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蒲县是晋南最大的马铃薯产区之一,芫菁(俗称斑蝥)对当地马铃薯的危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常在局部地区造成较大损失。经调查,在当地危害的芜菁主要是豆芜菁属和斑芜菁属并以豆芜菁属为主。经防治试验,菊酯类农药对芜菁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2016,(1):43-45
介绍了芫菁科昆虫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马铃薯田主要为害类群、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并对目前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今后马铃薯田芫菁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通过田间5点取样对华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普查。结果查得病害有花叶病毒病C表现为花叶症的所有病毒病)、卷叶病毒病、紫顶萎蔫病、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炭疽病、叶枯病、枯萎病、环腐病、黑胫病、疮痂病共计12种。查得害虫10种: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芫菁、双斑萤叶甲、草地螟、牧草盲蝽、马铃薯跳甲。明确了上述病虫的分布和为害程度,许多病虫是该地区目前严重威胁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百香果是海南省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多个省区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病虫害是影响百香果产业的重要因素,随着海南百香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病虫害对百香果产业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凸显。由于缺乏百香果病虫害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性研究,许多种植户对田间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识别不足,从而影响了百香果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为了摸清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的病虫害种类,于2019—2021年对海南省儋州市、乐东县、屯昌县、文昌市、三亚市、东方市、保亭县、白沙县、海口市等百香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并对其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鉴定发现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的病害有11种,分别是病毒病、茎基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疫病、灰霉病、果腐病、褐斑病、烟煤病、藻斑病和缺镁。重要病害为病毒病和茎基腐病,危害程度分别为4级和3级,炭疽病和疮痂病危害也较重,危害程度均为2级,其他病害危害较轻。害虫有28种,分别是黄胸蓟马、茶黄蓟马、红带蓟马、美洲棘蓟马、普通大蓟马、咖啡木蠹蛾、美洲斑潜蝇、橘小实蝇、斜纹夜蛾、双线盗毒蛾、绿丽刺蛾、白带锯蛱蝶、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柑橘粉蚧、木槿曼粉蚧、藤壶蜡蚧、茶角盲蝽、樟颈曼盲蝽、稻绿蝽、中稻缘蝽、茶小绿叶蝉、丽球瓢蜡蝉、绿鳞象甲、眼斑芫菁、白条豆芫菁、甘薯梳龟甲和朱砂叶螨。重要害虫为黄胸蓟马和咖啡木蠹蛾,危害程度均为3级,茶黄蓟马和美洲斑潜蝇的危害也较重,危害程度均为2级,其他害虫危害较轻。软体动物3种,分别是灰巴蜗牛、同型巴蜗牛和一种尚未鉴定的蛞蝓。本研究明确了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病虫害具体种类,新发现百香果病害1种和害虫24种,为海南百香果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界首是我国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在界首农业生产中占着重要地位。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根据土壤分类标准和方法,界首市耕作土壤共分为3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16个土种,全市土壤pH变化范围为5.60~8.39。针对界首当地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种植制度、耕作习惯,提出界首市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宁南山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节水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宁夏南部属半干旱区,马铃薯做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马铃薯栽培技术一直沿袭传统的方式,产量潜力未能挖掘。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马铃薯繁育种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 ,无霜期长 ,在 180~30 0d ,年平均温度在 10~ 18℃ ,最热月平均温度在 2 2~ 2 8℃ ,属马铃薯二季作栽培地区。本地区由于气候限制 ,马铃薯栽培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5% ,但由于育种工作者多年的努力 ,培育出了适合当地栽培的郑薯 1~ 6号一系列品种 ,并成为了当地的主栽品种 ,同时在本地区逐步建立起马铃薯繁育体系 ,解决了当地留种的技术难题 ,为马铃薯生产在当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马铃薯由于种种优点而为广大农民接受 ,种植面积连年扩大 ,对种薯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2…  相似文献   

8.
大豆豆秆黑潜绳研究进展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赵经荣(山东省农科院)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asojaezehntner)属双翅目,潜蝇科,又名豆秆蝇、豆秆穿心虫、豆杆蛇潜蝇。它以幼虫钻蛀茎秆、分枝和叶柄,对大豆危害极大。近年来,已对...  相似文献   

9.
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龙川 《中国马铃薯》2010,24(3):145-147
龙海市是福建省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笔者经过多年的马铃薯生产实践,在当地马铃薯生产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主要环节包括:选地与整地、品种与种薯的选择与处理、适期早播、小高垄、施足基肥、适当提高密度、稻草包芯、早施提苗肥、高培土、湿润灌溉、有效防控病虫草害、防控低温霜冻危害以及抢晴收获。  相似文献   

10.
1 前 言随着马铃薯脱毒技术及栽培技术的发展 ,马铃薯在我国二季作区的种植面积日益广大。由于本地种植的马铃薯不但品质好 ,而且上市早 ,深受消费者青睐 ,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薯农在增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丰富了当地的“菜篮子”。但本地区马铃薯种植新区较多 ,许多种植户对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缺乏了解和措施 ,特别是轮作二茬之后 ,病虫害的危害更加严重 ,往往造成减产、减收。邯农马铃薯研究课题组从 1994年开始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高效套种体系及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里以春马铃薯病虫害发生规律做…  相似文献   

