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试验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丁酸类产品对其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三丁酸甘油酯组(0.5g/kg、1.0g/kg和1.5g/kg TB+基础饲料)、包膜丁酸钠组(0.5g/kg、1.0g/kg和1.5g/kg SB+基础饲料)。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TB各组南美白对虾周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7.6%、28.7%和31.9%(P0.05),蛋白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饵料系数分别显著降低;1.5g/kg SB组周增重显著提高22.3%(P0.05),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TB各组和SB各组肠道致病性弧菌数量显著减少,其中1.5g/kg TB组致病性弧菌数量减少22.4%(P0.05,27d)和25.4%(P0.05,47d)。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脂和包膜丁酸钠均可起到促进生长、减少肠道致病性弧菌数量的作用,但同比之下三丁酸甘油酯效果要优于包膜丁酸钠产品。  相似文献   

2.
研究饲料中添加连翘解毒散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肠炎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连翘解毒散可明显提高南美白对虾肠炎病初期发病阶段的治愈率,实验组Ⅱ、Ⅳ之间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Ⅰ、Ⅱ、Ⅲ和Ⅳ增重率分别是133.58%、142.29%、146.27%、148.36%;饲料系数分别是2.08、1.91、1.95和1.91。通过治愈率、增重率、饵料系数综合实验数据表明,连翘解毒散最适添加量为0.5g/kg。推荐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每1kg体重,南美白对虾,0.5g,连用7~14d。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对花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的含量对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在水温为(25.0±3.0)℃的条件下,将14.84 g的花鱼种放养在12个网箱(60 cm×60 cm×120 cm)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水泥池(6.0 m×2.0 m×1.2 m)中。试验设F0(对照)、F1、F2、F3 4组,分别投喂按0、1 000、2 000和3 000 mg/kg(饲料)剂量添加含量为95%的包膜VC的试验饲料(粗蛋白37.0%、粗脂肪11.0%)。125 d的饲养结果表明:花的成活率为93.33%-98.67%,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花鱼种的特殊增重率先上升后降低,摄食含973.00 mg/kg VC的饲料时(F1组),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根据二次曲线拟合计算得出,花特殊增重率最高和饲料系数最低时,饲料中VC的含量为1 415.78-1 451.74 mg/kg;花鱼种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VC含量为973.00 mg/kg时达最高值,该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P〈0.01);花鱼种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分别在VC含量为2 857.00、1 882.00 mg/kg(F3、F2组)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配制5组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淀粉水平(26%、30%、34%、38%、42%)的饲料,网箱养殖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60 d,初始体重为(4.02±0.11)g,探讨其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淀粉含量34%组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8%和4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6%和30%组(P<0.05);34%组全鱼以及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6%、30%和42%组(P<0.05),全鱼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淡水黑鲷脏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42%组肝体比显著高于26%、30%和34%组(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淡水黑鲷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为34%~38%。  相似文献   

5.
饲料淀粉水平对淡水黑鲷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5组等蛋白质等脂肪,不同淀粉水平(26%、30%、34%、38%、42%)的饲料,网箱养殖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60 d,初始体重为(4.02±0.11)g,探讨其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淀粉含量34%组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各组间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38%和42%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6%和30%组(P<0.05);34%组全鱼以及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6%、30%和42%组(P<0.05),全鱼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淡水黑鲷脏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42%组肝体比显著高于26%、30%和34%组(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淡水黑鲷饲料中淀粉适宜添加量为34%~38%。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三黄(黄芪、黄芩、大黄,简称三黄)等中草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1.0%三黄、2.0%三黄、2.0%杜仲三黄(1%杜仲+1%三黄)、2.0%复方一(主要成分为黄芪、霪羊藿、党参、大黄、黄芩等)和2.0%复方二(主要成分为黄芪、杜仲、金银花、白术、黄芩等),饲喂平均体质量为(7.5±0.2)g的凡纳滨对虾42 d,共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平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存活率均在96.3%以上,且无显著差异(P0.05);2.0%杜仲三黄组(145.3%)、1.0%三黄组(143.8%)增重率均较对照组(124.5%)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中草药添加组血淋巴非特性异免疫指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其中2.0%杜仲三黄组的血淋巴ALP、PO活力显著提高(P0.05);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攻毒实验中,1.0%三黄组的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0%杜仲三黄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最高(0.30%),较对照组提高42.86%(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杜仲三黄、1.0%三黄,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其中1.0%三黄可提高虾体抗溶藻弧菌感染的能力,添加2.0%杜仲三黄,可增加虾体肌肉胶原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含不同嗜酸乳酸杆菌浓度的饵料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时饲养进行试验,分成4组(对照组,浓度为0.5%、1.0%、1.5%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嗜酸乳酸杆菌浓度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增加,试验2组、试验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成活率显著升高(P0.05)。