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全剂AD-67减轻单嘧磺隆对高粱药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对安全剂AD-67保护高粱免受单嘧磺隆药害进行研究,并对其保护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浓度0.05~0.2mg/kg时,对高粱的生长有较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当AD-67的浓度在0.5~10mg/kg时,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单嘧磺隆对高粱的药害。在单嘧磺隆毒土浓度为0.05mg/kg时,使用5mg/kgAD-67浸种处理,高粱的主根长、株高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分别是对照(CK)的118.45%、107.47%和108.33%。AD-67能够提高单嘧磺隆处理后的高粱幼苗中的GSH含量,促进单嘧磺隆与GSH的轭合作用,这是安全剂AD-67保护高粱免受单嘧磺隆药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安全剂AD-67保护玉米免受单嘧磺隆药害的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安全剂AD-67对除草剂单嘧磺隆造成玉米伤害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浓度0.025~0.050mg/kg时,对玉米的生长有较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当AD-67的浓度在0.5~10mg/kg时,能不同程度地缓解单嘧磺隆对玉米的药害。当单嘧磺隆毒土浓度为0.025mg/kg,使用1mg/kgAD-67浸种处理,玉米的主根长和株高分别是对照的107.3%和100.82%;AD-67浸种处理的玉米,幼苗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09.76%和113.33%。  相似文献   

3.
单嘧磺酯是新型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了寻找生物活性与之相当、环境友好的同类药剂,室温条件下用单嘧磺酯与氢氧化钠在水中反应合成了单嘧磺酯钠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单嘧磺酯钠盐与其母体单嘧磺酯对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苋菜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藜Chenopodium aldum的除草活性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4.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和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新磺酰脲除草剂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土壤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土壤经甲醇和稀氨水混合液提取 ,液液分配及 C18净化 ,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单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 4 n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 .0 2 mg/ 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 95.10 %~ 10 3.77% ,变异系数为 1.4 7%~ 11.80 % ,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运用上述方法 ,测定了单嘧磺隆在北京和山东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消解的速度较慢 ,在北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9.2 4 d,山东土壤中的半衰期为 13.59d。按推荐剂量施药 ,小麦收获时 ,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均未检出单嘧磺隆。  相似文献   

5.
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土壤薄层法研究了单嘧磺酯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土壤中分析方法的回收率为77.7~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9.06%,最低检出浓度为0.218mg/kg。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研究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在河南、内蒙古和云南土壤中的Rf值分别为0.75、0.75和0.59;在采集自河南和内蒙古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可移动;在采集自云南的土壤中的移动性能为中等移动。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特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土壤pH越小、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单嘧磺酯的土壤淋溶性越弱。  相似文献   

6.
10%单嘧磺酯WP防除冬小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证实,10%单嘧磺酯WP可有效防除冬小麦田的藜和播娘蒿等一年生及越年生阔叶杂草,防效与10%苯磺隆WP相当或优于该对照药剂,且对冬小麦安全,无任何药害症状。  相似文献   

7.
选用定点麦田,保持小区不变,在藜的8-10叶期施用10%单嘧磺隆WP、10%单嘧磺酯WP和对照药剂10%苯磺隆WP,4~7d后采集藜幼嫩叶片,测定ALS活性.3年连续跟踪测定麦田杂草藜的比活力及3种药剂对藜的防效,以监测藜是否产生抗性.结果表明,麦田杂草藜对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未有可测定水平的抗性发生.  相似文献   

