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鳜鱼端脑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银浸染、美兰等染色技术对5尾鳜鱼端脑的外部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鳜端脑十分发达,由嗅叶及大脑半球组成。鳜的嗅叶没有嗅束,直接与大脑半球的中央嗅区相连系。嗅叶是一层状结构,从外至内分别是脑膜、嗅神经纤维外层、小球层、神经纤维内层、小细胞层。其基本结构和硬骨鱼类端脑相似。鳜大脑半球外部被有脑膜,其内的纹状体被横行与纵行的沟分为若干区。神经核分布在大脑半球的外周,神经束前连合、中溴束和  相似文献   

2.
斑鳜     
丁渔 《湖南农业》2014,(3):30+24
<正>斑鳜(见第24页图3),俗称肉鳜、褐鳜、岩鳜等,具有适应性强,病害少,肉质细腻、滑嫩、紧实等特点,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斑鳜体中等长,稍侧扁,体色棕黄或灰黄,背部隆起呈弧形,腹部黄白色,下凸不甚明显。头顶、背部及侧线上都有近似圆形的大小不等的黑斑,但不呈条纹状。眼位于头的前部,侧上位。眼间头背较宽平。口大,端上位。下颌稍突出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及口盖骨上都有小齿,以犬齿较发达。口并拢  相似文献   

3.
利用透射电镜对鳜咽部味蕾突触区域研究的结果表明:鳜味蕾的明细胞、暗细胞及基底细胞与神经末梢之间有着大量的突触分布;鳜味觉感受器中的突触的形态具有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明、暗细胞皆具感觉机能。  相似文献   

4.
谢碧文  黄琪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36-10538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鳜嗅板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了鳜嗅板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鳜的嗅板不发达。初级嗅板排列方式属于G型。感觉上皮连续地分布在初级嗅板的外周区。由纤毛细胞、感觉细胞、支持细胞、粘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在扫描电镜下,纤毛细胞顶端的纤毛多而长;感觉细胞可分成有4 ̄8根短管状纤毛的纤毛感觉细胞和有微绒毛样突起的微绒毛感觉细胞;粘液细胞呈球形或棒状;支持细胞表面有微嵴。在航向电镜下,这些细胞具有一般细胞所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鳜的口,咽腔味蕾形态和数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扫描电镜对鳜的口、咽腔味蕾的形态及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鳜的味蕾味孔小于一般硬骨鱼类的味蕾味孔。鳜的口、咽腔中有3种类型的味蕾,呈簇状不均匀地分在于齿间上皮之中。幼鱼咽腔中的味蕾较其它区域密集,数量也较多。而仔、稚鱼以唇中的味蕾数较多。3种类型的味蕾中,以Ⅰ、Ⅱ型味蕾占绝不多数,Ⅲ型味蕾较少。但年龄愈小,Ⅲ型味蕾所占比例愈大。以上结果说明:(1)味蕾在鳜幼鱼的吞咽活动中及在仔、稚鱼的摄食活动中有着特殊的作用。(2)Ⅲ型味蕾的化学感觉作用对仔鱼的摄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杂交景天(Sedum hybridum L.)和勘察加景天(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的叶表皮形态及解剖结构,研究表明:杂交景天和勘察加景天的叶肉细胞间隙大,通气组织发达,没有明显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表皮具有发达的孔下室;维管组织较发达,叶肉细胞和维管组织中存在较多的储水能力强的粘液细胞,这些都是植物耐旱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鳜鱼俗称桂鱼、季花鱼,是淡水名贵鱼类.其品种有翘嘴鳜、大眼鳜、斑鳜、长体鳜、暗色鳜.鳜鱼肉质细嫩、厚实、少刺、营养丰富,每100g鱼肉中含:蛋白质18.5g、脂肪3.5g,还含有钙、磷、铁等.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天然资源枯竭,供求矛质日趋突出,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鳜鱼又名桂花鱼,其肉质细嫩,美味可口,是淡水养殖重要经济鱼类,市场前景较好。笔者从事鳜鱼人工繁殖及驯养多年,现将其人工繁殖的规范化技术简介如下:1亲鱼选择常见鳜鱼有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暗鳜、长体鳜以及波纹鳜。其中以翘嘴鳜生长最快,大眼鳜次之,其他品种因生长速度慢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肌调节因子基因(mrf4)的特征,阐明其在鳜鱼不同组织以及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用反转录PCR法扩增鳜鱼mrf4 的cDNA序列,并将其连入克隆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rf4基因在不同组织及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鳜鱼mrf4 cDNA全长为726 bp,编码的蛋白质含241个氨基酸,具有生肌调节因子的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mrf4在成体鳜鱼白肌、红肌、心脏、脑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中均有表达,在红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在胚胎发育阶段的原肠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mrf4的表达量呈递增趋势,而在胚胎发育的心搏期、血液循环期、仔鱼期,mrf4的表达量呈递减趋势,肌肉效应期mrf4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胚胎发育的其他阶段的mrf4表达量(P<0.05)。  相似文献   

