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尽管降水量较少,但把雨水集中起来,仍可不同程度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集水分为地形集水,田间集水和根区微集水,即通过开沟、起垄、覆膜,把较大面积上的雨水集中到较小面积上,深入土壤深层。主要技术如下: 沟播:这是一项传统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抗旱增产技术,利用开沟起垄,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小麦沟播已有配  相似文献   

2.
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尽管降水量较少,但把雨水集中起来,仍可不同程度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集水分为地形集水,田间集水和根区微集水,即通过开沟、起垄、覆膜,把较大面积上的雨水集中到较小面积上,深入土壤深层.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麦垄膜沟植精播技术就是利用垄膜沟植机具,进行开沟、起垄,在垄上铺膜,在膜际沟内实现深施化肥、精量播种的一种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地膜栽培与沟播技术相结合,具有蓄水保墒、集雨增雨、增加地温、改良土壤的作用。 1998年,我县从内蒙古自治区引进这项技术,应用于春小麦栽培。经过几年的试验,这项技术具有很强的防寒、抗旱性,增产成效显著,每公顷可增产粮食 600公斤~ 1200公斤,增幅为 41%~ 83%,是目前高寒旱作农业区最理想的栽培措施。   一、种植规范   垄膜沟植技术以 60厘米宽度为一带,垄上…  相似文献   

4.
<正>一、播前准备1.平地整沟上年秋季用大型机械整地,并按技术要求开沟,沟距2.5米,沟宽50厘米,沟深35~40厘米。沟垄要修直、修平整。2.施有机肥①有机肥准备优质农家肥每667米2准备1~2米3。不使  相似文献   

5.
旱地籽瓜降水高效利用覆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能显著增加播前和籽瓜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含量。籽瓜播前至伸蔓期,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播前全膜垄上沟播0~20 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4.1~5.4、3.1~4.4和0~2.8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0.0~50.8、30.2~40.1和0~26.3 mm。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特别是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籽瓜水分利用效率,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垄上沟播降水利用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18.9、14.2和6.2个百分点,籽瓜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2.51、1.66和1.42 kg/(mm.hm2),在旱地籽瓜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与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铺穴播、半膜平铺穴播相比,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一、播前准备 1.平地整沟 上年秋季用大型机械整地,并按技术要求开沟,沟距2.5米,沟宽50厘米,沟深35~40厘米.沟垄要修直、修平整. 2.施有机肥 ①有机肥准备 优质农家肥每667米1准备1~2米3.不使用未经发酵的生粪,以免发生烧苗、烂苗现象. ②开沟施肥 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随后深翻,与沟内土壤充分搅拌均匀,再覆土8~10厘米,使沟底土壤疏松,待栽.  相似文献   

7.
1基本概况 油菜膜侧沟播技术是整地起垄后,垄上覆膜,垄两侧沟内播种油菜的栽培方式。它是在膜侧小麦栽培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兴的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膜侧栽培集流、保墒、增温的效果,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叠加,  相似文献   

8.
垄覆膜沟植技术是近几年来我县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农业增产新技术.它是把开沟、起垄、覆膜、化肥侧位深施、膜际沟播、覆土镇压等多项先进技术组合在一起的新型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为了使这项新技术尽快应用于大田生产,我们开展了小麦、油菜垄覆膜沟植技术试验,旨在探索该技术在我县的适应性及增产机理求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地区春玉米播种时墒情不够、肥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在秋季收获后进行深开沟、沟内铺放秸秆、覆土起垄整垄、垄上覆膜的秸秆深埋,蓄积秋冬降水的土肥水跨季节联合调控技术。研制了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扶垄犁。采用对称式可翻转犁架,实现开沟、覆土、起垄、整垄联合作业。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深度可以达到40cm,沟形规整,覆土效果较好,整垄效率高,垄形符合农艺要求。采用该机进行秋季秸秆深埋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一项继小麦全生育覆盖之后的又一项突破性新技术,播种时选用2BFMC-2型小麦膜侧沟播机,可将起垄、铺膜、播种、施肥等四项工作集于一体一次完成,操作简单、不放苗,省工、省种子,成本低.该项技术非常适合于年降雨量在300~400mm左右的旱山冬麦区.据科研部门多年多点试验证明,亩增产一般都在30%左右,除具有地膜应用后正常的增温保墒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微域集水效果,可将5mm左右的无效降水有效利用,且集中在小麦根部,加之起垄铺膜后形成的小麦宽窄行边际优势,抗旱增产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整机工艺特点该机具吸收垄耕精播机和条播机的技术优点,把垄耕精播机的精量播种技术,分层施肥技术,垄体深松技术进行综合总结运用。可实现大豆三垄栽培;大豆窄行宽台侧深施肥栽培;小麦15公分和17公分侧深施肥宽窄行间作,具有一机多用,一机多能的技术特点。二、不同模式特点及应用效果1.三垄栽培该机具引进为M160拖拉机配套。即可进行常规65~75公分垄的三垄栽培作业,又可实现原茬起垄作业。(1)该机采用窝孔毛刷轮排种器,立式单片开沟器。单垄行距17公分。开沟圆盘直径为35厘米,夹角为14度。排种器是八一农垦大学专利产品,窝孔毛刷轮式,…  相似文献   

