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着花生食品安全。通过常规育种的方式培育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进展缓慢,效果也难如人意。HIGS(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寄主诱导的转基因沉默)技术是一种新兴的RNA干扰技术,为培育抗病植物提供了可能。但该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创造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系,本研究利用该技术构建了两个黄曲霉漆酶基因(Lac1和Lac2)的HIGS载体,并试图将其转化到易感黄曲霉的花生品种粤油20中,获得了转Lac1基因的PCR阳性种子。根据HIGS的原理,黄曲霉侵染后,转基因花生中产生的dsRNA将抑制黄曲霉漆酶基因表达,从而使转基因花生对黄曲霉产生抗性。基于该原理,下一步将对转基因种子是否抗黄曲霉侵染进行鉴定。本研究为利用HIGS技术探索黄曲霉漆酶基因与黄曲霉致病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培育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花生NBS-LRR类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知抗病基因的NBS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花生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一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序列长539 bp,命名为PnAG3。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多个植物抗病相关蛋白与之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同源性最高的是花生C8_V_253抗性蛋白序列(97%)。将PnAG3基因编码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产物分布于包涵体中,大小为47.26 KDa,1 mmol/L IPTG诱导4 h可获得最大表达量。为花生抗黄曲霉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子的黄曲霉抗性物质成分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花生黄曲霉的抗性研究和建立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提供参考,对花生种子的白藜露醇、脂肪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等黄曲霉抗性物质、膜质过氧化反应、种皮超微结构和抗性成分及抗黄曲霉基因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花生抗黄曲霉成分和基因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与花生黄曲霉抗性相关的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抗黄曲霉花生品种J11为试验材料,用黄曲霉毒素诱导的花生叶片和种子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及PCR反应得到几丁质酶的部分序列;以未做诱导处理的花生作为对照,经反转录及PCR反应未获得特异性的条带。将花生几丁质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与已报道的花生几丁质酶核苷酸相似性较低,推测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该花生几丁质酶基因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诱导酶,与花生对黄曲霉毒素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花生抗黄曲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食用卫生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和应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是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花生黄曲霉抗性类型及抗性评价体系、抗性育种和抗性分子标记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花生黄曲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化花生抗黄曲霉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黄曲霉花生品系选育与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为父本,杂交育成了5个花生新品系。以5个花生新品系为材料,进行室内黄曲霉菌接种和田间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5个花生新品系均表现出对黄曲霉菌具有较强的抗侵染能力,田间区域试验产量也较高。通过试验,筛选出了9843—26—2和9817—36—2两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7.
国外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资源的引进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筛选出籽粒和荚果表面均抗黄曲霉感染的花生品种资源,采用福建省花生主产区分离得到的高毒,致病笥强的AF04122菌株,分别对国外引进的ICGV91287等11个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进行籽粒和荚果表面接菌鉴定。试验结果:ICGV91287,ICGV94449A和UCGV84377等3个品种籽粒与荚果表面均抗黄曲霉素感染。  相似文献   

8.
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广东花生50年研究工作史料为素材,评述了花生种质资源及抗性鉴定对广东花生育种(包括抗青枯病、抗锈病、抗黄曲霉育种)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生品种(系)抗黄曲霉筛选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若干花生主栽品种、从ICRISAT引进品种及福建农林大学近年来选育的品种(系)为材料,用所分离的产毒力较强的6个菌株接种测定。结果表明,闽花6号等3份品种(系)对黄曲霉AF2菌株表现较抗,侵染率<30%,感染指数<6,明显低于对照抗黄1号和粤油9号,且闽花6号具较宽的抗菌谱,可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提供抗性基因源,而抗黄1号属中感品种。并对花生品种抗黄曲霉病性的鉴定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的抗性,检测侵染后不同品种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2种不同花生品种进行接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种花生品种对黄曲霉高抗品种2份、中抗品种3份、中感品种5份、高感品种2份,未发现免疫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检测HH22花生品种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高,达378.14μg/kg, SH48花生品种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最低,为27.92μg/kg。  相似文献   

11.