8.
1,8-萘二甲酸酐对高浓度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单嘧磺隆对后茬玉米的药害、评估单嘧磺隆原药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温室栽培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单嘧磺隆对玉米的毒力及其高浓度协迫下1,8-萘二甲酸酐(NA)对玉米的解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对玉米掖单13和农大 3138的IC50值分别为6.42和84.38 μg/kg,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原药中的主要杂质对玉米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小,其IC50值均大于619 μg/kg。单嘧磺隆对玉米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I50值在15.15~66.73 nmol/L之间,高浓度单嘧磺隆对玉米活体ALS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 000 μg/mL 的NA对171.44 μg/kg单嘧磺隆协迫下的玉米掖单13和农大3138有解毒作用;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NA对自身抗逆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农大3138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和叶绿素生物合成影响不显著,但能明显提高单嘧磺隆协迫下自身抗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掖单13的游离辅氨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因此,NA对单嘧磺隆协迫下玉米的解毒作用与NA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直播稻田吡嘧磺隆药害成因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水稻直播面积的不断扩大,稻田草害为害日趋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稻田草害的防除也比较难,生产中除草剂过量使用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吡嘧磺隆在楚州区直播稻田施用引发的药害问题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吡嘧磺隆  相似文献   

10.
对1.5%吡嘧磺隆·22.5%莎稗磷WP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吡嘧磺隆·22.5%莎稗磷WP具有杀草谱广,防除效果好,安全性高,建议推广使用,建议使用制剂量为1 200g~1 800g/hm2。  相似文献   

11.
单嘧磺酯的HPLC/MS/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HPLC/MS),以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研究了单嘧磺酯的质谱特征。单嘧磺酯的ESI/MS正离子模式主要形成 +、 +、 +、 +等准分子离子峰和金属离子加合离子峰及二聚离子峰;ESI/MS负离子模式主要形成 -和 -;单嘧磺酯质谱裂解形成的碎片离子得到了ESI多级质谱的证实。而APCI/MS主要形成 +、 -及与单嘧磺酯结构有关的碎片离子峰(m/z:110.31,136.24,168.18,244.19)。ESI/MS和APCI/MS负离子模式扫描形成明显的准分子离子峰且干扰小,可用于单嘧磺酯的结构表征和定性分析。APCI/MS正离子模式则有助于分析单嘧磺酯的碎片离子裂解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氯嘧磺隆抗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合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联结物为免疫抗原,获得对氯嘧磺隆高亲合力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氯嘧磺隆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抗血清效价为6.4×104,IC50值为10.9 ng/mL,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4 ~295.4 ng/mL。在河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9% ~115.7%。结构相似的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氯嘧磺隆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为0.1% ~4.8%。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河水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3.
单嘧磺酯水解及在水中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单嘧磺酯水解和在水中的光解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分别为5、7和9的缓冲溶液中,25 ℃时单嘧磺酯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3.1、192和347 d,为易水解或较难水解,50 ℃时则分别为19.6 h和4.6、7.1 d,为易水解;其水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效应系数为32.7~48.9;单嘧磺酯在酸性缓冲溶液中水解最快,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慢,其水解活化能和活化熵与缓冲溶液的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25 ℃、照度为3 620 lx 以及紫外强度为71.1 μW/cm2条件下,单嘧磺酯在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4.9 h,为较易光解。  相似文献   

14.
用紫外线照射非荧光特性的砜嘧磺隆和氯磺隆,通过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法(PCF)。结果表明:在2×10-3 mol/L、一定酸碱度(砜嘧磺隆pH 7、氯磺隆pH 12)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紫外照射150 s是PCF法测定砜嘧磺 隆和氯磺隆残留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砜嘧磺隆和氯磺隆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7和0.6 μ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和2.1%;在黄松田水稻土、黄红壤性水稻土和青紫泥田水稻土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同时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和98.7%±4.1%、97.6%±1.7%和97.0%±4.7%、96.7 %±2.3%和95.4%±5.5%;所建立的PCF法可有效、快速测定土壤中同时残留的微量砜嘧磺隆和氯磺隆。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野慈姑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茎叶处理方式分别测定了黑龙江省五常市志广乡长富村(种群H-1)、兴凯湖农场一连队(种群H-2)、八五四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种群H-3)、鹤岗市江滨农场(种群H-4)、庆安县久胜镇久旺村(种群H-5)共5个地区水稻田野慈姑对吡嘧磺隆的ED50值。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不同,敏感程度依次为:种群H-1>种群H-2>种群H-3>种群H-4>种群H-5,其ED50值(以有效成分计)分别为107.04、163.92、289.61、320.50、484.06 g /hm2。各种群对吡嘧磺隆的ED50值与其使用年限呈正相关,吡嘧磺隆使用年限越长的地区,野慈姑的ED50值越大;且各种群对吡嘧磺隆的ED50值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水稻田吡嘧磺隆常规田间施药量(以有效成分计)10~15 g/hm2的10.7~48.4倍。  相似文献   