12.
一、播前准备 犁地前667米2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2.5吨、二铵25千克。用大拖拉机犁地或起垄,垄面宽40厘米,沟下底宽30厘米,沟上口宽80厘米,垄高40~50厘米,沟距为3.5米。犁地起垄后,垄面盖地膜,垄上用长度2.5米树杆起好小拱,拱与拱距离1.5米,拱高80厘米。小拱上面用3米宽薄膜盖严,两面用土压好。  相似文献   

13.
半湿润区旱作起垄覆膜沟播小麦的水分及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关中平原西部杨凌550~600 mm降雨量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田间水分动态变化及叶绿素、丙二醛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冬小麦越冬初期、拔节期0~50 c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处理分别高6.1 mm、5.2 mm,比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3 mm、2.9 mm;小麦收获后0~2 m土壤贮水量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比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分别高27.9 mm和12.2 mm.小麦开花后,起垄覆膜沟播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且降解缓慢,丙二醛含量则较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处理低,增加也比较缓慢.最终产量测定,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极显著的高于传统平作,比传统平作栽培高1 472.10 kg/hm2, 增产幅度19.3%;比起垄沟播冬小麦最终产量高1 844.79 kg/hm2,增产25.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和起垄沟播相比,起垄覆膜沟播具有较好的聚水保墒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小麦的衰老进程,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而且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平作小麦和起垄沟播.  相似文献   

14.
1育苗移栽苗龄80天为宜,播前要进行床土和种子消毒处理。幼苗长至3叶1心时分苗,苗距8~10厘米,留双株。待幼苗长至7~8片叶、10~15厘米高时定植。2开沟起垄,覆膜栽培一般沟深25~30厘米,沟底宽30厘米,定植前7天整好垄面,并用90厘米地膜覆盖垄面,提温保墒。亩定植4000~5000穴。将苗  相似文献   

15.
垄盖沟植技术是利用机械化手段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覆膜、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将种子按农艺要求播在垄的两侧,并将垄用农膜盖住的一种旱作农业新技术.适合于我省浅山和半浅山地区小麦、油菜,尤其是种植油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1地膜花生种植 1.1播前准备。选用生育期为70~90天的极早熟或中早熟品种。3月中、下旬开始整地,结合整地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起垄栽培,垄高12厘米,底宽65~70厘米,上宽45厘米左右。一般用幅宽80厘米的地膜,将垄顶盖好,弯下来的部分盖垄两边的沟,垄沟内仅剩中间10厘米左右未盖膜,沟底宽2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7.
灌水沟播机起垄开沟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起垄开沟器是灌水沟播机的主要工作部件,需要一次完成起垄、开沟、覆土等几项作业。本文中对翼式起垄开沟器的结构形式及参数进行了设计研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一、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20厘米以上.结合深翻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长效碳铵50~60千克,翻后及时耙耢整地,拣净根茬,做到地平、土细、无坷垃.压地,早春顶凌耙地,达到耕层土壤上松下实.墒情差和犯风地采取杠垄的方式进行整地保墒.旱地覆膜田化肥可在播前一次性集中深施,在小垄内开沟深度15~20厘米,条施长碳,然后在其两侧开沟播种.  相似文献   

19.
1播种前土壤准备1.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耢、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a.平播大豆,土地必须深松,耕翻深度18~20厘米,耙茬深度12~15厘米,深松深度25厘米以上,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春季整地要做到翻、耙、松、耢、压连续作业。b.垄播大豆。伏翻秋耙,秋翻秋耙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垄距为63~65厘米,误差2厘米,垄体压实后垄高18厘米,误差2厘米。1.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  相似文献   

20.
宁南旱区谷子地膜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不同覆膜方式降水后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进行定位观测,并观测了谷子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结合作物产量分析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降水后微集水种植技术的沟内有较好的集水作用,水分可以储备在垄下部位,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微集水种植技术在生育期间有集水保墒作用,季末土壤供水能力明显改善。冬闲田处理秋平膜与秋垄沟播前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24.9、7.1 mm,且增产效果显著。覆膜处理的谷子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和农田水分得到高效开发利用。作物各个生育时期以微集水种植技术的集水保墒效果最佳、生育期耗水量较低,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