免疫指标也呈现类似变化,试验2组、试验3组的AKP、ACP、PO活性都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POD活性各试验组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一定浓度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23±5℃下,将体重14.38g的花鲭(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放养在18个60cm×60cm×120cm的网箱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6.0m×2.0m×1.2m的流水池中,投喂以鱼粉、玉米蛋白、豆粕和棉粕为蛋白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为5.20%、7.21%、9.23%、11.18%,13.21%和15.20%的6种等氮半纯化饲料,每种饲料3个重复。100d的饲养试验表明,饲料脂肪水平低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高于11.18%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与饲料脂肪水平呈负相关,各组间肌肉和肝胰脏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鲭摄食脂肪含量为11.18%的饲料时,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与饲料脂肪水平为5.20%和15.20%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肌肉渗出性损失和肝体比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推荐1龄花鲭鱼种饲料脂肪水平为9.20%-11.18%。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28%,32%,36%)条件下,于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150,200,250mg/kgL肉碱,研究其对鲤鱼(Cyprinus carpioL.)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末添加150mg/kgL-肉碱处理组鲤鱼体重最大,低蛋白水平饲料添加L-肉碱后鲤鱼增重率最大,肌肉业蛋白质含量相对增加了3.13%,肌肉粗脂肪含量相对降低了1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在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相对增加了3.13%,肌肉粗脂肪含量相对降低了11.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在不同饲料蛋白质含量条件下,添加外源性L-肉碱可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改善肉质质量,在较低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L-肉碱,可使鲤鱼的生长速度和肌肉营养成分达到较高蛋白质含量饲料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复方马齿苋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复方马齿苋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作用,将复方马齿苋分别按1%(A组)、2%(B组)、3%(C组)的比例添加于饲料中投喂南美白对虾,与不添加组(D组)作对比试验。饲养20d后的测定结果表明,A、B、C组的南美白对虾增重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饵饲料系数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用溶藻弧菌和白斑病毒做攻毒试验,结果表明A、B、C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羟基蛋氨酸钙对鲤生长性能和白肌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豆粕或鱼粉加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等氮、等能的豆粕基础饲料或鱼粉饲料,并在豆粕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羟基蛋氨酸钙(MHA-Ca)(0.045%、0.090%、0.135%和0.180%)作为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组和鱼粉组为对照,饲喂鲤(47.12±2.54)g8周,测定实验鱼的体长、体重,并计算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相对增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同时取实验鱼的白肌,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结果表明,0.135%MHA-Ca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显著地高于豆粕基础饲料组(P〈0.05),但与鱼粉组和其他MHA-Ca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0.135%MHA-Ca,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地增加(P〈0.01),但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鱼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组相比,0.090%和0.135%MHA-Ca组鲤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与鱼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豆粕基础饲料和鱼粉饲料相比,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HA-Ca对鲤白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不同淀粉糊化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体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前4组饲料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8%,淀粉糊化度分别为7.78%、32.07%、56.35%和70.34%,第5组饲料的淀粉糊化度为76.74%,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8%,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2)g的凡纳滨对虾,饲料为等氮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采用循环水族箱系统,盐度为6~14 g/L。日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7%。经过56 d饲养,检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和体营养成分情况。结果表明: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07%时,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P〈0.05);对虾肝胰腺脂肪含量随着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总之,在饲料糖含量不超过20%的前提下,当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为32%左右时,对虾可以获得最大生长。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60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交阉公猪180头,随机分配到复方1#、复方2#、复方3#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试验结果如下:①复方1#、复方2#、复方3#组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4.83%(P〈0.05)、3.41%(P〉0.05)和8.84%(P〈0.05);饲料,增重降低5.14%(P〈0.05)、0(P〉0.05)和5.43%(P〈0.05);总疾病发生率下降48.9%(P〈0.01)、53.5%(P〈0.01)和17.3%(P〈0.01)。②复方1#、复方2#、复方3#组与对照组相比,屠宰率差异均不显著,但胴体瘦肉率提高,板油重降低,背膘厚降低。③复方1#、复方2#、复方3#组能改善肉质特性。研究表明。试验的中草药提取物组方能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增重;有效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可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增大眼肌面积,降低背膘厚;有效改善育肥猪肉质。  相似文献   

15.
