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庭坚的家乡——洪州分宁双井(今江西修水杭口乡),位于修江上游北岸,是著名的产茶区。早在宋代双井就已经是“绿丛遍山野,户户有茶香”了,所产青茶(绿茶)“细者有白毛,状如银须,色碧,味隽。”故又有“白茶”、“龙须”、“云腴”、“风爪”,“雪芽”等佳誉,一时名噪京华,列为贡品,深受封建士大夫和文人们的青睐。《宋史·食货志》上说:“茶产于东南者,……隆兴之黄隆、双井,皆绝品也。”据与黄庭坚同时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的记载:“自景祜(公元1034——1037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江西武宁旧志上也记载有黄庭坚乐赠当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与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庭坚与茶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吴晟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饮茶大概始于秦汉,但最初是以茶为药,后来才作为清热解毒的饮料,三国时华佗在《食论》中已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魏晋时,民间已有饮茶习惯,后进入宫廷,宫廷以茶待客始于吴末帝孙皓。至唐代,...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246-246
江西修水有个双井村,所生产的茶叶叫做双井茶。双井村还诞生一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二者在宋代都享有盛名。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五代毛文锡《茶谱》就说“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但双井茶名声鹊起却与黄庭坚有很大关系。他经常将双井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京城的师友,结果“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从而名震京师,享誉全国。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当时浙江名茶)上,遂为草茶(即散茶)第一。”这不仅…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鼻祖。他在中年时即有诗千余篇,曾自毁诗稿三分之二。去世前两年,再度陷入党祸,朝廷下诏销毁黄庭坚、秦观等诗文集。因而遗留下来的诗篇为一千八百多首。其中以茶为主题和叙及茶事者,约有百首之多。笔者拜读黄庭坚的茶诗,时而引起联想翩翩。在阅览其他书刊文章有关其茶诗情节及观点时,关注之念油然而生,日积月累,拾掇不止。现不拘一格提供出来,求教于茶文化的爱好者。一黄庭坚59岁的夏天,写了《和凉轩二首》。其一:“打荷着急雨,俗月任行云,夜半蚊雷起,西风为解纷。”有的论著认为这是黄庭坚以急雨打荷、行云吞月、蚊声如雷,而暗喻北宋后期党争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的咏茶诗江西省九江师范专科学校梅俊道由于宋代文化的发达,宋代士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很高,文人生活中有不少雅兴反映于诗,造成了宋诗中人文意象密集的现象,咏茶就是一个很突出的内容。在宋代诗人中,象黄庭坚这样爱茶,又写咏茶诗的并不多见。黄庭坚共有几十首咏...  相似文献   

6.
历代名人喜咏“双井茶”庐山白鹿洞书院闵正国双井,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宋称分宁)杭口乡的修江上游北岸,这里“得胜地一区,长林巨麓,危峰四环,泉甘土肥”。故有“十里秀水,留秀灵钟”的美誉,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家乡。此地盛产的“双井茶”,早在宋代就...  相似文献   

7.
八南宋以后的文坛,曾经流传过黄庭坚与苏轼之间,有相互讥诮及争名的一些琐闻。近来,曾枣庄先生写了《评苏黄争名论》一文《见《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认为这不过是他俩有时切磋或戏谑而被人误解所致。这篇论文从许多诗文及轶事中,精辟地分析他俩一直相互尊重,而黄庭坚更是虚怀若谷,尊视苏轼为老师的。就在黄庭坚的一些茶诗中,其尊苏崇苏之意,也大有句在。《双井茶送子瞻》是黄庭坚的一首著名茶诗:“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指翰林院)森宝书。想见东坡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众多的名茶中,有一种出自江西修水的“双井茶,”由于外形美观,品质优良,古往今来引起了许多诗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在饮用之余,吟诗咏叹。最早吟咏双井茶的,要数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欧阳修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他不仅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个品茶的行家,他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至八宫任馆阁校勘期间,不仅经常饮用家乡的双井茶,而且留有许多茶诗,例如:“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  相似文献   

9.
董灏 《农业考古》2023,(2):82-88
茶是宋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物,产生了大量的赠茶诗。黄庭坚的茶礼馈赠和诗歌书写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在地方为官,尚未重视茶的礼物功能;中期京中任职,与同僚频繁茶、诗互酬,是赠茶诗创作的繁荣期;后期贬谪各地,赠茶诗减少。茶作为礼物,在黄庭坚的生活中发挥了构建社交网络、提供诗歌较量契机、规劝朋友的作用。黄庭坚的赠茶诗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君王处于顶端,上下有序,并且茶作为礼物,主要在持有相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内流动。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作家和书法家,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和苏轼一起,合称“苏黄”。他又被推崇为宋代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誉为“宋兴以来,一人而已”的宋诗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学理论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双井的由来》虚与实湖北大冶市余炳贤中国几乎所有的名茶都伴随一则优美神奇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享誉中外的“双井白芽”也有一则传说。传说北宋年间,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黄庭坚,住在江西修水一条山谷里,那地方当时归洪州分宁县管。进士及第后,当了个官,父亲已亡故,...  相似文献   

