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说端午     
《中国农资》2012,(24):27
<正>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14,(6):74-75
<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吃粽子是最被大家熟知的端午节习俗。粽子算是药膳的一种,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是很有讲究的。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作为食品包装,其具备天然和无污染的  相似文献   

3.
端午食粽     
端午,从字面上说,就是五月份的第一个五日("端"者,开端也;"午"在古文里与"五"通用)。上古传统观念认为,端午、夏至之交,正是天地阴阳交接之时,阳气至刚,阴气方始,因此要消灾祛毒。于是上古时期流传着端午节"沐浴兰汤"(就是泡热草药澡),门悬艾草,用五色线缠绕手臂等习俗,目的都是为了禳毒辟邪延寿。周代时流传着端午  相似文献   

4.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无论起源如何,无需争议的是,端午节已然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随岁月一同流传至今。旧历五月初五,各地除了举行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外,还有很多独特而寓意深远又风趣的习俗。本期,让我们以《又是一午话端午》为题,与广大读者一同去感受端午节的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5.
端午节     
《新农业》2008,(12)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等,民间俗称"五月节"。端午节是一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其起源说可谓众多。其一是恶月恶日说。早在战国时代,视五月及五月的五日为恶月恶日。因时值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端午等七、八个名称。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民间的传说和学者的研究,有许多种说法。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祭祀那些有德行、驱鬼怪的“正神”和历史人物。比如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汉代孝女曹娥的,有祭祀道教张天师的,有纪念避邪之神钟馗的。又如,...  相似文献   

7.
江浙的石犁和破土器——试论我国犁耕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何时发明犁耕?这不仅是农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犁耕起源问题诸说纷起,莫衷一是。关于我国犁耕的起源,归纳起来有以下看法:(一)“牛耕当始于神农”,(二)起源于商代,(三)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四)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从大量史料看,上述有些说法已经不能成立,如说犁耕始于神农,显然为时过早。因为神农是传说时代的人物,他曾发明了农业,而农业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先经历了火  相似文献   

8.
<正>五月五,纸鸢舞;夏日复长,杨花绕江。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内容,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作为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端午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古老习俗,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9.
在树龄、叶龄、叶位相同和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不同品种叶肉中石细胞的起源、形态、分布和数量均有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石细胞的细胞壁厚度及数量亦有不同。从顶芽到第五片成熟叶观察石细胞的发育与形态变异,石细胞起源于薄壁细胞。“云南大叶”的叶肉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海绵组织,从顶芽往下数第二片叶主脉的基本组织里形成细胞壁略加厚的石细胞;“乐昌白毛”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上表皮下部和海绵组织里,大多在第一片叶中就开始有少量毛状的石细胞原始体;“凤凰水仙”叶肉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上表皮下部,石细胞象吸盘似的爪紧贴于上表皮;“海南大叶”的叶肉石细胞原始体起源于海绵组织。由于起源不同,分布也不同。“云南大叶”叶肉石细胞大多分布在海绵组织里;“乐昌白毛”、“凤凰水仙”的石细胞可以穿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与上下表皮连成“工”字形;“海南大叶”的石细胞一般在海绵组织中,但也有穿过栅栏组织与上表皮连接。野生茶叶肉石细胞的形态也是多样形的:如四川南川洪椿寺南川大叶石细胞是多分枝的,广西桂北大叶茶的石细胞更是千姿百态,近似于栽培品种中的“凤凰水仙”。 根据石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其中桂北大叶茶、“凤凰水仙”叶肉石细胞都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一段时间讨论尿素行情有种"明日复明日"的感觉。记得6月初,尿素价格出现止涨回落走势,下游经销商感叹到:"拿一次货亏一次钱。"但对行情新的期盼随即看到了端午节后,市场分析人士也称端午节过后,农业需求启动或将带来探涨机会。然而小长假归来,传统尿素主产区报价不涨反跌,山东、河南低端1850元/吨,相关分析人士迅速对此作出解释,坦言端午前后正直麦收高峰期,农忙会令农需市场暂时停滞,加之工业需求下滑期,一时的"青黄不接"才使得端午后的涨价预判失误。随后,再见"明日复明日"现象,业内又在预期6月底至7月初有望出现一轮涨价行情。  相似文献   

