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 《植物检疫》2003,17(4):223-225
杆草螟属 (Diatraea)属鳞翅目 (Lepi 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杆草螟亚科(Crambinae)、Argyriini族。该属害虫中的西南玉米螟 (Diatraeagrandiosella)、南方玉米螟 (Diatraeacrambidoides)、小蔗螟 (Dia traeasaccharalis)在中美洲地区发生严重 ,危害玉米、甘蔗、高粱、水稻等的生产 ,是美洲地区玉米、甘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小蔗螟、西南玉米螟和南方玉米螟分别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和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我国目前尚无该属害虫发生的记录。现把这 3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幼虫鉴定特征的比较以及检疫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小蔗螟…  相似文献   

2.
稻螟是我省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从江西有记录可查的公元八二三年算起,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常年因螟害损失稻谷轻则几亿斤,重则几十亿斤。据记载,一九二九年全省因螟虫为害损失稻谷约达40%,当年南昌近郊几十里宽园地带的晚稻几乎尽是白穗。解放后,螟害仍然严重,特别在1964  相似文献   

3.
石榴螟(Ectomyelois ceratoniae(Zeller))是一种严重危害石榴、柑橘、枣椰子等植物的重要害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寄主、危害、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内容,并与近缘种番荔枝螟做了鉴定比较。该虫在我国尚未有分布报道,应加强检验检疫措施,以防止其入侵我国。  相似文献   

4.
张斌 《植物保护》1964,2(4):157-157
一、从卵色泽的变化了解卵期发育进度:用诱虫灯捕捉三化螟蛾,任其产卵,并定点定期采摘卵块,进行观察。初步发现卵壳表面色泽变化有如下六个过程: (1)初产卵,色泽水汪汪,亮品、卵粒模糊,不易数清。  相似文献   

5.
台湾稻螟在汕头部分地区上升为稻螟优势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为害基本情况台湾稻螟是广东省的3种水稻螟虫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局部轻发生。汕头市水稻螟虫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稻螟的发生为害逐渐加重,每年发生面积0.3万~0.7万hm2,大发生年份达1.3万hm2,尤以澄海市发生严重。主害代第二、四代白穗率一般为0.5%~2%,最高达10%以上。澄海市2000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第三代稻螟密度,平均667m2有3种稻螟1935头。其中台湾稻螟1451头,占75%,三化螟193头,占10%,大螟291头,占15%。枯心率平均1.8%,最高10…  相似文献   

6.
杨洋  王有福  石爽  姜华 《植物检疫》2008,22(1):37-40
植原体是农业上重要病原物,它所引起的病害已遍布世界各地,我国发生也很严重。目前,随着农产品对外交流不断增加,一些危险性植原体随农产品传入我国的风险性很大。本文根据FAO制定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病原名称、病害症状、地理分布、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及潜在的经济影响评估等几方面对葡萄金黄化病、澳大利亚葡萄黄化病、苹果簇叶病、梨衰退病、桃X病、杏退绿卷叶病、椰子致死黄化病和来檬丛枝病等8种果树检疫性植原体病害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稻水螟Nymphula fengwhanalis Pryer也叫稻筒螟、白纹水螟等。据考查和资料记载稻水螟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广东、宁夏等地都有发生,可是东北地区未见报道。吉林省蛟河市拉法乡1984年曾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800多公顷,其中毁秧重新插秧面积100多公顷,以后这几年连续发生,每年发生面积500公顷左右,其中程度不同的危害面积达30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8.
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水稻螟虫幼虫种的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目前,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是广州地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分蘖期和抽穗期稻螟幼虫在稻田中均呈聚集分布,且它们的半变异曲线均为高斯模型。分蘖期稻螟幼虫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0.608)较低,表明其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的自相关性引起,而抽穗期稻螟幼虫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1.792)较高,表明其空间异质性是由随机因素引起。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统计学软件Sufer 8.0绘制的密度等值线图可直观地反映稻螟幼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现在的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该害虫为害。本试验选取38个东北稻区种植较为广泛的水稻品种和8个杂草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对这些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田间鉴定结果显示,46个水稻品种中,有1个高抗品种,3个抗性品种,13个中抗品种、15个耐虫品种、12个感虫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室内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表品种中1个抗性品种、1个中抗品种、5个耐虫品种、5个感虫品种、2个高感品种。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共同表明,品种1688、1654具有明显抗螟性。  相似文献   

10.
杆草螟属 Diatraea Guilding 中有不少种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严重影响甘蔗的生产,在甘蔗苗期造成枯心苗,在中后期蛀蚀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本属种类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南美洲,有些种类在南美洲常造成严重损失。本属螟虫在我国大陆尚未有分布,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南方玉米杆草螟 Diatraea crambido-ides(Grote),主要为害甘蔗,玉米等。  相似文献   

