2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63·5万t,实际损失6·6万t。与常年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属偏早年份,迁入峰次多,峰期长,迁入面广虫量多,田间主害期增多,虫口密度高,晚稻后期发生面积广、密度高,为近年所罕见。1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广西稻飞虱年发生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约为120万hm2次,9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8.
枝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水稻种植常年为双季,2006年早稻种植6500hm2,中稻种植面积1.27万hm2,晚稻种植面积7300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市常年为中等偏重发生,但2006年的发生为害时期之早,发生面积之广,田间虫量之高,为害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现  相似文献   

9.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石广智 《广西植保》2007,20(4):36-37
指天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指天椒果实,果实受害时,初现水渍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上密生小黑点,严重影响椒果品质和产量。2006年天等县指天椒种植面积为3 200ha,指天椒炭疽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 000ha,占种植面积31·3%。指天椒炭疽病在该县龙茗镇益山和桥皮两个村的指天椒(特别是“满天星”品种)上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80ha,发病严重的地块,整株椒果全部染病,无法采收,损失严重,如此严重的指天椒炭疽病在天等县历史上尚无记载。了解指天椒炭疽病的发生为害情况,探索其局部大暴发的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稻飞虱暴发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主要包括褐飞虱和白背飞虱。2006年,稻飞虱在我省空前大暴发,对我省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民众健康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对2006年稻飞虱的暴发特点和成因分析,有利于我们今后科学  相似文献   

12.
竹山县位于湖北西北部。属中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667hm^2左右。对稻飞虱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研,对2007年暴发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将有利于以后的预测预报,采取科学防控措施。1 稻飞虱发生规律1.11974年以来稻飞虱发生情况近34年以来稻飞虱发生程度:1—2级24年,3-4级6年,5级4年。大发生年份分别为1982年、1991年、2002年、2007年,田间百蔸虫量平均分别为4672头、3916头、2800头、3700头,发生面积分别为5000hm^2、5533hm^2、5333hm^2、6467hm^2。  相似文献   

13.
泸州是四川省稻飞虱的常发区、主降虫区和主要初始迁入地,水稻正季和再生稻芽萌发受稻飞虱危害严重,为水稻上重大迁飞性害虫。2005年泸州稻飞虱发生面积2.98万  相似文献   

14.
郧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的鄂、豫、陕三省结合地带,属中稻产区,稻田主要分布在低山丘岭及河系两岸.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6 700hm2,稻飞虱发生面积1万hm2次,其中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面积4 000hm2,第4代褐色虱发生面积6 000hm2.  相似文献   

15.
季兴祥 《湖北植保》1995,(4):101-101,2
沙洋农场1994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沙洋农场植保站季兴祥1994年沙洋农场稻飞虱是有史以来比较重的一年,仅次于1991年,其中所属的苗子湖农场、三农场、马良农场及漳湖岛农场等农场发生量超过了1991年,全年累计发生面积0.67万hm’,全年访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稻飞虱仅在贵州镇宁县的一些坝区发生,自2001年以来,稻飞虱的发生不断加重,据植保站历年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发生面积0.16万hm2,属中等发生;2002年发生面积0.35万hm2,属中等或局部偏重发生年;2003年发生面积0.37万hm2,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4年发生面积O.56万hm2,属重发生或特重发生年.从2001年到2004年间,全县水稻大田期稻飞虱发生面积海增0.5万hm2.2001年平均百丛虫量96.27头;2002年平均百丛虫量513.3头;2003年平均百丛虫量552.5头;2004年平均百丛虫量1.113万头.2004年发生特点:主迁入峰期早,迁入量大,危害较历年重,世代重叠危害期长.  相似文献   

17.
南充市2007年水稻稻飞虱暴发原因及防治成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充市是稻飞虱迁入波及区,常年发生轻.2007年稻飞虱(白背飞虱占90%以上)在全市大暴发,平坝和浅丘地区虫口密度达1万头/百丛以上的稻田面积约占1/3.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虫源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本市降雨特多,无高温天气的气候条件等有利稻飞虱的迁入和生长繁殖.市政府及时启动实施"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抓示范展示片带动全面,防治成效显著,笔者体会也颇多.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湖北省稻飞虱发生程度是继2006年大暴发以来又一个大暴发年。2007年4月以来,由于受特殊气候条件和南方虫源的影响,水稻稻飞虱来势凶猛,迁入期之早、迁入量之高、发生范围之广均超过大暴发的2006年的同期水平。但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挥下,在全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的准确在参谋和指导下,在广大农民的科学防治下,稻飞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尤其是中稻稻飞虱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没有出现2006年中稻大面积“穿顶”减产的现象。因此,2007年湖北省稻飞虱防控工作值得思考,应该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稻飞虱防控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沙洋县以中稻种植为主,种植面积5.13万hm^2,2007年稻飞虱发生程度超过2006年,迁入时间早、发生重极为罕见,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03万hm^2,防治面积11.67万hm^2次,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2.44万t。为全面掌握稻飞虱发生规律,探讨稻飞虱综合治理措施,特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由于稻飞虱发生为害具有迁飞性、隐蔽性、突发性、分布不均衡性、暴发性等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研究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控技术措施,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1发生特点1·1发生早,田间虫量高2006年的稻飞虱迁入我市的时间为4月20日,比常年要早。6月2日调查早稻田最高百蔸虫量达1980头,同期虫量历年少见,第4代稻飞虱在部分中稻田块特大发生,个别田块最高百蔸虫量达到10万头,实属罕见。第5代稻飞虱在晚稻上大发生,百蔸虫量最高4万头。1·2发生面积大、范围广我市水稻种植面积3·33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