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春油菜区中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春油菜区生态条件下,春性和半冬性油菜亲本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之间的杂种优势差异。选用不同春化类型油菜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亲本+正交F1组合)设计,分析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亲本对F1的农艺性状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亲本对杂种F1的总角果数影响最大;在亲本春化类型的方差估算及性状遗传力分析中,含油量、单株产量、角果粒数和千粒质量在一般配合力中占的比例较大,说明受到亲本类型遗传较大;在冬春不同类型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含油量、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以春性类型的亲本和半冬性类型的亲本所测配的杂交组合为最大。因此,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杂交组合比同类品种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杂种F_2代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杂交组合的F_2、F_1;群体及相应的亲本为材料,对组合F_2代的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值,计算和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间具有中低度遗传负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表现因组合不同而不同。(2)收获指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值较高,而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值较低。广义遗传力值因组合不同而表现有差异.(3)株高、生物学产量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均小于100%.收获指数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平均为110%.并且在生物学产量表现高的组合,其相关遗传进度(相对值)更高,达140%以上。  相似文献   

3.
利用8个粳稻不育系和11个粳稻恢复系,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亲本的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品质性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不育系对各种品质性状的作用效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对于所测定的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亲本的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亲和力高低、配合力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育系对品质性状的作用显著大于恢复系。从表现看,多数组合杂种F1代品质低于高亲值,一些组合达不到优质稻米标准,表明粳型恢复系品系与不育系配组在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改良上,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4.
苦荞株高及主茎分枝数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杆材料小米荞为母本、中杆材料晋荞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自交获得杂交后代F2、F3群体株系。对亲本及杂交后代F2、F3群体株高、主茎分枝数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亲本小米荞的株高、单株粒质量、单株种子粒数、千粒质量与晋荞2号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主茎分枝数差异不显著。F2、F3群体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均呈现连续变异,符合偏正态分布,表明为数量性状。株高与主茎分枝数的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912、0.503。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质量、单株种子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种子粒数相关系数达到0.398**。表明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可作为苦荞高产杂交育种的质量要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5.
利用10个亲本12个杂交组合的F_2代,分析了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大豆F_2代单株蛋白质产量呈正态分布,各组合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力为41.5~62.7%,5%选择强度下的绝对遗传进度为2.12~3.31克,F_2代群体变异系数为38.35~59.73%,并存在大量超亲个体。 亲本对F_2代的平均值具有重要影响,高亲值和两亲本平均值与F_2代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因组合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黑籽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组合(正反交+亲本),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仅有2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为97.83%,狭义遗传力为78.19%;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组合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同时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豆高蛋白组合杂交F4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的相互关系。[方法]2005年以蛋白质含量高(45.00%以上)或产量高的8个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进行杂交,2008年获得杂种F4代相关资料,分析杂种F4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尤其是母本蛋白质含量对F4代蛋白质含量仍有很大影响,呈正相关;高蛋白组合F4代蛋白质含量分离较大,蛋白质含量降低,低于双亲;F4代蛋白质含量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4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熟期差异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若要提高大豆F4代蛋白质含量,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作为母本;在F4代单株个体的选择上,为保证后代产量应选择大粒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油用亚麻杂交组合的性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亚麻酸品系E1747分别与晋亚七号和天亚七号经行杂交,以改良品种的亚麻酸特性,克服田间生产能力弱的缺点.其F1代每株果球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的超亲优势比较明显.F2代遗传力分析得知遗传力较高的株高,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应在较早的世代选择,而每株果球数的遗传力较低,应该在较晚的世代选择.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分析表明:正反交的BC1,F2和F3与亲本的酶谱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6个杂交组合的F2,F1群体及相应的亲本为材料,对组合F2代的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性进行分析,测定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值,计算和分析了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有较高的遗传正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间具有中低度遗传负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表现因组合不同而不同。(2)收获指数,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值较高,而生物学产量,单株粒重的广  相似文献   

10.
王新风  富健  孟凡刚  马巍  董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92-11493
[目的]探讨大豆高蛋白组合杂交R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蛋白质含量高或产量高的8个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于2005年配置杂交组合,2007年获得杂种F3代,对其进行室内考种并测定蛋白质含量,分析杂种F1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结果]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及母本蛋白质含量对F1代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呈正相关关系;高蛋白组合F3代蛋白质含量分离较大,蛋白质含量低于双亲和F2代;F1代蛋白质含量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3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熟期差异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杂交后代选育高蛋白质含量的个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3个普通番茄和3个樱桃番茄亲本和F1代15个杂交组合的五项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花数具有极显著的母体效应,坐果率存在不显著母体效应,单株产量和单果重不存在母体效应。产量构成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显性效应,五项产量构成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除坐果率广义遗传力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D模型估算各F1、F2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群体超亲优势的预测值为显著或极显著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12.
崂山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前期崂山茶园土壤养分研究的基础上,分不同季节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运用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并计算儿茶素品质指数,分析儿茶素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养分水平茶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各单体C、EC、EGC、GCG、ECG、EGCG均呈现出春低、夏高、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茶叶中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无论在春夏秋季均存在显著差异,养分水平低的茶园各含量明显低于养分水平均衡的茶园。  相似文献   

