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具体论述了杨树吉丁虫的个体生态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危害途径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杨树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是国家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严重危害青杨、小青杨和小叶杨等,是杨树较为严重的蛀干害虫之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毫米,紫铜色,具金属光泽,体扁平,呈仿锤形楔状,鞘翅上有黑色的短腺点及斑纹,咀嚼式口器,触角锯齿状,11节,头小,垂直向下。背板有条黑色中隆线。中隆线两侧各有“丨”字形  相似文献   

3.
五个杨树品种对杨锦纹吉丁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纹吉丁虫(Poecilonota variolosa)是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该虫的幼虫为害树干皮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15块标地、750株林木,分别求出每块标地平均虫口密度X、有虫株率P和方差S^2,并确定了杨树吉丁虫的空间分布型。依其分布型确定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和利用有虫株率对平均密度的简易估计。  相似文献   

5.
一、危害与分布情况杨吉丁虫(Poccilonota Variolosa Paky)在我县主要分布于第二机械林场上造营林区,全场被害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25%。该厂从1972年秋季以来造林12000亩,主要品种有二青杨、小叶杨、美×青、双阳快、小×黑、白城杨。通过林中观察,危害最重的是小叶杨、二青杨,其次是双阳快杨。从1979年发现虫情,起初数量甚少,危害较轻,未能引起重视,到1980年已蔓延成灾。危害最重的是东南退大面积片林,25个林班共39000亩,被害率在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7头,最多达40头,大片林木形成小老树。由于此虫是杨树干部害虫,主要危害衰老树木的干部韧皮部,多在中老龄树木上危害。幼虫在韧皮部潜伏危害期较长,给防治上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对油松吉丁虫的分布,形态特征、习性、危害症状、防治措施做一综述,以期为生产、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杨透翅蛾的生活史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透翅蛾为很多省、市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杨树蛀干害虫之一。文章对其生活史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总结出白杨透翅蛾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6年的工作,观察记述了合欢吉丁虫的形态特征,摸清了该虫在郑州地区的年生活史,提出了分类和危害状鉴别技术要点;提出与合欢物侯相一致的测报方法,选出了久效磷50倍液的最佳防治方法,进行了无公害化防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杜平 《绿色科技》2012,(8):57-58
简述了花椒吉丁虫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探讨了花椒吉丁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0.
韩城花椒窄吉丁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韩城花椒窄吉丁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花椒窄吉丁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杨透翅蛾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子忠  米凌 《山西林业》2002,(4):22-22,28
1 需要进行防治与否的判断白杨透翅蛾的幼虫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苗圃地平均虫口密度每株 0 .0 7为防治指标 ,需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与否的判断用序贯抽样法进行。调查需在越冬幼虫出蛰至化蛹前一段时间内完成 ,一般我省南部为3月下旬至 4月上旬 ,北部为 4月上旬至 5月上旬。对不同的树种及品种、不同的林种、不同的林龄 ,要分别进行调查。调查林带用“Z”字形 ,片林用对角线、棋盘式机械取样法抽取样本 ,对抽取的样本逐一进行观察。据此 ,统计出累计调查株数及累计虫口数。一是枝干上有虫瘿 ,并有排粪孔及新鲜的纤维状虫粪 ;二是虽无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在贵州省凤冈县何坝乡对马尾松食叶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on zhejiangensis Zhou&xiao)进行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浙江黑松叶蜂在该县1年发生2代.以20%氰戊菊酯、25%马拉硫磷、2.5%溴氰菊酯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陕南地区桑象虫1年发生1代,但有第2例发生不完全的现象。田间农药防治以使用敌敌畏1000倍液效果最好,残毒期也最短;使用甲胺磷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但其残毒期长,临近蚕期时不能使用;其它农药的防治效果差,不宜采用。田间农药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成虫期,同时要作好桑园的管理和修剪。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河曲丝叶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河曲丝叶蜂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松大蚜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恒 《陕西林业科技》2007,(1):46-47,49
本文针对银杏大蚕蛾(Dictyop loca japnica Moore)在柞水发生现状,对其分布、危害及发生规律进行观察记录,并提出人工、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报道杨树钻蛀类害虫生活史,成虫以彩图展示其鉴别点,对其幼虫期形态与危害状特点的区别以检索表形式进行描述;根据钻蛀类害虫不同的虫态危害特点,提出多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3~2014年在安溪县官桥镇马尾松毛虫发生区,持续开展野外虫态、虫口调查,按照轻、中、重等危害程度,分类实施以白僵菌、生物农药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比较防治成效.结果表明:结合当地适宜天气,在松毛虫重度发生区和中度发生区采用喷施生物农药森得保药剂,重度以下发生区和预防区采用施放白僵菌粉炮,灯光诱杀成虫进行动态监测和防治,可达到持续控制马尾松毛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Forest trees are usually classified into broad ecological groups (e.g., pioneers vs. mature-phase specie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natural disturbance for their regeneration. These classifications only tie into account a small component of the plant's life-cycle, usually seeds and seedlings, and therefore may over-simplify the role of natural disturbance in the evolution of life-history traits. We present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plant demography with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and illustrate its use by reviewing how natural disturbance influences the demography of several lowland tropical tree species at Los Tuxtlas, Mexico. Our model assumes that habitat patches such as treefall gaps in tropical forests can affect a plant at all stages of its life-cycle, and reveals many potential life history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forest dynamics. We propose that only detailed demographic studies of whole life histories and genetics of tree populations, as well as forest disturbance regimes, will allow us to elucidate convergent life histories and the existence of discrete ecological groups among tropical forest tr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