11.
杨奇华 《植物保护》1964,2(4):155-156
近年来防治稻螟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少地区由于抓住了影响稻螟种群数量变动及为害程度的基本因素,因地制宜,结合农作制和农业技术进行防治措施,对压低螟害起了显著的作用。各地推行的主要农业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评价了3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的卵、幼虫、蛹和后蛹(羽化前)的毒性,并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了对其当代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本农药的常规使用剂量(1000×)下,吡虫啉和优乐得对稻螟赤眼蜂的4个虫态的毒性均较低,且对其当代种群的增长均无不良影响;而杀螟松对其毒性较高,且对当代种群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用杀螟松处理后蛹和幼虫,成虫羽化后仅能存活2~3h;处理蛹,其当代成虫能存活1天,但80%的雌蜂不能产卵,其r_m为负值;仅在卵期处理时,当代种群稍有增长,但R_0、r_m显著低于对照。作者认为,赤眼蜂卵期对农药的耐受力相对较强,吡虫啉和优乐得是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自1979年以来,对农业昆虫天敌种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优势种的利用开展了研究,现将稻螟赤眼蜂的观察结果报道于下: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分布广,数量多,寄生率高,是自然控制二化螟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优势种。据弋阳县调查,该蜂在施用农药较少的稻区,对螟卵的寄生率高达100%,低的为7.14%,平均为53.80%,卵粒寄生率最高达94.44%,低的O.99%,平均为28.10%。在丰城荣塘,曾用人工繁殖稻螟赤眼蜂56万头,于第一、二代二  相似文献   

14.
稻螟赤眼蜂抗药性品系培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药性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昆虫的遗传变异来讲,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最终必将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和利用,对害虫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害虫的防治成本,已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深受人们欢迎。如果赤眼蜂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对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必将带来更为良好效果。本试验从1983年6月开始至1985年10月的两年半时间里,用8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卵、蛹和成虫三个发育期分别进行连续处理。探讨赤眼蜂抗性品系培育方法和初步阐明那些药剂对赤眼蜂较易形成抗性,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更为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系稻田赤眼蜂优势种,对稻纵卷叶螟卵有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50%以上,并能寄生于三化螟卵,寄生率可达30%~40%。因此,在稻田散放稻螟赤眼蜂,是防治稻田害虫的优良天敌之一。稻螟赤眼蜂中间寄主范围较窄,在人工繁殖中仅能寄生于纵卷叶螟卵、三化螟卵、米蛾卵,粉斑螟卵等小卵。而蓖麻蚕卵、柞蚕卵和松毛虫卵等大卵均不被寄生。因此,人工培育时多以米蛾卵进行繁殖。人工体外培育稻螟赤眼蜂国内外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为了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并为机械化繁蜂开辟新路子,我们自去年开始进行了用人工饲料体外培育该蜂的研究。采用腊卵涂上引诱物质,营养液添加无机盐及用薄膜制人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县,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无霜,夏热冬暖,年温差小,一年可以2—3熟,因而病虫种类繁多,稻螟的为害也很严重。 关于稻螟虫的种类,过去都认为只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但1962年12月及1963年1月在允景洪曼井兰合作社及思茅农校附近稻田进行越冬稻螟虫种类调查时,发现稻桩中有很多台湾稻螟的幼虫。在1,009条稻螟的活幼虫中,二化螟占39.85%,台湾稻螟24.70%、三化螟23.65%,大螟11.80%。 由此可见,允景洪地区不但有台湾稻螟,而且还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二十九种农药对稻螟赤眼蜂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外特别是欧洲不少学者研究了某些农药对赤眼蜂的影响。Kapustina(1975)研究了苏芸金杆菌、白殭菌、西维因、亚胺硫磷及敌百虫等8种农药对广赤眼蜂等三种赤眼蜂的作用。Hassan(1983)报导了在实验室化学农药对卵寄生赤眼蜂属的试验结果。江苏农科所(1976)测定了DDT、乙酰甲胺磷等20种农药对柞蚕卵内前蛹期及后蛹期赤眼蜂的毒性。周丽楚等(1983)观察了21种农药对赤眼蜂羽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显东 《植物保护》1964,2(4):145-147
一、一九六三年治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963年治螟工作的特点,是先进地区更先进,后进地区学先进。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进一步辅短了地区之间治螟的差距,苏北学苏南,浙南学浙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学苏、浙,一年之内工作有很大改变。特别令人兴奋的是广东、福建两省去年在罕见的大旱和螟虫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对野生稻的抗虫性作用进行了一些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一、野生稻对二、三化螟的抗性1.野生稻与栽培稻茎秆结构比较野生稻茎秆髓腔较栽培稻小,茎壁厚,有多层厚壁组织,维管束数目多,木质化程度较强。其维管束被厚壁组织所包围,外层有维管束鞘,所以维管束发达,茎秆坚硬(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