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小麦NPK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Ⅱ.NPK养分效率的基因型比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培试验和测试分析,比较了在不施肥与施肥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GY),相对产量(RGY),施肥增产率(GYIP)和相对生物量(RBY)的基因型差异。同时,采用RGY与GYIP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100个小麦基因型进行了筛选,划分为耐低同,中,低效基因型三类,依次各有25,59,16个品种(系)。本文还对 三类基因型的营养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春小麦NPK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997-1999年盆栽、田间试验和室内测试结果,通过相关与通戏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NPK养分效率指标之间、农艺性状之间以及养分效率指标与其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几个养分效率指标之间存在煤上关性,按相关系数的正负,可分为二类:若选育耐低肥的高效基因型,可采用GYIP、AE、NUEF1、NUEF2和FR,其中GYIP或NUEF2是最佳指标。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不论施肥与否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与盆栽试验以及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施肥和施肥条件下,研究了耐低NPK养分的高交效,中效和低效基因型小麦的硝还原酶活性吕绿素含量和光事速率的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NPK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理研究:Ⅱ.光合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不施肥与施肥条件下,比较了耐低NPK养分的高、中、低效基因型小麦的光合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耐低NPK养分的高效基因型在不施肥条件下的叶面积姚合势和作物生长率较高,相对叶面积指数、相对光合势、相对净同化率和相对作物生长率亦较高;低效基因型正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相对产量与相对面积指数、相对光合势、相对净同化率和相对作物生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耐低NPK养分的高效基因型在不施肥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NPK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I.几项差异评价指标的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土培试验,在不施肥(CK)和施肥(NPK)条件下,研究了100个春小麦基因型NPK营养效率差异的几项评价指标的总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相同供肥条件下,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体内NPK含量及其积累量、养分利用效率等参数,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在不同供肥条件下,相对产量、相对生物量、增产率和肥料养分利用效率等参数,基因型间差异十分显著,且以籽粒产量计算的各参数的变异大予以生物产量计算的各参数的变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NPK营养效率基因型苗期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与水培试验以及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施肥(CK)和施肥(NPK)条件下,研究了耐低NPK养分效率的高效、中效、低效基因型春小麦苗期的根系活力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耐低NPK养分的高效基因型春小麦(Ⅰ类基因型)在不施肥条件下,苗期根系活力和贿酸还原酶活性较高,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高;耐低NPK养分的低效基因型(Ⅲ类基因型),在施足肥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高;中效基因型(Ⅱ)介于Ⅰ和Ⅲ类基因型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试验与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施肥(CK)和施肥(NPK)条件下,研究了耐低NPK养分效率的高效、中效、低效基因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肥条件下,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在3类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大小依次为高效>中效>低效基因型;施肥条件下正相反。在低肥条件下,耐低NPK养分的高效基因型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降期和旗叶功能期较中效、低效基因型延长。 相似文献
8.
9.
不同基因型小麦氮营养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土培和水培试验,系统研究了宁夏6个小麦品种氮营养差异的表现型特征。结果表明;1.氮营养效率在供试品种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低氮条件下,籽粒产量,干物质生长量,总吸氮量,氮运转效率及经济利用效率等表现型指标在品种间的差异顺序均匀宁春10号-13号-4号-16号-14号-15号;在高氮条件下差异顺序为宁春10号-4号-16号-13号-14号-15号。2.上述表现型指标都可作为筛选和鉴定N-高效基因 相似文献
10.
11.