12.
《双井茶人集》前言黄崇焘我于1947年步入茶叶行业,现在已经五十个春秋了。1983年是在浮梁区工作四十周年之时,出版了著作《浮梁茶业研究》.献给我的第二故乡──浮梁。这次出版著作《双井茶人集》,是向我的第一故乡──修水人民汇报。正逢香港回归祖国和中共...  相似文献   

13.
茶疗与茶忌     
据报载,茶叶不仅有清热解渴的作用,而且与其它药物配合,还有医疗疾病的效果,现辑录如下: 1.糖茶:茶叶2克,红糖10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饭后饮服,有补中益气,和胃暖脾之功效。也治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痛经等症。 2.姜茶:茶叶5克,去皮生姜10片,一并煮成液汁饮服,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治疗流感、咳嗽等症。 3.盐茶: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7分钟后饮服,每日4—6次,有明目消炎、化痰降火,利咽功效。可治伤风微咳、咽喉肿痛、牙龈发炎、双目红肿等。 4.醋茶:茶叶3克,陈醋2毫升,先用开水冲泡茶叶,5分钟后,加醋饮服,有和胃止痢、活血化瘀、镇痛之功效。可医治痢疾、牙痛、胆道蛔虫症等。  相似文献   

14.
李光涛 《农业考古》2001,(4):303-304
普洱茶作为茶叶的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 :“西藩之用普茶 ,已自唐时。”普洱茶是历史上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一带所产的茶叶 ,运到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洱交易而得名。普洱茶具有条索粗大肥壮 ,色泽乌润 ,滋味醇厚回甘 ,具有独特的陈香 ,汤色红浓的品质特点 ,并有降低血脂 ,减肥 ,抑菌 ,助消化 ,暖胃 ,生津止渴 ,醒酒解毒的作用。在东南亚 ,港澳台 ,日本和西欧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普洱茶誉享中外 ,1993年起 ,思茅的部分茶叶生产厂家开始搞换名促销 ,用优质烘青绿茶打…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6.
与茶结缘     
我爱喝茶。但这个嗜好是在年近而立时才开始染上的,可谓后知后觉,起步甚晚。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此前就不喝茶。只是说起初的所谓喝茶,多半只是为了解渴,还当不得一个“品”字。我的家乡天津并不产茶,但客来待茶的习俗还是挺“正统”的。家家都备有一个大茶壶,冬天时天冷,怕茶凉了,就在茶壶外头做一个大棉壶套。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就会从那只旧茶叶罐儿里抓一把茶叶,用滚开的水沏上,还要把壶盖盖上“闷”一阵儿。京津地区都爱喝花茶,据说“闷”一下是为了让茶中的花香充分挥发出来。我之所以对那个大棉壶套印象颇深,是因为在我儿…  相似文献   

17.
我家与茶     
家庭是社会最微小的组成细胞 ,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 ,偌大一个中国 ,是由近三亿个家庭组成为一个和谐、充满生机活力 ,追求温馨幸福 ,而又富有理想创造的大家庭 ,至今仍是支撑社会文明大厦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家庭在结构、职能、生活方面 ,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家庭生活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每个家庭成员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生活方式 ,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都有各自的爱好和不同的理解。在离成都附近三十多公里的新津县城五津镇 ,就居住有我四口之家 ,夫人姚定瑛一生从事幼教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大女徐瑶毕业于图书馆学专…  相似文献   

18.
袁枚与茶     
袁枚与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胡长春明清时期,由于炒青技术的广泛采用和许多茶叶专著的大量刊行,各种散茶纷纷兴起,名品迭出,品饮风尚也焕然一新。清代以降,饮茶之风,久兴不衰,社会名流、文人学士往往以不懂茶道为耻,人们争相事茶,研习茶艺,使茶文化进入了一个集大...  相似文献   

19.
茶与鬼神     
周成王时茶已用于祭礼。《尚书·顾命》云 :“王三宿、三祭、三诧”。诧亦茶 ,三诧即为三茶。历代以茶供神祭祖 ,其源起《禅林象器笺》说“凡禅林以奠茶 ,奠汤为恒例”。南齐武帝肖赜遗诏以茶为祭 ,禁用三牲 ,只设饼、果、茶饮、干饭与酒脯而已。帝王率先以茶祭 ,民间紧步其后 ,形成神密莫测的鬼神茶文化。茶祭在大冶丧俗中占有重要位置 ,道、儒列队首 ,孝子孝孙尾其后 ,乐手在旁或参与其间 ,绕棺而转 ,踏节而歌 ,以娱亡灵。转丧时以茶奠祭亡灵。由伙居道士领歌 ,亡者亲属献茶 ,以三杯奉送给道士 ,道士以一杯奠棺首 ,一杯奠棺尾 ,一杯奠洒棺…  相似文献   

20.
茶与佛教     
茶,亦称茗。其始为药物,继用作饮料,在我国已经有很为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茶又与佛教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西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其时,茶作为药物与饮料,已在我国南方很是盛行。随着佛教在我国传播的深入,不久即出现了出家僧人。他们与当时的在家人士一样,将茶作为药物与饮料。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期庐山已经有了不少寺院,僧侣云集。季节一到,僧侣们攀危崖,登险峰,采摘野茶,同时也着手将野茶树移植于寺园之中。到东晋时期,庐山已成为当时全国佛教中心。名僧慧远,卓锡东林寺,长达三十余年。在弘扬佛法的同时,慧远聚僧种茶,自已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