用不添加蝇蛆粉的对照饲料和添加1.0%、1.8%、2.6%、3.4%、4.2%、5.0%蝇蛆粉的6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重为(127.42±4.83)g的青鱼8周,研究蝇蛆粉对青鱼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摄食添加5.0%蝇蛆粉组青鱼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中添加蝇蛆粉可降低青鱼肝体比和脏体比,当添加量为5.0%时降至最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添加4.2%蝇蛆粉组,青鱼全鱼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和蝇蛆粉添加量为1.0%、1.8%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为3.4%、4.2%、5.0%组鱼体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摄食添加4.2%蝇蛆粉的试验饲料后,青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以及肠道淀粉酶活力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5.0%蝇蛆粉组其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力达到最大值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4.2%~5.0%的蝇蛆粉能促进青鱼的生长、提高青鱼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力,提高全鱼蛋白含量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肉鸡的料肉比、粪便排泄物中各种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肉鸡108只,随机分成4组,1组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包括益生素低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1)、中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2)、高含量组(饲料:益生素为1 000:4),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试验期为15 d,对照组按照正常方式饲喂,饲料中不添加益生素,试验组饲喂添加不同含量益生素饲料。每日称取肉鸡的采食量,计算试验期间总采食量;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分别称取鸡重,计算试验期间肉鸡的增重情况;根据采食量和肉增重计算料肉比;另外,每日对鸡的粪便进行称重。试验结果表明,低含量组和中含量组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含量组和中含量组粪便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排粪量在使用益生素5日后开始减少(P0.05);益生素使用后对粪便中灰分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鲻鱼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推广鱼虾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3.2 m×3.2 m的室内水泥池放养800尾虾苗(处理I)、800尾虾苗+1.0 kg鲻鱼(处理II)、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III)、800尾虾苗+3.0 kg鲻鱼(处理IV)、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V),处理V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在网内而对虾可通过,探讨凡纳滨对虾与鲻鱼混养对鱼虾生长、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产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鲻鱼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均随鲻鱼混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网箱围隔相对其他混养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对虾的生长状况,但仍显著低于单养对虾处理(P〉0.05,下同)。【结论】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能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但由于鲻鱼抢食虾料而影响对虾生长;采用网箱围隔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对虾生长,却未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因此,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时,二者间的合理放养密度有待下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选用360尾初始体重为(5.35±0.02)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O 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随机分配在12个水族箱中(容积为300 L),每箱放30尾鱼。试验分为3组,投喂3种不同饲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0125%、0.025%的溶血卵磷脂,记为对照组、A组、B组),每组设4个重复。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评价饲料中添加溶血卵磷脂对罗非鱼生长、鱼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罗非鱼幼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B组幼鱼的饲料系数及蛋白质效率也有所改善;A组和B组鱼体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以及肝体比和脂体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的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除B组幼鱼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提高外,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的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A组幼鱼的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溶血卵磷脂后,可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能提高幼鱼对脂肪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评价在不同地区养殖白斑狗鱼的营养品质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地区引进白斑狗鱼夏花鱼种,在东北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对白斑狗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白斑狗鱼的鲜样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8.58%、2.20%、18.36%和1.32%,肌肉干样的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为87.83%、85.70%和6.16%。18种氨基酸总量为15.12%(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为6.07%(占鲜样),占氨基酸总量的40.18%;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7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103。DHA和EP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23.74%,特别是DH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2.97%。[结论]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白斑狗鱼仍属于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鱼类,具有较高的开发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