11.
唐代食粽考     
何宏 《农业考古》2007,(4):254-256
唐代是帝制社会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民生富裕,其饮食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国饮食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人谈起中华文明,往往以唐代为首选亮点。中国的食粽习俗在此时已经基本定型。一、粽子的名称有关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有:“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其后,西晋周处《风土记》一书又有下列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又云:“五月五日,以菰叶裹黏米煮熟,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也。”又,《齐民要术》引《风土记》注云:“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  相似文献   

12.
一、花卉是一种生产力中国是花卉起源的中心,花卉种类最丰富,栽培历史最悠久。原产中国的花卉,广泛分布全世界。外国人士曾说过:“中国是花卉的祖国。”今以牡丹为代表,回顾中国花卉的历史。距今三千多年前,牡丹和芍药一起登上了生活午台,如《诗经、郑风》所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端午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古老习俗,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五月五,纸鸢舞;夏日复长,杨花绕江。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了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梅花北进的可能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梅花北进的号角早向人们吹响。中国梅花北进完全可能,非常重要,极为紧迫。1 中国梅花北进的可能性1 1 从原产和起源看中国梅花北进的可能性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梅菊专家陈俊愉先生早在1962~1995年研究指出:“可将川、滇、藏三省(区)之横断山区视作中国梅之起源中心,又可作为中国梅的野生分布中心与种质多样性中心”。中国梅花起源于川、滇,特别是西藏高寒地区,更充分说明中国梅花向西南和三北地区推进是可能的,也是大有希望的。1 2 从考古发现与历史看中国梅花北进的可能性据考古发现:(1)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梅核距今21…  相似文献   

15.
一粽传千年     
<正>汨罗市是端午文化的起源地,汨罗粽子已经有200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忌日由投糯米饭改投箬叶裹黍米的粽子于汨罗江,由此沉淀和演变成汨罗江畔人民独特的端午习俗,汨罗粽子也成为了独具特色的端午节食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稻谷的历史非常古远。先秦的古籍中有许多地方讲到种稻的事,当时把稻米当作珍贵的粮食,有的地方还用稻米做酒。讲得最多的是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可靠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如《小雅·白华》中说:“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豳风·七月》中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颂、丰年》中也说:“丰年多黍多稌”。稌是稻的别称,有人认为是糯稻。这三条讲的都应  相似文献   

17.
<正> 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起源,对于我们学习掌握英语词汇是非常必要的。概括说来,英语词汇的文化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源于历史事件 在英语中,许多词汇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了解与词汇有关的历史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above board表示“公开的、正大光明的”。该词起源于16世纪,当时,赌博中一些赌徒为了禁止换牌作弊,常将双手放在board(桌子)上面,因此,above board就表示“不欺诈、公开的、诚实的”意思。又如:Uncle Sam(山姆大叔)是对美国、美国政府或美国人的戏  相似文献   

18.
蚕神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蚕神的起源,学界曾有不少文章论及,但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努力,以就教于方家。最早的蚕神出于甲骨文中,其文日:“贞,元示五牛,蚕示三牛,十三月。”①蚕示即蚕神,元示即上甲微,既然分列,说明两者非一人,但相互是有关系的。卜辞中从上甲开始先公皆称“示”,是“蚕示”当在上甲之后或与之同时。但其究竟为谁,有哪些事迹,却难以确认。如作一推测,则此“蚕示”或即上甲之配偶,因为先妣是可以配祀先公的。虽然卜辞中先妣或母某均不称  相似文献   

19.
传统针法以机械刺激治病,灸法以温热刺激治病。二者的起源时期和地点并不一致,但都起源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一、针灸二字的演变针,古写“箴”。《说文》:“箴。缀衣,箴也”。“又古者以石为箴,所以病。”指出针的创制始于缝衣,而创制石针始于治病。《前汉书·艺文志》:“医经、箴石、汤火所施。”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石针属于砭石类,但砭石是否为石针?若原始社会均用石针治病,对“针砭”兼施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观赏鱼(如金鱼)的发祥地。近年来,锦鲫和热带鱼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追本溯源工作重又兴起。观赏鱼的发现和发展与渔业进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淡水渔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而观赏鱼起源于何时?今有论者认为,“金鱼”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公肪”(文按:“公肪”当为任昉,许为误植?)《述异记》(公元460—508年);热带鱼如叉尾斗鱼则仅一、二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