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调节水质夏季气温高,蟹池应经常换新水,换水时间一般在早晚进行,中午不宜换水,将原池底水抽出1/3左右再注入新水。温度高的表层水和温度低的井水都不宜直接换入池内,以免冷热不均,蟹体染病。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若水温超过30%时,最好每天换1次水,换水量一般不得超过原池水的1/3。  相似文献   

2.
正1.水质管理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气温较高时,水位可加深到2米左右。二是勤换池水。高温季节为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池水"清、新、嫩、爽",应勤换池水。换水时间一般应选择早、晚天气凉爽时。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三是澄清水质。高温季节可每隔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高温季节,也是河蟹生长的高峰季节,此时气温高,喂料频繁,水质易恶化,疾病易发生,对池塘河蟹要进行高产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河蟹的健康生长,从而获得河蟹养殖的高产高效。1.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以调活水质。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以上。气温特别高时,水位要加深到2米左右。二是高温季节勤换水,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清、新、嫩、爽"。更换水源要清新、洁净、没有污染,不要将施过农药的田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换入蟹池。换水时间不能在正午时进行,一般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换水。平时换水可隔天1次,当水温超过28℃时,最好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最好边排边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9,(6)
小暑过后,伏季来临,天气炎热,水温骤升,池塘养蟹应加强管理,才能不失时机,夺取高产。1.加深水位当气温高达35℃左右时,应将池水加至1.2~1.5米,南方地区养殖辽蟹的,因辽蟹不太适应酷热的养殖环境,水位还应加深到2.0米左右。2.调节水质高温期间,养蟹池塘应经常更换新水,保证水质良好。更换水源应清新、洁净、没有污染,换水时间一般应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早晨换水应  相似文献   

5.
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秋季勤换新水,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换水最好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这时换水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以后每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总量的30%。二、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河蟹育肥期最好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河蟹专用料,日投喂量为蟹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水质管理 在炎热的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可达30 ℃,对河蟹生长有不利影响,一般认为水温22~25℃最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面,爬到池坡上,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夏季应加深池水,保持在1.5米左右,降低池水低层温度.同时,还要增加换水次数,5~7天换水1次.水温35℃左右的酷暑季节,可缩短换水间隔时间,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去池水的1/3,先排出部分池水,再补充新水,水源一定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宜,中午不能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定期施用生石灰,补充钙质,每隔15~20天泼洒1次石灰水,每亩每次用量为15千克,保持pH值为7.5~8.5.  相似文献   

7.
梁志彬 《农家致富》2011,(20):40-41
一、调节水质1.注换新水水质好坏是鱼、蟹养殖的关键。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对单养河蟹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米以上,进排水方便的池塘,在确保水位不低于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新水1次,但换水量不得超过全池总量的1/3。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新水1次,每次0.3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4,(11):24
一、选择越冬池蟹种越冬池要环境安静,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深1.5一2米,面积2一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二、选择蟹种越冬蟹种要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每亩放养蟹种75一100公斤。三、水质管理池水水质要清新,溶氧高。水深保持1.5米以上,以维护较高水温。水位过浅,须及时补水,防正蟹种被冻伤、冻死。水质过肥,应及时更换新水,防正蟹种窒息死亡。四、适当投饵越冬期间如天气晴暖,水温在4℃以上,蟹种会少量摄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杂鱼、虾、动物血块等饵料,以补充营养。五、预…  相似文献   

9.
根据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20多年对龟的饲养管理经验,龟的四季饲养有诀窍。春天是养好龟的关键时期,应将水温加到25℃左右,尤其是夜间更为重要。在喂食上,应掌握量少、质高的原则,第1次投喂的量不可过多,以龟体重的1%为宜,每周投喂2次。换水时,新、陈水的温差不超过5℃以上,最好新水温度偏高一些,防止引起龟肠胃不适。  相似文献   

10.
一、调节水质夏季气温升高,池水不宜过肥,一般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为此,要根据养殖品种及放养量勤换新水,通常10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0厘米,每半个月按15毫克/升的用量泼洒一次生石灰水.  相似文献   