玉米自交系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从全国各地收集玉米自交系400份,在大田条件下初步进行了玉米耐低磷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了玉米自交系磷效率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①在低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各性状间的差异大于高磷条件,而且耐低磷胁迫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②在两个供磷水平下,不同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产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中宗2号,太411,KH12耐低磷能力最强。从对磷的反应度来看,中宗2号,太411,187,58对供磷反应最大,而忻9005,KH12,XL12,冀257,冀35反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6个基因型不同的玉米杂交种的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吸氮量、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Nitrate reductive activity缩写NRA)等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4个中晚熟品种DK743、DK656、中单2号和户单1号的氮素营养效率较高,产量高;而2个早熟品种酒单2号和石玉905的氮素营养效率较低,产量也低。适当供氮能提高叶片NRA、干物质积累量、子粒产量等。提高幅度因品种特性而异。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钾效率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86个棉花基因型苗期进行钾效率筛选,并对其中的28个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0.08~0.28;高效基因型与低效基因型相比,在低钾条件下.生长状况优势更明显,表现为出现缺钾的症状慢,叶片脱落晚,植株较大;施钾能明显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趋势是地上部大于根部;钾含量分配规律是叶与茎含量相当,均大于根的钾含量,适钾时高低效基因型间钾含量差异不大,表明钾含量是比较稳定的,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生理功能;钾积累量方面,低钾时,叶>根>茎,适宜钾时叶片钾积累量最大,但根与茎的积累量相当,表明施钾能促进钾向地上部运输和协调分配。低效基因型对钾反应敏感,钾积累量受不同钾处理影响较大,而高效基因型受不同钾水平影响较小,反应较为迟钝。 相似文献
17.
低钾胁迫下两个不同钾效率棉花基因型的生长及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钾高效高增产潜力基因型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基因型棉花对低钾胁迫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筛选获得的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钾和施钾(0.4 g•kg-1)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钾胁迫条件下,103生长状况良好,只有下部叶有轻微缺钾症状,122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均有缺钾症状;103干物较重大,缺钾和施钾时其根系干重分别为122的1.07倍和1.26倍。说明103的根系发育较好,为其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103在缺钾和施钾时的主茎干重分别是122的1.13倍和1.07倍,说明103具有较强的运输功能。103干物质和钾素的分配主要供应棉桃,缺钾和施钾时103棉桃干重分别是122的2.58倍和1.90倍。缺钾时103棉桃钾素的积累量是122的1.98倍,施钾时122桃的钾积累量只有103的49.6%。而其它营养器官则相对较少,所以103对有机物和钾素的转运能力强、分配较为合理; 103钾素经济利用率高,是122的近2倍。【结论】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与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钾素吸收、转运、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高效。 相似文献
18.
磷素是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元素。我国北方石灰土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磷,这种缺乏往往通过大量施用磷肥才能解决。然而这一地区土壤富含碳酸钙,PH值较高,使施入可溶性磷肥很快转化为不流性的化合物,并随时间的延长不断老化,愈来愈对植物无效。但本试区为黑土,不算缺磷区,在过去的研究中,致力于改进施磷方法,如确定合理施磷量,集中施用等。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并在小麦生产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磷肥当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仍然较低,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差异,旨在筛选磷素吸收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即磷高效基因型品种。此项研究我国刚刚起步,因此,进行此项研究对丰富小麦磷素营养遗传理论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养分资源,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及春小麦绿色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15个籼稻品种(系)为花药供体,对籼稻花培一次成苗的培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籼稻品种(系)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一次成苗与多级成苗的相近,而平均绿苗分化率,一次成苗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使籼稻一次成苗的平均绿苗率比多级成苗的高出近1倍;一次成苗还具有白苗率低的优点,其平均白苗率只有多级成苗的1/2,说明一次成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还对完善一次成苗技术及白化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苎麻胶质的基因型差异与成因及育种中利用的研究Ⅲ.苎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苎麻胶质中各种成分的代谢机理,研究了25份苎麻品种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植株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关系。根据电泳图谱中POD酶带的数目、迁移率和酶活性,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仅第二酶带(Rf=0.54)活性强的为第Ⅰ类型,仅第三酶带(Rf=0.59)活性强的为第Ⅱ类型,第Ⅲ类型的上述两条酶带活性均较强,第Ⅳ类型则此二酶带活性均较弱,苎麻胶质及胶质各组分的含量均以第Ⅱ类型品种最高,第Ⅰ类型品种最低,第Ⅲ,Ⅳ类型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PO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275-0.018x(r=0.8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