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三种作物种子:小麦、大豆、玉米封样进行不同处理,并比较种子发芽率在保存一年后各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樟脑球及抽真空处理的小麦和大豆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对于这三种作物来说,樟脑球及抽真空均是有效的保存封样种子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武合讲 《种子世界》2016,(11):19-21
正种子封样,决定种子质量纠纷的责任主体。质量鉴定,决定种子质量纠纷的责任性质。种子封样和质量鉴定,是处理种子质量纠纷的核心技术。种子样品和检验报告,是决定当事人胜诉或败诉的关键证据。做好种子封样和质量鉴定,对于种子生产经营者防范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一起种子质量纠纷的种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对标签标注的项目、内容、形式及制作要求都作了明确规范,这对明示质量信息、明确质量责任以及加强质量监管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这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种子标签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得到种子企业的广泛重视,标签标注存在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4.
大田玉米生产中,常因播种种子质量(纯度和发芽率两个方面问题)或者栽培不当、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田间出苗、植株生长及其经济性状表现异常.售种单位与购种者双方对造成事故的原因常存在意见分歧,往往因双方未进行封样或购种者已没有剩余种子可供室内鉴定,此时田间鉴定就成为判定种子质量的有效途径.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从玉米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结合现场勘验鉴定,判定是否属于种子质量事故(纯度和发芽率),既保护种子使用者与种子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经营种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针对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和监管手段,开展了玉米杂交种和小麦常规种子生产田间检验、种子扦样、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等方面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种子田间质量控制措施,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技术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实现了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王凯望 《中国种业》2009,(11):35-35
《农作物种子标签》对标签标注的项目、内容、形式及制作要求都作了明确规范,这对明示质量信息、明确质量责任以及加强质量监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种子标签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得到种子企业的广泛重视,标签标注问题十分普遍,现归纳有以下几种,以期引起广大企业重视,促进标签标注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针对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和监管手段,开展了玉米杂交种和小麦常规种生产田间检验、种子扦样、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等方面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种子田质量控制措施,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技术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实现了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生产、销售的农作物种子进行扦样、检验,并按规定对抽查结果公布和处理的活动.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扦样过程中,种子扦样员(检验员)往往注重样品的代表性,忽视了扦样程序的合法性和执法程序的规范性,降低监督抽查检验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因此,种子扦样员(检验员)应注意各个环节,保证种子监督检验工作合法开展.  相似文献   

9.
辛景树 《中国种业》2003,(11):27-29
根据《种子法》授权,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即对种子企业生产、销售的种子,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扦样、检测,并对抽查结果依法公告和处理的活动。通过监督抽查可以掌握种子质量状况,为政府制定种子产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农民科学选择良种,同时还可以达到规范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净化种子市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之目的。要做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确保监督抽查工作的科学、公正、公平、公开。1根据种子产业政策和市场情况制定监督抽查计划根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相似文献   

10.
吴崇海 《种子科技》2008,26(3):46-48
针对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和监管手段,开展了玉米杂交种子和小麦常规种子生产田间检验、种子扦样、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种子田质量控制措施。种子扦样、分样方法和提高扦样代表性技术,简便高效的种子检测技术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方法,实现了种子质量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