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现有落叶松人工纯林及混交林之间主要差异性的分析表明:落叶松混交林无论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分的稳定性,林分生长量以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比落叶松纯林好,因此,在经营落叶松人工纯林时,要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大力培养针阔叶混交林,实现人工林天然化,恢复和建立一个森林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辽东山区主要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辽东山区苏子河上游赵家林场的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两种人工水源涵养林为对象,研究其枯落物的厚度、现存量、持水量和持水率等特性。结果表明:红松人工纯林枯落物总厚度为6.8 cm,大于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的总厚度;红松人工纯林枯落物现存量为49.21 t·hm-2,大于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现存量;但红松人工纯林和落叶松人工纯林的枯落物总持水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位于辽东山区苏子河上游赵家林场的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等4种典型的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枯落物总最大持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总体最大持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纯林、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红松人工纯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吸水速度最快的为红松人工纯林和落叶松人工纯林,最慢的为白榆+水曲柳天然次生混交林。针叶林林下枯落物平均吸水速度大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纯林的地力变化阎德仁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由于其生长快、材质好,近几十年来人工纯林的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一味追求速生丰产,导致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根据我们和他人的研究表明,落叶松人工纯林的地力变化有逐渐衰退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有如下...  相似文献   

5.
抚顺矿业集团林业处现有森林36 305 hm2,但1990年前,落叶松、油松人工纯林面积占到了86%。由于培育单一树种大面积的人工纯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有害生物蔓延、生态功能下降等弊端。20年来,依据"近自然林"理论,在森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连续采取改变人工纯林树种组成、调整林分结构等措施,逐步诱导人工纯林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初步实现了人工纯林向建康的近自然林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人工落叶松纯林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林种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混交林土壤养分效益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抚顺地区人工落叶松阔叶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天然次生林等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混交林与纯林相比,缓解了酸化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同时对各类林地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在维护土壤养分平衡功能方面,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次生林、混交林、荒山、落叶松纯林,说明局长 人工针阔混交林更有利于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不同侧面论证了红松、落叶松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并与红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的生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等气候寒冷地区的主要森林树种。介绍了落叶松人工纯林抚育技术以及落叶松与天然更新树种混交林、落叶松与天然更新树种垂直混交林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块19年生油松落叶人工混交林调查和1块19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1块25年生油松人工纯林的调查,表明油松与落叶松混交,对促进油松自然整枝、形成良好干形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营造纯林好,还是营造混交林好,这一问题直至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场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于1963年春季设计营造了四种人工混交林,即红松-大青杨混交林、红松-长白落叶松混交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分别以红松纯林和长白落叶松纯林作为对照,以探讨如下问题:1.在以红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和以长白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混  相似文献   

12.
以牡丹江市青梅林场3种近自然化程度不同的黄檗林分(分别是黄檗人工纯林、黄檗落叶松混交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了3种林分的黄檗林木和林分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过程有所不同,但28年时均表现为天然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黄檗人工纯林(P<0.05),黄檗人工纯林显著高于黄檗落叶松混交林(P<0.05);3种林分蓄积的研究表明,天然林的蓄积>黄檗落叶松混交林>黄檗人工纯林,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对人工落叶松纯林采取机械抚育法进行间伐,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率高、提高人工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等优点,能够有效避免人为采大、采优等现象,对虫害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人工林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对人工落叶松纯林采取机械抚育法进行抚育间伐的形式、方法、方式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普遍调查法和现场取样称量法,对宽甸地区森林类型和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常见林型有5种,即红松人工纯林、刺槐人工纯林、日本落叶松纯林、天然蒙古栎纯林、天然杂木林,诸林型下地表可燃物的平均负荷量均超过20 t·hm-2以上,其中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负荷量最高;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分布有随着林分密度和林龄增加而减少趋势;对不同立地条件地表可燃物载荷量调查结果为:南坡较大、北坡较小,山下坡较大、上坡较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龙山县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龙山县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表现良好,林龄12~13年平均胸径8.43 cm,大小相差0.9倍;平均树高6.34 m,大小相差1.1倍;平均蓄积12.84 m3/hm2,大小相差34.6倍。该人工林为结构单一的纯林,日本落叶松株数97.2%、阔叶树株数2.8%;天然阔叶树仅为响叶杨、檫木及光皮桦等,优质树种缺乏,需人工补植优质阔叶树。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稳定性较强,2008年特大冰冻灾害后保存正常植株86.4%;日本落叶松林可划分为"单一纯林"及"较稀疏的人工林"两种类型,宜开展近自然改造。  相似文献   

16.
辽阳地区主要林型有落叶松人工纯林、黑松人工纯林、油松人工纯林、天然栎树林、杂木林、刺槐人工纯林、杨树人工纯林和果园人工纯林,共8种。通过对辽阳地区主要林型、森林地被可燃物载荷量及其与含水率、林分因子、立地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综合可燃物载荷量和含水率情况,针叶林比阔叶林易燃性强,其中以油松人工纯林最易燃。在油松林、落叶松林和杨树林3种林型调查中发现,地被可燃物的载荷量随着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针叶树林地中,地被可燃物载荷量的分布与坡向关系比较密切,出现南坡的载荷量较大,而北坡较小的现象;地被可燃物载荷量与坡位关系十分明显,一般为下坡载荷量高于中坡和上坡位,上坡的载荷量最小。  相似文献   

17.
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辽东山区人工混交林的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红松纯林的109%-124%,落叶松块状混交林型的材积生长量是落叶松纯林的108%-151%,各混交林型中的红松、落叶松乔木层生物量比红松、落叶松纯林高3.1%-28.6%和2.8%-16%。在块状、带状混交林中的红松、落叶松,其干、枝、叶、根的生物量绝大部分都高于各自的纯林,混交林的根系分布面积比纯林提高23%。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营林场近年来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郁闭后大面积干枯死亡原因 ,文章提出了枯死木的解决方法 ,即通过清除频死木后补植乡土阔叶树种 ,尽快将落叶松纯林变为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该文指出按可持续发展理论衡量,木兰林区大面积高密度落叶松人工纯林存在着严重的生态弊端:病虫害防治困难;森林防火困难;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林内太阳辐射严重受影响;林间地被植物减少。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对木兰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的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落叶松人工纯林及落叶松与大豆混农间作人工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农林的土壤容重低于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大于纯林。另外,落叶松与大豆间作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N、速效N、P、K的含量增加,其中间作林土壤中N素含量增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