11.
粱志彬 《当代农业》2011,(20):40-41
一、调节水质 1.注换新水水质好坏是鱼、蟹养殖的关键。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对单养河蟹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米以上.进排水方便的池塘.在确保水位不低干2米的前提下.每周注换新水1次。但换水量不得超过全池总量的1/3。到秋末时可每半月注换新水1次.每次0.3米以上。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1,(12)
为了能使池鱼安全越冬,在寒冷的冬季,对池鱼管理必须做到“五防”。一防池水过浅进入冬季,当鱼池的水体表层封冻后,池中的水温较低,加上气温和阳光影响,通常会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一般在水下1米处,水温约2℃~3℃,从1米处向下,水温会逐渐升高。鱼类在冬季往往都聚集在鱼池的深水处。因此,冬季鱼池里应保持水深1.5~2米,不能过浅。要经常检查鱼池的冰下水位,发现水深低于1.5米时,就要及时向鱼池中注水。二防投料过勤冬季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食欲减弱,投喂饵料也要相应减少。如果投料过勤,不仅会浪费饵料,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水质,妨碍鱼的生长。因此,在冬季,当池水的表层水温在3℃左右  相似文献   

13.
1.调节水质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池水不宜过肥,一般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为此,要根据养殖品种及放养量勤换新水,通常10天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20厘米,每半个月按15毫克/升的用量泼洒一次生石灰水。闷热天气肥水鱼池容易泛塘,要经常巡池,根据天气及水色的变化及时加注新水和采取人工增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虽然虎纹蛙的生命力强、病害少,但养殖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这一工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管好水。对池水、饵料台等定期进行消毒,一般10~15天一次,及时清污换水,始终保持良好的水环境。二是科学投喂,保证饲料质量,有针对性地在饲料中定期添加药物防病,添加多种维生素等,平衡饲料营养,提高蛙群自身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巴西龟,又名七彩龟、红颈龟,是常见的观赏龟种之一。由于适应性强,病害少,成活率高,很受养殖者欢迎。1.换水要勤养殖巴西龟,要勤换水,在生长活动季节,气温高于30℃以上时,要每天换水一次;气温在25~30℃左右时,每2~3天换水一次;休眠季节可5~7天换水一次。2.消毒要勤为防制水霉病、腐甲病、肠胃炎、红眼病等,必须注意消毒。夏秋季每15~20天消毒一次;冬春季每30~40天消毒一次。消毒可用0.1%碳酸氢钠溶液,或用0.1%维生素C溶液浸泡8~10分钟。3.定时喂料养殖巴西龟,要定时投喂高蛋白颗粒饲料,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每只体重0.5千克以下的投…  相似文献   

16.
徐承旭 《新农村》2008,(9):24-24
1.投足饵料 饵料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小麦、瓜果、玉米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饵料,日投饵量一般为池蟹总重的5%~8%,每天投喂2次,其中傍晚投喂量占投饵总量的70%。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指导稻田养蟹、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增产增效,开展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追踪河蟹的生长状况,同时对七里海地区稻田养蟹的水体生态和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该地区适宜河蟹生长的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等生态条件和气温、气压、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归纳总结得到适宜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不同阶段的气象服务指标,并提出气象服务要点及养殖建议。结果表明:七里海河蟹稻田养殖适宜在6月上旬投放蟹苗,适宜气温18~31℃、气压1 002~1 008 hPa、日照时数8 h;6月中旬—8月中旬多发高温、连续性暴雨、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应提前做好天气趋势预测,采取措施维持稻田水质相对稳定,避免河蟹应激,并做好防逃逸措施;8月下旬—9月下旬为快速生长期,适宜水温20~26℃、气温18~29℃、气压1 009~1 014 hPa、平均最小相对湿度50%,应注意饵料投喂,促进河蟹生长;10月为育肥捕捞期,适宜水温10~18℃、气温7~21℃、气压1 019~1 025 hPa、日照时数7 h,应关注冷空气大风预报,投喂高蛋白含量的饵料,以利于幼蟹储能越冬和成蟹增膏捕捞;全养殖阶段水体以...  相似文献   