12.
从生物学的角度比较和评价麦鲮和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的适宜性,探讨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鲮和赤眼鳟食性相近,同属于低龄成熟的多次产卵类型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强,比鳜鱼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一年能进行三次人工繁殖,繁殖力强,易补充亲鱼,繁殖方式和设施与四大家鱼、鳜鱼相似,人工繁殖的效率极高。采用一次放足、分批捕捞的高密度养殖方式,群体产量高,养殖成本低。因此,两种鱼都具有优秀的饵料鱼属性。但在长江流域,赤眼鳟能弥补麦鲮不能自然越冬的缺陷,繁殖期和生长期更长,养殖产量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是可行的。这为鳜鱼的养殖,特别是反季节养殖开辟了新的饵料鱼途径,为改进鳜鱼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五例大猫熊胰的大体解剖学观察,本文对胰的外形、分叶、位置关系,胰的门静脉环、主胰管和副胰管均给以系统描述。大猫熊胰的脉管比较复杂,供应胰的动脉有:肝总动脉分出的胃右动脉的胰支或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胰支;脾动脉的胰支以及肠系膜前动脉的胰支一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后者仅分布于胰,可称为胰右叶后动脉。胰的静脉有:胰右叶后静脉,左叶静脉,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前静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和特点。语料的分析研究表明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来自人体和客观世界的互动,来自人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食物的色、香、味、质的密切互动,还和各种食物的享用处所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证的研究还表明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具有如下认知特点:转喻在其转隐喻连续体中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较大的概括性使"吃"作为源语域得到更多的凸显,较高的使用频率使"吃"具有更多的隐喻和转喻,对食物的体验面越广,"吃"的隐喻性用法也越多,概念隐喻具有更强的认知力,汉语"吃"的隐喻和转喻  相似文献   

15.
The taste system is one of our fundamental senses, responsible for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sweet, bitter, umami, salty, and sour stimuli. In the tongue, the five basic tastes are mediated by separate classes of taste receptor cells each finely tuned to a single taste quality. We explored the logic of taste coding in the brain by examining how sweet, bitter, umami, and salty qualities are represented in the primary taste cortex of mice. We used in vivo two-photon calcium imaging to demonstrate topographic segregation in 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gustatory cortex. Each taste quality is represented in its own separate cortical field, revealing the existence of a gustotopic map in the brain. These results expose the basic logic for the central representation of taste.  相似文献   

16.
中华沙鳅肝胰脏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中华沙鳅肝胰脏解剖结构、显微结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外形不规则,分左右两叶,右叶小,左叶大,左叶又分为两叶;中央静脉显著,肝细胞索明显,肝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非常丰富;枯否氏细胞广泛存在于肝血窦中,形状不规则,功能活跃;胰腺散布于肝和肠系膜中,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胆囊很大,囊壁由1~2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7.
鳜鱼喜欢栖息在水底的石头缝间、洞穴内,给捕捞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养殖鳜鱼的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鳜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五种捕捞鳜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家庭农场效益要求以年收入达到20 万元为经营目标设计鳜鱼家庭农场模型。通 过对市场行情分析,结合鳜鱼养殖技术,对鳜鱼家庭农场的规模、养殖模式、经营投资效益分析, 并提出设计具体的建设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