16.
氯吡嘧磺隆除草活性及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农药室内生物测定法对氯吡嘧磺隆除草活性和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在35 g/hm2(有效成分,余同)下,氯吡嘧磺隆对玉米田常见杂草苍耳、鸭跖草、反枝苋、香附子等的鲜重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禾本科杂草无效,且与对照药剂烟嘧磺隆有很大的互补性。氯吡嘧磺隆对23种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差异显著,在140g/hm2下,饲玉7号、五岳18等5个品种较为敏感,株高抑制率均在9.85%以上;金海5号、鲁单981等12个品种敏感性略低,株高抑制率在4.31%~8.29%;郑单958、泰爆1号等6个品种耐药性较高,抑制效果不明显。氯吡嘧磺隆对玉米幼苗主根长抑制率存在较大差异,其IC50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泰爆1号、强盛16、郑单958、农大108、五岳21、鲁单981、中玉9号、金海5号、西星雪中墨、农大0638、甜玉米。氯吡嘧磺隆在玉米与香附子、反枝苋之间的选择系数分别为16.11、13.18,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对部分常见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并对大部分玉米品种安全。  相似文献   

17.
吡嘧磺隆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糙米、稻壳、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样品经甲酸乙腈提取,超纯水稀释10倍,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00 5~1mg/kg范围内,吡嘧磺隆在稻田水、土壤、糙米、稻壳和水稻植株中平均回收率为73.7%~11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12.5%。2014年-2015年北京、安徽和广西田间规范残留试验表明,吡嘧磺隆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8~2.9d,4.4~5.2d和0.9~5.9d。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吡嘧磺隆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2 2~0.005 3μg/kg,风险商值(RQ)为5.1×10~(-5)~1.23×10~(-4),表明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残留水平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慢性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18.
胺苯磺隆和灭草喹对水稻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胺苯碘隆和灭草喹对水稻、玉米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①胺苯磺隆抑制水稻幼苗生长的临界浓度为10^-2PPm,随着药剂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大。不同水稻品种对胺苯磺隆的敏感性不同。籼、糯、粳稻的EC50值分别为1.318、5.484和75.431ppm。②当胺苯磺隆的深度在10^-2ppm以下时,对幼苗的生长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糙米、稻壳和秸秆中氯吡嘧磺隆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提取,C 18吸附剂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2mg/L范围内,氯吡嘧磺隆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7。在0.01~0.5mg/kg添加水平下,氯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在0.05~5mg/kg添加水平下,氯吡嘧磺隆在稻壳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氯吡嘧磺隆在糙米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在稻壳和秸秆中的定量限(LOQ)为0.05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0.
作保灵(TNA)对水稻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作保灵对水稻的保护作用及对氯嘧磺隆的解毒机理。当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量为10μg· kg-1时 ,水稻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并随着氯嘧磺隆残留量的增加,对水稻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作保灵 50 mg· kg-1浸种或 200mg· kg-1叶喷都能缓解氯嘧磺隆对水稻产生的药害。作保灵能明显提高水稻体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增加谷胱甘肽(GSH)、多酚及脯氨酸含量,诱导氯嘧磺隆与谷胱甘肽、多酚进行轭合,从而对氯嘧磺隆进行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