1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9个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 ,分析杂交水稻亲本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及F1的优势表现,得到如下结论:杂交组合各性状竞争优势大小在母本方面以加性效应为主,在父本方面除穗长、结实率以加性效应为主外,其余性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所以需用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亲本,才能配组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杂交稻配组强优势同时受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控制。一般配合力与母本自身的表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是:播始历期穗长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实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株高。  相似文献   

14.
小豆F3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3个杂交组合F3世代群体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及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3群体的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与百粒重3个性状的遗传力值较高;(2)F3家系内的百粒重遗传力值最大,其次为单株产量,所以对F3家系内进行选择时,应着重于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在F2代选择比在F3代选择更有效。(3)小豆杂交后代的株高与单株产量、百粒重,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单株荚数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3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及4个世代(F1,F2,F3,F4)为试验材料,对亲本、F1代及各分离世代个体,依12个农艺性状的表现,分别计算了协调指数。结果表明,3个组合的F1代协调指数均小于亲本,说明在各性状协调性方面,亦存在杂种优势;分离世代的个体单株粒重与协调指数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以单株粒重大而协调指数小的类型为优良变异类型,不同组合各世代优良变异类型出现的几率存在差异;如果在各分离世代不加以选择时,优良变异类型出现的频率有随世代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建议应在协调指数小的基础上,加强早期分离世代对优良变异类型的选择,以增大后期世代优良变异类型出现的比率,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不同组合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态区内,选用24个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系作亲本配制出12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主要改良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优势程度差异显著;不同组合中,杂种F1代的穗粒重、千粒重及抽穗度有较高的中亲优势乃至超亲优势。同时指出了改良指数可以作为选择强优势组合的参考指标以及F1代杂种优势与亲本差异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抗虫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传力可达92.16%;狭义遗传力大于54.64%的性状为衣分、衣指、断裂比强度和籽指,部分性状的F2狭义遗传力高于F1代。供试组合F1和F2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所研究的性状中,F1以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34.17%和13.33%;组合P4/P7(鄂抗棉12/5H303)的皮棉产量比竞争对照邯284增产27.4%。F2杂种优势依然部分存在,但大多性状比F1优势都有衰退。F1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7(鄂抗棉12/5H303)、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10(鄂抗棉12/5H335)、P1/P11(611/5H336)。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抗虫棉亲本是P8(5H309)、P5(5H181);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是P1(611),P2(05-5317)和P4(鄂抗棉12)。优选亲本配组可以指导抗虫杂交棉的选育,获得具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8.
倪薇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3-16514,16529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力分析。[结果]F2代群体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单株重〉小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穗数〉穗长〉株高。正反交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型差别不大,遗传力差别较大,正交后代株高和小穗数的遗传力低于反交后代,单株粒数、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力高于反交后代,细胞质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力有很大影响。[结论]杂交后代选择中,对单株重、小穗数和单株粒数进行早代选择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按照Griffing Ⅳ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11个相关农艺性状优良亲本筛选出55个杂交组合。所有F1代杂交组合及其亲本采用随机区组重复3次的方法,对番茄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研究与配合力分析,筛选出强优势与高配合力组合。结果表明,果形指数主要由加性效应组成,果肉厚度主要由显性效应组成,每个亲本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均存在区别;硬度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组合为18P24×18696(70.23),果形指数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组合为18920×18P24(0.88),果肉厚度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杂交组合为18954×18943(1.05);综合3种品质性状最优越组合有:18920×18P24、18P24×18696、18954×18943;番茄各性状遗传力依次为果肉厚>硬度>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茶树杂交F1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以适制红碎茶品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16个茶树杂交F1材料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分别制成蒸青茶和红碎茶,检测其儿茶素组分含量,并对红碎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6个材料红碎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品质平均评分为88.9,其中,8个材料的评分高于平均分,这8个材料中儿茶素总量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平均值的有5个,酯型儿茶素与儿茶素总量的比值高于平均值的有4个,以上4个项目含量均高于平均值的材料有4个。说明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