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武汉地区乡土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对10种观赏价值高的木本野生植物进行了引种驯化与栽培试验,并对其观赏特性、物候期进行了观察。对不同种类植物进行了耐阴性试验与叶绿素含量检测。观赏特性观察结果表明,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等为观果型;川鄂连蕊茶(Camellia rosthorniana Hand.-Mazz.)、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Zucc.)等为观花型;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等是观叶型;荚迷(Viburnum dilatatum Thunb.)、桦叶荚迷(Viburnum betulifolium Betal.)的花叶果皆具观赏性。耐阴性检测结果表明,紫珠、芫花与茶条槭的耐阴性较弱,而乌药的耐阴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引种驯化的原则和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优品种将成为丰富我国品种资源、补充品种类型的重要途径,引种驯化是加速所引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 引种驯化的内涵 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条件,任何一个作物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包括人工选育和人为发现)。因此,作物的生长发育就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当地生产水平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气候因素。引种驯化就是依据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所引进的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使其能够在当地应用。所以,引种必须经过驯化也就是适应性试验,才能够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9年的油桃引种驯化栽培,通过反复嫁接,3次栽培,筛选出适合宁夏灌区栽培的早熟品种早红二号、中熟品种丽格兰特、晚熟品种NJN78号。3个品种栽种后第2年结果,第4年每株平均单产45~65kg,折合产量27675~39975kg/hm^2(每1hm^2定植615株),产值高达11.07~15.99万元/hm^2。  相似文献   

4.
唐菖蒲引种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荷兰唐菖蒲品种引入青海经驯化,绝大多数品种生长良好。生长期150-170天,花期21-30天,米球繁殖系数0.6-3.02,重量增长78.3%-990%,切花母球的仔球重量增长69.47%-296.96%,切花梗长67-94cm,每穗花朵数13-22,花冠长8.1-11.5cm,着花密度3.1-4.4cm/朵,花色鲜艳,切花等级均达到特级标准。切花球种植密度1.7-4.1万株/亩,栽植材料密度5.  相似文献   

5.
地被菊的引种与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乳荷”、“金不换”等16种品种的地被菊,在宁夏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经济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6.
伴随城市绿化建设的蓬勃发展,野生露地花卉栽植越来越受到青睐。野生露地花卉种类很多,且每年都需要费时费工的育苗栽植。尤其北方地区,若使花期提前,必须在温室或大棚中育苗,因投入成本提高,影响了大面积应用栽植。宿根花卉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近年来发展露地宿根花卉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我国幅员广阔,各地野生露地花卉植物种类各不相同,如各绿化城市能就地引种野生花卉,加以人工驯化种植,用于城市绿化点缀,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彰显出各个城市不同的绿化风格,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贵州野生牧草的引种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牧草具有竞争力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可用于改良天然草地和提高人工草地的稳定性。因此,对野生豆科牧草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引种驯化。区域及生平试验。共采集标本360份,引种驯化豆科8个属28种野生牧草,5年内驯化出5个牧草品种。地八角,百脉根,天兰苜蓿嘛要用于天然草地的补播和人工草地的混播、云南葛藤主用于水土保持,裸露石山的绿化,窄叶野豌豆主要用于绿肥生产。  相似文献   

8.
引种驯化红河州董棕,建立种苗扩繁研究基地,发展人工种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种植基地,有效解决董棕资源问题,开展董棕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新的实用型新产品、新用途,提高董棕的资源优势,提高综合开发利用经济价值,从董棕资源和市场分析看,建立董棕种植基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老芒麦是披碱草属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文章主要阐述近年来对野生老芒麦进行的驯化工作,以期培育出更多的老芒麦良种。  相似文献   