福花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于1998年春季以粤油169为母本,国际半干旱所抗黄曲霉材料ICGV94449A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2003年7月27日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和技术评审,2003年10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品种的认定和登记.福花1号是我国第一代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福花1号的选育成功,填补了我国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选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泽胜 《福建农业》2005,(12):13-13
花生是南安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全市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0.5万公顷左右.产量在1.2万吨上下。由于南安的土壤条件限制,加上连年的种植引发病虫害的加重.因此.引进抗黄曲霉的优良花生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花生食品餐桌污染问题.发展花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我市花生生产上的重要工作。我市引进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具有丰产、优质、抗黄曲霉、中抗青枯病、耐早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将进一步提高我市花生单产.增加农民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促进花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UF 715133-1和Jinhua 1012花生仁上接种黄曲霉和巨大芽孢杆菌,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借助生物芯片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测定巨大芽孢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方法对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在实验组Jinhua 1012和UF 715133-1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降低了85%以上,一些编码蛋白质酶的基因显著下调,如短链脱氢酶、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等。结果表明,从海洋中分离出的巨大芽孢杆菌可显著抑制黄曲霉毒素在花生上的合成,黄曲霉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但这些基因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并未阐明,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抗黄一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作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于1998年季以粤油169为母本,国际半干旱抗黄曲霉材料ICGV94449A为父,通过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成的我国第一代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我国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的白。漳浦县于2004年春季引进“抗一号”进行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了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2个光敏色素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这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纯化蛋白制备抗体以及研究这2个基因在花生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根据花生转录组中编码光敏色素A基因与光敏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以花生叶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与RACE技术对这2个基因的全长ORF序列进行克隆;然后,使用MEGA软件分析花生光敏色素与其他物种中光敏色素的亲缘关系;构建AhphyA、AhphyB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蛋白表达。【结果】2个基因全长ORF分别为3378bp和3 456bp,分别编码1 125和1 151个氨基酸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大豆的光敏色素A蛋白和光敏色素B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88%和90%;经SDS-PAGE检测,在大肠杆菌中2个基因均能受IPTG诱导表达产生蛋白。【结论】利用RT-PCR与RACE技术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2个光敏色素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沿海花生区是花生黄曲霉的高发区。为解决花生黄曲霉及其毒素对花生生产以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省农科院耕作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经过多年的育种研究,育成了一些抗黄曲霉的花生新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这些新品系的产量及性状表现,2004年福建省南安市良种繁育场承担其新品系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4月23日下午,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并委托广东省农科院主持召开了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承担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花生抗黄曲霉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抗感黄曲霉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发掘优良抗性种质,本研究利用4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析48份抗感黄曲霉或相关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5.15个等位变异,平均PIC值为0.604;聚类分析将48份种质分为8组,其中抗性种质被分成5组;低产毒种质91048、抗侵染种质AR-3、PI337409F和GFA-2以及抗圆柱状黑腐病种质PERRY与其它种质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可作为理想的育种材料;抽取5个标记共35个多态位点建立了48份抗感黄曲霉或相关花生种质的"引物+0,1字符串"计算机化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可在抗黄曲霉品种培育中作亲本利用,以拓宽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花生抗黄曲霉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广东自1989年起开展花生对黄曲霉菌的抗原鉴定筛选、抗病育种、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工作,利用鉴定筛选出来的抗原、通过抗病育种已经选育出抗黄曲霉菌侵染力强的高产花生品种粤油9号、粤油20,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也取得了成绩;同时指出花生品种资源及抗性鉴定为抗黄曲霉育种、遗传分析和抗性机理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几丁质酶活性鉴定花生对网斑病和黄曲霉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接菌鉴定不同花生品种(系)对网斑病和黄曲霉菌的抗感性水平,同时测定花生组织几丁质内切酶、外切酶、总酶活性,验证了酶活与花生抗感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几丁质外切酶活性在诱导前后与花生黄曲霉感病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高,分别达到0.9285、0.9284,可作为鉴定花生品种抗感黄曲霉的指标;几丁质总酶活经诱导后与花生网斑病的感病指数相关性高,达到0.959,可作为鉴定花生品种抗网斑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