11.
渭源县高寒阴湿地区马铃薯地膜栽培气候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前 言渭源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地区南部,全县总耕地534333hm2,其中高寒二阴区耕地34606hm2。因气候凉爽阴湿,昼夜温差大,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适宜马铃薯种植,光合产物高于其它各地。历年种植面积在12万hm2左右,是当地名优特产作物之一,也是全国马铃薯良种繁殖培育生产重点基地,年平均生产01万t良种销往全国各地。生产优质商品薯125万t,畅销国内外。分析研究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农田气候效应,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对当地马铃薯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渭源气象局附近地内进行,属高寒阴湿气…  相似文献   

12.
北疆棉田新害虫双斑萤叶甲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斑萤叶甲又名双斑长附萤叶甲,属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在内地发现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豆类、苜蓿、马铃薯等。以成虫食害植物叶片和花穗,造成作物减产,大发生时甚至绝产。近5年来,北疆奎屯地区发生基数逐年增加,危害加剧,2004年危害棉田面积达6000公顷,成为当地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石河子地区棉田2004年开始点片发生并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棉花盛蕾期虫口基数最高,危害最重。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呈上升趋势。该虫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的研究报道国内目前还没有,现将其在棉花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危害特点双斑萤叶甲…  相似文献   

13.
病毒的传播给马铃薯产业带来的危害无疑是毁灭性的,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传播的主要介体,对其种类及发生动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于2014和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马铃薯田分别使用黄皿诱蚜器和黄板对马铃薯田有翅蚜进行采集、种类鉴定及发生动态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马铃薯田有翅蚜共计15属,24种,其中甘蓝蚜、桃蚜、玉米蚜及棉蚜为优势种。平均温度对有翅蚜数量变化存在影响,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有翅蚜数量有所增加,反之,有翅蚜数量下降。试验所得关于马铃薯田有翅蚜发生动态基础数据,对于后期开展蚜虫有效防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云南春作马铃薯上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试验研究了11种药剂7种药剂组合(包衣剂+保护剂+治疗剂)通过播种期种薯包衣,现蕾期叶面喷施一次保护剂,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叶面各喷一次治疗剂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种薯包衣+甲霜·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60.99%,增产率176.28%,增效率152.27%;其次是种薯包衣+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防治效果达到60.15%,增产率173.20%,增效率150.55%。这2个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明福 《中国马铃薯》2006,20(3):156-159
通过对马铃薯品种性状、种植密度、种植方式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种中甸红每667m2种植6665株、13330块茎(25cm×40cm)的产量和质量最高,显著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米拉。为本地区马铃薯品种升级换代和完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省建平县三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干旱无雨条件下,利用水浇条件试行了玉米双株双行中间间套2行马铃薯或蹲豆或小豆,玉米株间混种芸豆。即①玉米间套马铃薯混种芸豆;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③玉米间套小豆混种芸豆,一地三收高效种植形式。产量效益最高的是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是定西市的主导产业之一,正常年份种植面积达20万hm2以上,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0%。近年来,随着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贮藏期烂窖问题十分严重,已成为严重影响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全面了解定西市马铃薯贮藏病害的主要种类和危害现状,2006年秋季对全市7县(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田间危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2006年冬至2007年春又对全市马铃薯贮藏期主要病害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花生生育期间,为害较重的病害有花生枯萎病、根结线虫病、锈病、叶斑病;虫害有花生蚜虫、蛴螬、地老虎、棉铃虫、造桥虫、豆芫箐、象鼻虫等。由于它们的为害,往往造成花生严重减产。为此,加强防治,控制危害,是确保花生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几年来的防治经验综合如下,供防治时参考。 病 害 一、花生枯萎病 枯萎病是个总称,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所致。共同特点:叶片萎垂,复叶下塌,维管束变色,最后整株枯萎而死,在田间发现枯萎死亡的病株,多数是这种病。我省临沂、太安地区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生产是甘肃省中部地区经济支柱产业,良种推广则是产业发展的首选措施。通过对建国以来甘肃省中部地区“家家种田,户户留种”时期、“四自一辅”时期、“四化一供”时期、种子产业化时期和现代种业发展时期5个阶段马铃薯品种演变和良种推广历程的回顾,分析了影响马铃薯良种推广的因素、当前马铃薯良种推广中存在问题,对今后该地区马铃薯良种推广前景做了4点展望,以期为当地马铃薯良种推广提供参考,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定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 ,地处黄土高原西部 ,介于北纬 34°0 7′~ 36°0 2′ ,东经 10 3°2 7′~ 10 5°38′之间 ,属南温带半湿润至中温带半干旱区 ,极有利于马铃薯的生产 ,是该省马铃薯的主产区 ,常年种植面积 10万hm2 。近几年 ,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全区实施了“马铃薯工程” ,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近 15万hm2 ,约占全省的 4 0 %。但是 ,由于近几年马铃薯晚疫病在本区流行危害严重 ,全区每年因晚疫病的危害 ,造成马铃薯减产损失约两亿kg。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1998年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