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谈混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混交林的营造类型与方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自然环境则朝着反方向发展,日益恶化,经济与自然环境仿佛成为对立的存在。为了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林业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过去我国的林业发展总是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与问题,这是因为没能很好的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营造混交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基于此,通过多个角度重点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介绍了混交林的概念及其六大优势,着重叙述了块状混交和带状混交这两种混交方法的造林模式、树种选择、混交比例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有效策略。方法:就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我国当下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结合,重点阐述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要点。结果: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在实践中能够显著提升桉树的成活率,相较于与传统的造林技术而言有着十分明显的应用效果。结论: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在桉树种植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楠木是我国种珍贵的树木资源。但楠木资源逐步稀缺,为提高楠木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楠木的种植面积,需要提高楠木的营造技术和管理,包括人工林营造和混交林营造,其中,人工林营造从造林前的准备工作、移栽过程、苗期管理方面提出楠木人工林营造对策;杉楠混交林营造,从林地选择、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管理方面提出对策,杉楠混交林营造对简单树种间有促进作用,达到以杉养楠,是楠木混交发展营造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沙柳混交林的关键技术:1m长的沙柳条,在地下水位<3m的流动、半流动沙地上,至少埋深80cm以上,才能大幅度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浅谈营造近原生态植物群落——混交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交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按照惯例,主要树种以外的其他混交树种,以株数、断面积或材积计,应不少于20%.混交林可以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对于提高防护效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在提高,森林具有能提供众多再生资源和发挥公益效能的双重作用。改变以往营造人工林以针叶纯林为主,向营造针阔混交林转变,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和促进人工林树种的多样化,模拟自然状况,发展生态林业,走高效协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林业整体最优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介绍了营造速生丰产林树种的选择及营造技术,以期为速生丰产林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 杉木和3年桐分别是亚热带的速生用材和油料树种。营造杉桐混交林与营造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具有更大经济和生态效益。杉桐混交林从造林的第2年开始可连续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面积人工种植的千年桐林中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千年桐林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区域,通过样方调查法,运用传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重要值、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等指标,研究分析千年桐林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千年桐人工林群落内种类和个体数均较为稀少,但不同样方内物种变化较为复杂且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千年桐样方内出现67种,隶属49科63属,其中以乔木层的科属种数最少。比较不同层次树种重要值大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差异与不同生境条件有关,灌、草层中虽然物种数多、丰富度高,但物种分布的均匀度和优势度比乔木层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红豆树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生长特征数值.结果表明,谷地纯林的生长好于坡地,混交林中以红豆树、杉木2∶1混交更能促进红豆树的生长成材,红豆树纯林的成材效果比混交林好.文章指出,合理营造红豆树纯林可以提高成材率,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工业人工林的发展背景出发 ,论述我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意义 ;重点分析我国南方工业人工林经营的技术经济效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业人工林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找出影响我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工业人工林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相应技术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纳家山云杉造林施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青海省西宁市纳家山林场造林地进行了青海云杉苗木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青海云杉苗木的高、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青海大通地区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样线调查法,对青海省大通县的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为草本、灌木的发育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针叶林如紫果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及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耐荫植物;阔叶林如青杨纯林、白桦纯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喜光性杂草;混交林如青杨×沙棘、青杨×青海云杉、白桦×青海云杉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类型为喜阴性植物。阔叶纯林及阔叶混交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对较大,而针叶纯林及针叶混交林下植被生物量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东部林区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3~1990年,利用每年林内详查、网扫、灯光诱集以及野外采集等方法,对秦皇岛东部林区昆虫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共采集昆虫11550头,鉴定719种,补充《河北森林昆虫图册》未列入的昆虫360种。整个工作为研究森林中生物多样性,以及对以松毛虫为主的森林害虫进行自然控制机理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适地适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造林树种的分析,认为在造林过程中,尽量选用当地树种,特别是选用抗病虫害的树种,并对当地的珍稀树种提出保护和加快繁衍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 ,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 :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 y =a +blnx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 ,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 ,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 ;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相似文献   

20.
海东地区中高位山旱地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位山旱地是我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研究总结和推广中高位山旱地抗旱造林技术,围绕解决造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造林技术,为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中高位山旱地的森林植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