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存桂 《绿色科技》2024,(1):150-153+157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是一种落叶乔木,高约20 m,胸径可达1 m以上,属于杨柳科柳属的乔木种类。其分布在青海省的川水、浅山和脑山的河流、湖泊、道路、沟渠和村庄附近,具有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是青海省重要的本土树种。旱柳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旱柳的造林绿化与育苗技术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苗圃生产,在37个标准地上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旱柳的插穗规格和扦插育苗技术。通过对1-16号标准地的调查研究插穗的年龄、部位、长度和粗度对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插穗规格。通过对17-37号标准地的实验研究扦插时间、方法、深度、密度和浇水次数对生长的影响,得出了旱柳最适宜的扦插育苗技术,希望能为本省旱柳的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包头市从1994年开始引种银中杨、垂爆柳,1997年将银中杨、垂爆柳进行造林试验,选择杂交杨、新疆杨、河北杨与银中杨进行对照观测;旱柳作为垂爆柳的对照。在1997-1999年和2013年对树木生长量、抗病虫害能力和抗逆性能进行实地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银中杨在包头地区引种造林后生长良好,适应包头市南部平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充分显示出极强的抗逆、速生等特性,可以大力推广,在当地生态建设工程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垂爆柳造林后在当地生长表现良好,但染虫害严重,抗逆性较差,保存率低,在当地推广造林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文摘     
23个柳树品系比较试验分析甘肃省临夏州林科所对引种的23个柳树品系,经过3年苗期、5年造林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以从江苏省林科所引种的J172柳品系表现最好,造林9年平均高1792m,平均胸径2547cm,显著高于当地优良品种旱柳14。其次是J194...  相似文献   

4.
兴和县几年来只进行了旱柳插条育苗,没有进行过旱柳播种育苗。1959年,该县后河国营苗圃的全体职工,在反透右倾、鼓足干劲的基础上,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树立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大胆地进行了旱柳播种育苗,并获得了成功。根据9月18日的调查,每平方米有苗438株,苗高65厘米,生长良好。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是:  相似文献   

5.
长白松引种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白松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一种集造林、绿化、观赏于一身的优良针叶树种。把该树种从原产地引入到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进行育苗及造林技术试验,旨在增加该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品种,同时又可增加园林绿化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育苗技术下,长白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获得成功。采用容器育苗造林,同当地的樟子松相比,4年生幼树略好于樟子松,而且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6.
小叶杨和旱柳是巴彦淖尔盟灌区的两个主要造林树种。二十多年来,灌区人民营造了一些纯林,也营造了一些混交林。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小叶杨与旱柳混交造林有许多好处,应大力提倡。 1973年笔者在乌拉特前旗西山咀林场的调查证明,在相同立地条件和采取相同抚育措施的情况下,由于混交林中小叶杨与旱柳之间有明显的促进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辽西地区降雨少、气候常年干旱,植被的覆盖率不高,增加了造林的难度。油松的适应能力强,在北方干旱地区造林中广泛应用,恶劣的环境下油松的育苗造林面临着更大的技术难题。结合辽西实际,对干旱地区油松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育苗造林技术措施,以期为当地人工造林工作提供参考,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侧柏容器苗快速培育和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是陇东黄土高原区的乡土树种,自然状态下常在险坡、峭壁生长,极耐干旱、瘠薄,是当地干旱山坡、强阳陡坡造林中不可多得的造林树种,也是园林绿化中的常用树种。过去,采用现代育苗技术——容器育苗培育,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但成活率高的侧柏容器苗,以前在本地尚无先例。近5年来,我们在甘肃省宁县中村苗圃开展了侧柏容器苗快速培育技术试验,成功培育出870万余株侧柏1年生容器苗,用于荒山造林,成活率高达96%。