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具有细纤度特色的二化性柞蚕基础品种"C"。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齐一,蚕期眠起、作茧整齐,龄期短;千克卵茧层量41.59g,茧层率11.48%;茧丝长807.39m,解舒丝长438.12m,解舒率54.18%,茧丝纤度4.88D。新品种具有茧丝细、丝质较优的特点,适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可为柞蚕优质原料生产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柞蚕一化性高纤维量品种新系·豫7号×新系·741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生产的主产地,柞蚕茧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柞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商品。由于柞蚕实用品种还存在茧质差和出丝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蚕农、种场、缫丝厂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柞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选育新品种为我国一化性柞蚕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柞蚕生产整体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八五“期间我场成功地育成了多丝量品种豫7号及杂交种豫7号*豫6号×河41*741,使柞蚕实用品种的茧层率达到15%以上,杂交种的茧层率达到14%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柞蚕品种的茧丝性质,选育更好的柞蚕一化性多丝量新品种,开发并利用新的优良杂交种,使柞蚕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九五“期间,我们开始组配新的柞蚕多丝量多元杂交种新系*豫7号×新系*741,其茧层率达到16%以上,单位产茧量增产10%以上,几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以上,各项成绩均达到计划攻关指标,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蛹、丝兼用大茧型柞蚕品种,以河南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河33为亲本材料,以提高千粒茧质量和千克卵产茧量为育种目标,采用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5年15代育成一化性大茧型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并与现行一化性柞蚕品种101组配成杂交组合豫杂5号(豫大1号×101)。豫大1号属黄蚕血统,中熟性品种,全龄经过时间52 d 7 h,千粒茧质量8.55 kg,茧层率11.51%,一粒茧丝长933.60 m,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的全茧量比亲本品种河33提高14.72%,在农村生产鉴定中的千克卵产茧量比河33增产16.66%。豫杂5号的全龄经过时间为48 d 8 h,全茧量8.43g,一粒茧丝长1 056.15 m,在杂交组合评比试验中的千粒茧质量比对照品种101提高12.02%,在农村生产鉴定中的千克卵产茧量比对照品种101增产18.25%。柞蚕新品种豫大1号及其杂交组合豫杂5号具有产量高、易繁育、茧型大、茧丝品质优等特点,适用于蛹、丝兼用的柞蚕茧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滞育的二化性大型茧品种9906的雄性个体与稳定的一化性当家品种四青杂交创造材料,历时11年育成了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辽四。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2.29%、9.64%、33.97%和20.79%,早秋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5.24%、10%、42.75%和24.88%。在缫丝试验中,辽四解舒率比对照四青高16.20%,解舒丝长比对照长74.10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2.14 g,回收率比对照高6.93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单蛾收茧数分别平均增产19.10%,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2.61%。综上所述,辽四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5.