18.
1.鱼、虾、蟹、藕生态种养的优点①河藕塘中有许多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以及许多浮游动物与各种水生植物,可用来发展鱼、虾、蟹养殖.②可大大减少投饵量,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③实行多元复合结构立体开发,不但能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同时还能使池塘环境形成自然生态状况,促使鱼、虾、蟹健康生长.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河藕1500~1750公斤,产鱼50公斤,产成虾10公斤,产成蟹125公斤.每667平方米纯收入可达4000~6000元,是种植水稻田收入的数十倍.经济效益可观. 2.池塘基地的选择与建造①可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洼,蓄水、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强的田块改造而成.②也可利用原稻田养殖的田块改种田藕及放养鱼、虾、蟹等.③还可选择现有池塘进行改造利用. 下面以地势低洼的田块改作放养池塘为例:首先在选好的田块的一端开挖一个鱼塘,面积一般为333~667平方米,水深1.5米,坡比1∶3.5.然后在藕田四周开挖一个2~3米宽、水深1米的围沟.再用四周开挖的泥土建筑好田埂.田埂宽2米,高30~50厘米.然后在上面增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可用塑料薄膜,有条件的也可用水泥板、砖头砌墙. 3.河藕种植①下足基肥:基肥种类可选用鸡粪、人畜粪,适量添施氮铵肥料.基肥数量最好占河藕全年用肥量的80%.追肥占20%.一般生产中宜一次性下足基肥,追肥应少施或不施.②适当减少藕种用量,以防荷叶过密挡住阳光.控制适当的荷叶,可有利于盛夏鱼、虾、蟹避暑.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藕种300~400公斤.③栽植密度:株行距为1.6米×1.6米. 4.苗种放养可投放扣子蟹或豆蟹.若投放扣子蟹,每667平方米投放2000只左右.投放豆蟹,则每667平方米可投4000~5000只.另外,投放抱卵虾种每667平方米1公斤,鲢鳙鱼50尾.值得注意的是,投放苗种时不宜直接放入藕田,必须用5%的盐水消毒后投放,以防肥水致伤.一般要求在5月底完成苗种投放工作. 5.饵料投喂苗种下塘后,由于苗体小,觅食量也少,且池塘中的自然饵料比较丰富,一般投饵量不宜过多.投饵品种可采用小杂鱼、河蟹颗粒饵料等.中后期可投喂螺蛳,加大水草的投喂,如扁担草、浮萍等.为了节约饵料成本,还可投喂南瓜、山芋等. 6.日常管理平时要坚持巡塘,切实做好四防工作,即防疾病,防敌害,防逃走,防偷窃.在管理上要注意控制水位,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汛期要严防因水位上涨而造成鱼蟹逃走.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要严防青虾缺氧沉塘.在河藕生长方面要注意观察苗情长势,如果藕苗发蔸不良,应及时做好补肥工作.至8月份可采藕上市.8月底至9月初售完河藕后,应提高池塘水位,以加速鱼、虾、蟹生长.  相似文献   

19.
(续第3期第32页)6.种养管理泥鳅的饵料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谷糠、瓜果、蔬菜和颗粒配合饵料等。饵料要青、粗、精结合,搭配投喂。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3%~5%。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每次投喂的饵料量,以1小时吃完为宜。超过1小时应减少投喂量。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不投喂。投喂地点选在鱼沟和鱼溜内,每天2次,上午和傍晚各1次。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20.
<正>加足塘水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0米,15~20天加水1次,逐渐增加,以确保池水清新,水质嫩而不老。投饵施肥秋、冬季,以草鱼为主的鱼池应加大精料投喂量,每天的投饵量不小于鱼体总重的4%,上午、下午分2次或3次投喂。入冬之前,根据水质肥瘦情况施足有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一次泼施100~150千克发酵好的人粪尿,整个冬季施肥3~4次。入冬以后,遇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