实践证明,此容器苗快速培育技术,可延长育苗生长期1个月,实现当年育苗,当年造林。现将侧柏容器育苗快速培育及其造林技术总结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旱柳广泛分布在河南广大平原沙区和丘陵山地,以耐低洼水湿、抗风沙盐碱而著称,是我省重要的速生用材、风景绿化与沙盐地造林的重要树种。近三十年来,由于受到引种杨的冲击而被忽视,在全省广泛分布的旱柳显得稀少,良种选育工作,也基本上处在有啥种、育啥苗、造啥林的落后阶段。关于柳树引种工作,虽然也作了一些研究,但在造林工作中,推广的还比较少,没有形成群众运动。为彻底扭转旱柳造林的落后状态,省林业厅委托驻马店林科所,组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东南部红河州的半干旱暖热石漠化地区,年降水量仅800mm左右,而蒸发量达降水量的3倍左右,是云南石漠化植被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造林试验,探索出半干旱石漠化地区白刺花双月苗育苗造林技术,研发的育苗、造林技术将在当地的石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杨适应性广,生长快,抗病虫能力强,是北方造林绿化优良树种,但该树种属白杨派难生根树种,育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导致育苗成本高、成活率低,影响了群众育苗的积极性。为此,巴彦淖尔市沙漠综合治理中心从2017年开始,对河北杨圃地硬枝扦插育苗、带根移植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总结出一套适宜当地的河北杨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咨询     
《专业户之友》编辑同志: 我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年降水量少,风沙大,造林成活率很低。近年来我们在地下水位浅的造林地采用旱柳高杆深栽造林,成活率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农牧民近几年也大片大片地营造旱柳高杆林,伹由于柳干蚧的危害,使大面积的成林遭到毀坏。我们用氧化乐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赤峰縣黑山溝门是封山育林重点地区,所封养起来的树种,大都是些闊叶樹,針叶樹比重極少,因此,如何擴大發展針叶樹的比重,是当地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問題。过去几年来,黑山溝門虽然栽植了兩次油松,成活的不多。如在1953年从外縣运来二年生油松苗木二万七千株,造林三十畝,由于远途运輸,苗木保湿和栽植技術較差,根据1957年的普查,僅成活30%。1955年和1956年虽然采取了就地育苗,就地造林的办法进行了油松山间育苗,但是由于选地不当,管理欠妥,特别是防寒不得法,結果都失敗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15年的试验、推广应用,确定了旱柳头木作业的各部位名称、苗木选择、苗木处理、造林密度和立地条件类型选择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总结出修枝、抚育、截椽等科学管理方法,并使旱柳头木作业技术迅速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截止1995年,在伊金霍洛旗和乌审旗推广造林面积90030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旱柳覆膜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旱柳覆盖地膜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证明:旱柳覆盖地膜育苗,缩小了昼夜温差,保水、保墒能力增强,苗木成活率提高,生长量增大,育苗周期缩短,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谈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年实践 ,华北落叶松作为当地适生树种 ,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提高其就地育苗 ,就地造林质量 ,文章详细介绍了华北落叶松的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8.
从采种、种子催芽、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土壤消毒、播种、苗期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油松的育苗技术,同时阐述了雨季穴状反坡整地、当地育苗当地栽植、直壁靠边栽植、深埋少露等造林技术,最后提出了幼林抚育、适时补植、专职管护等管理措施,以提高1年生油松苗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常绿大乔木。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完达山林区及大兴安岭东坡的河谷地带。是用材林和绿化的优良树种。绥棱林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是红皮云杉的故乡。这里海拔250—666米;无霜期106天,年平温气温2.5℃,年降雨量604毫米。为了摸索红皮云杉的人工更新造林技术,我们于1957年春播种育苗0.2亩(按一般针叶树育苗方法),留床2年后,于1959年春在2公顷皆伐迹地上进行植苗更新试验。当年的成活率达到了75%,使我们初步认识到人工更新红皮云杉是可行的。又经过了3年试验,1962年开始大量育苗,大面积更新。以后又总结提出了红皮云杉人工更新造林的四项新措施即:实行半明穴整地,促进顶浆造林;在育过樟子松和落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