柞蚕多丝量品种方山黄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潘传荣  李逢春 《蚕业科学》1990,16(3):152-157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经过7年14代的定向培育与选择,育成了柞蚕二化性、多丝量、丰产型品种方山黄.秋蚕茧层量1.2克以上,茧层率14%以上.茧丝长1165米(较生产种提高41.48%),丝质成绩优良.经3年6代的原种、普通种和丝苗生产鉴定,方山黄的孵化率、五龄健蚕率、公斤卵产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高于对照种,并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柞蚕多丝量新品种方山黄2号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山黄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选育法,经过5年10代的选择与培育,育成了柞蚕二代性、多丝量新品种方山黄2号。实验室秋茧平均茧层量1.49g,茧层率16.61%。农村中试成绩茧层率为15.65%,鲜茧出丝率9.42%,经过3年的生产鉴定,方山黄2号孵化率在95%以上,幼虫生命率97%以上,公斤卵产茧量比方山黄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08%±0.66%;柞蚕品种早418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51%±0.13%。秋期试验中,柞蚕品种8821基于蛹体质量、全茧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77%±1.32%、18.59%±1.39%;柞蚕品种多丝4号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87%±0.27%。试验结果显示,柞蚕品种间基于全茧量、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显著,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极显著,且基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3个性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柞蚕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研究,对于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39份供试二化性柞蚕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单蛾产卵数、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等性状进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柞蚕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收蚁结茧率、死笼率、千克卵收茧量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45%、46.37%和26.46%;相关性分析显示,10项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叠,这些性状间有26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8项性状对千克卵收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按由大到小排序为收蚁结茧率、全茧量、茧层率、千粒茧重、克卵粒数、实用孵化率、死笼率、茧层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39个柞蚕品种的10项性状87%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48.07%、16.48%、13.99%和8.46%。对39个柞蚕品种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认为多丝4号、丰、辽柞1号和8712这4个品种性状优良,鲁红、小白蚕、青皮和胶蓝4个品种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市场对细纤度蚕丝的需求,以健康性较强的限性斑纹品种2033为母本,中细纤度的多丝量品种781为父本,定向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镇781;以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为供体,含多化性血缘的细纤度品种7532为受体,采用雌回交法育成红平6.两者组配成雄蚕品种镇781x红平6,其雄蚕率达98%以上,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实验室鉴定的龄期经过减少约1 d,虫蛹率(91.00%)、茧层率(25.68%)、茧丝长(1352.97 m)和干茧出丝率(43.93%)分别增加3.77百分点、4.00百分点、26.04%和6.33百分点,茧丝纤度(2.43 dtex)细16.54%,净度(95.85分)提高1.52%;农村鉴定的龄期经过缩短约0.5 d,虫蛹率94.30%、全茧量1.63 g、茧层率25.91%、茧丝长1 371.5 m、茧丝纤度2.54 dtex、净度95.3分.镇781x红平6是一对健康好养、产丝量高、茧丝纤度细和茧丝质量好的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用于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10.
柞蚕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柞蚕新品种选育过程的优良亲本选配及性状改良。在对辽宁蚕区保存的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的7项数量性状连续5年进行统一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明确其遗传多样性。除实用孵化率和克卵粒数2项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5项性状均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其中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11.29%、13.87%和11.86%,并且各项性状的分布频率表现出一定的集中性。除实用孵化率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较低外,产卵数量、产卵量、克卵粒数、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这些性状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以最短距离法对距阵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39份柞蚕品种资源分成6个类群,其中4个从国外引进的改良品种聚为一大类群,印证了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有关。上述结果显示供试39份二化性柞蚕品种资源7项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尤其是产卵数量、产卵量和茧层量等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可应用于品种改良;而实用孵化率的遗传潜力小,育种过程不易进行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对正在培育中的多丝量品种添食保幼激素的增茧效果,实施了添食增丝剂的实验。 1、这次试验用的品种是HN87×HC8号,对照区的雌雄平均茧层量是0.724克,而添食增丝剂的试验区达到了0.841克。 2、在个体调查中添食增丝剂的雌茧茧层量超过1克,雄茧也出现了茧层量超过0.90克的个体,添食区的雄茧茧层率超过了30%。 3、根据这次试验结果,对添食保幼激素的效果以及造丝能力和品种选育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柞蚕新品种以提高茧层率、抗性为主要育种指标,注重全茧量与孵化率等经济性状的相关性,采取大交大、优中选优、淘汰头尾留中间等选育措施。历经7年14代的杂交系统选育,育成了两个多丝量柞蚕新品种。品种DW(青黄系)千粒茧重11.57kg,全茧量12.06g,茧层率12.22%,虫蛹统一生命率95.87%;GH(黄系)千粒茧重11.52kg,全茧量11.95g,茧层率12.66%,虫蛹统一生命率90.37%。  相似文献   

13.