10.
美国长山核桃引种驯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美国长山核桃进行引种驯化。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所引进的6个品种均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寒、耐旱和耐瘠薄等抗逆特性,在黄淮地区没有发生冻害现象,均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实。1号和2号果个较大,单果重分别为6.15 g和7.30 g,果长分别为4.23 cm和3.95 cm,果径分别为2.00cm和2.28 cm,均大于其他品种。1号6年生树平均结果量为235.94个,株产量可达1.45 kg,早实、丰产性能最好,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植物是进行农业生产、城乡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物质元素,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的生活,植物引种驯化在丰富北京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植物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对北京植物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引种栽植于北京地区的园林植物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出北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引种栽植历史和园林应用情况,以期为今后植物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同时为今后植物的引种驯化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洲合欢和软枝黄蝉等20余种热带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景观用途,通过对这些植物的引种试栽、生长管理与繁殖,使其逐渐适应温州的气候环境,逐步从暖棚转为露天,使其能够适应冬季低温期,以达到引种驯化的目地。  相似文献   

14.
大洋山位于浙江省中部的括苍山脉向西延伸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特殊,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木本植物86科247属567种,地理成分复杂,有许多古老的科属和孑遗种,木本植物区系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木本植物区系南北过渡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北地区5个城镇的耐水湿木本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出浙北地区耐水湿木本植物有152种,隶属于58科,112属.并从园林景观的角度分析耐水湿木本植物在滨水绿化中的应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耐水湿木本植物.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日本薰衣草引种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安地区进行日本薰衣草引种驯化技术研究,成功引种了1#:ラベンダ—ヒデュ-トブル—(原生淡紫)和2#ラベンダ—ペラトゥル(浓紫),掌握了薰衣草的播种、扦插高比率繁殖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薰衣草的大批量生产。同时验证了薰衣草独特的环境绿化美化效果,其粗放的管理模式和别具一格的香气对西安城区的空气质量有极大地改善作用,在西安及周边地区具备大力开发和增值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西藏林芝地区木本园林植物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林芝地区地理环境特殊,以往绿化中园林苗木应用种类少。结合“福建公园”绿化工程,从内地引种59种木本园林植物,对其成活率及长势进行了4年的观察研究。从引种苗木的长势、观赏特性保持度来看,本次引种生长表现良好的植物有紫叶李、四照花等32种,生长表现一般的植物有水杉、白玉兰等8种,生长表现不佳的植物有银杏、桂花等14种,全部死亡的有合欢、木芙蓉等5种。并对影响西藏林芝地区木本园林植物引种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其关键因子主要为风害和低温。  相似文献   

18.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在温州地区可成功引种的红树林植物,调查了不同种源红树林植物的年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秋茄、无瓣海桑、桐花、海漆可安全越冬,保存率分别为秋茄(77%)〉桐花(73%)〉海漆(70%)〉无瓣海桑(15%),而拉关木、木榄、尖瓣海莲、红海榄、老鼠簕、白骨壤均死亡。在0℃低温下,相对电导率较夏季增幅大小的顺序为:拉关木〉无瓣海桑〉桐花〉1年生秋茄〉8年生秋茄;SOD活性增幅最大的是桐花,比夏季增加了105%,秋茄、拉关木SOD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脯氨酸含量拉关木增幅最大,冬季比夏季增加了2 854%,而无瓣海桑和8年生秋茄脯氨酸含量则变化很小。综合分析,无瓣海棠、桐花、海漆和秋茄基本上可在浙南地区安全过冬,而其余红树林植物是否适宜在浙南栽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河南珍稀保护树种引种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郑州、南阳、周口、驻马店、许昌等地建立引种驯化试验基地,采用种子育苗和移栽苗子的方法,大规模地系统引种驯化河南产珍稀保护树木25科,35属,41种,占河南产珍稀保护树木总种数(91种)的45%.通过对引种树木的生长发育阶段、生态适应性、推广程度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引种驯化推广方式和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本场多年饲养经验,总结海南黑山羊引种、隔离、驯化等操作技术,以期能解决养殖户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