蚕茧荧光色对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虞晓华 《江苏蚕业》1998,20(2):16-18
以现行二化性多丝量品种菁松×皓月F_1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全茧量,茧层量有影响,对茧层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2):68-68
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现有的一化性柞蚕品种是以缫丝为主的工业型用茧品种,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蚕蛹食品的需求,而在我国北方育成的二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只适用于柞蚕二化性地区放养。根据这种现状,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选育研究,以期解决一化性蚕区柞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为了解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的茧丝品质,我们于2005年10月委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茧丝工艺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16.
家蚕地理系统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系统、日本系统、欧洲系统、多化性系统品种各 11个及丝胶茧 (Nd s)、裸蛹 (Nd)等为材料 ,对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热稳定性及与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家蚕品种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且中国系统 >日本系统 >欧洲系统 >多化性系统 ,中、日、欧 3个系统的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与多化性系统间有极显著的差异 ;中系品种C12 和日系品种J12 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热稳定性很强 ,欧系品种罗尼 9号和多化性品种四海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弱 ;丝胶茧 (Nd s)中有少量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裸蛹 (Nd)所吐的少量丝胶中无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家蚕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与茧层量、茧层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全茧量、死笼率、幼生率、虫蛹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新杭、科明是以含有多化性血统及多丝量品种杂交固定而成.培育中,采用温度29—32℃、相对湿度85—90% 、连续7代近亲交配.通过提高茧层量和上茧率,相应提高茧层率、茧丝长和茧丝量,并选择解舒率高的蛾区继代,以达到提高出丝率的目的.为了使强健性和数量性状之间平衡发展,在早代加强数量性状的提高,在中期控制数量性状选择强度.同时,选育中调查蚁蚕绝食72小时存活率、饥饿后食桑能力的恢复、2龄起蚕绝食生命时数及5龄饷食到上蔟后96小时高温冲击的发蛾率等.证明对检验蚕品种的强健性和加速新品种的育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经过10年14代的定向选择与培育,育成了2个柞蚕白茧新品种855和858,其茧层率12%以上,产量比华白1号增加10%以上。组配杂交种855×858,茧层率12%以上,产量比华白1号增加20%左右。新品种性状稳定,体质强健,茧层率高,易饲养,适合二化性蚕区放养。1 选育经过11 纯种选育855的母本为含白茧基因的华白1号,父本为体质强健,茧层率高的河六;858的母本为含白茧基因的华白1号,父本为高产、好养、丝质优的青6。1985年采用“河六×华白1号”、“华白1号×青六”及反交。F1代均为黄茧,F2、F3代蚕色、茧色分离,淘汰黄茧类型。F4代…  相似文献   

19.
柞蚕白茧品种白茧1号选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欣  景士勤 《蚕业科学》1991,17(3):150-154
以褐茧品种青六号为选育基础材料,采用系统分离选择,并运用荧光选择方法,经9年18代选育,于1986年育成我国第一个柞蚕白茧品种白茧1号。该品种系青蚕系统,二化性,早熟;幼虫体色橄榄绿,蛾色为芒果棕色。与青六号对比:茧层白度超过对照种35.1度,生丝白度提高14.3度。茧质好,解舒优,解舒剂用量减少25—32%,鲜茧出丝率提高10.67%,生丝品位高,染色性好。是个好养、抗病、高产、稳产,适合于二化性柞蚕区饲养的优良白茧品种。  相似文献   

20.
“37·抗×86·A”是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原母种抗逆性强、丰产性能高、茧丝质优。四元杂交种抗逆性、抗大气污染能力强,孵化、发育、眠起齐一,茧形大,茧层厚、产量高、丝质好;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生命力与“两广二号”相当,对100-200ppm的氟化钠有很高的抵抗性。4龄起蚕结茧率达到98.9%,虫蛹统一生命率达到96.65%,全茧量1.594g,比“两广二号”提高7.99%;茧层量0.38lg,比“两广二号”提高19.81%,万蚕收茧量15.65kg,万蚕茧层量3.830kg,一茧丝长1058m,解舒率7.03%,解舒丝长741.8m,纤度2.734 D,净度94.4分,表现出优良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