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野生与栽培巨大口蘑子实体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比较了巨大口蘑野生与栽培子实体中的矿质元素、氨基酸、粗蛋白、多糖、甘露醇、脂肪、灰分和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野生子实体中除粗蛋白、多糖和粗纤维外其余的含量均略低于栽培子实体。  相似文献   

2.
以茶树菇为试材,测量并对比了新疆和天津产茶树菇的氨基酸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新疆茶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于天津茶树菇,两地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21.59%和19.88%,多糖含量分别为3.68%和3.43%;新疆茶树菇中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天津茶树菇,天津茶树菇中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含量略高于新疆茶树菇;该研究为茶树菇种植及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三氯化铬溶液对猴头菇栽培料进行处理,以探索其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子实体的产量、多糖含量、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三氯化铬,不同质量浓度的处理均能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其中以297 mg/L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7.3%;子实体多糖含量也有所提高,以520 mg/L的处理多糖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另外,对猴头菇子实体形态影响不大。故在猴头菇栽培时,采用三氯化铬溶液处理培养料能提高猴头菇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掘利用西南地区野生灵芝资源,基于形态学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1份采自昆明市的野生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固体培养特性和驯化栽培研究,并对驯化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白肉灵芝菌丝固体培养最适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三氯化铁,pH为5.5,温度为26℃。驯化栽培的白肉灵芝出菇整齐,漆状光泽度高,农艺性状优良,单朵子实体平均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61.60 g、24.80 g和10.26%。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活性成分测定,测得其多糖、三萜、总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1.51%、3.21%、17.24%、17.20%及2.40%,各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赤芝、紫芝和部分已选育的白肉灵芝品种。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珍稀野生灵芝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郝涤非 《北方园艺》2011,(23):152-153
为了进一步科学掌握猴头菇的保健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功效,现对猴头菇中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菇鲜菇中蛋白质含量为4.63%,干菇为32.98%;经对干品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猴头菇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含量与干枞菌相当;同时指出猴头菇营养价值高于动、植物蛋白,应加大食用开发力度,促进猴头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驯化栽培的大杯蕈子实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氨基酸的种类与组成。结果表明,(1)大杯罩菌盖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6.4%,纯蛋白含量高达18.5%,高于木耳、香菇、松口蘑等木腐菌,而低于粪草生菌的蘑菇与草菇。(2)菌柄中也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其粗蛋自和纯蛋白分别为19.5%和13.7%。(3)菌盖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高于菌柄,菌盖中粗蛋白含量高于菌柄7%,而粗纤维的含量低于菌柄约5%,菌柄中因纤维化程度高降低了其食用价值。(4)菌盖及菌柄均含有测试的15种氨基酸,菌盖中氨基酸总含量达21%,比香菇菌盖高3%以上,菌柄中的氨基酸总量也近14%。(5)大杯蕈的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达40%以上,比香菇高近2%,具作为一般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蛋氨酸,占其氨基酸组成的3.0%,高于香菇近1倍。  相似文献   

7.
玉米芯不同配方栽培猴头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玉米芯进行了不同配方的栽培猴头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占65%和55%的配方具有发菌快、菌丝长势好,子实体品质、产量和生物效率高等优点,是栽培猴头菇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8.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了稻草、玉米芯和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经济性状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稻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个较大,容重较小,菇体紧实度稍差;杏鲍菇菌渣及玉米芯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个小,容重较大,菇体紧实。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粗蛋白、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稻草次之,玉米芯最低,但是,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正红菇(Russula vinosa)野生子实体与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多糖、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等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的氨基酸、脂肪酸较野生子实体丰富,而多糖、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的含量则低于野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11.
青花菜花球形态建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关佩聪  梁承愈 《园艺学报》1992,19(2):147-150,T001
  相似文献   

12.
矮砧苹果树氮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砧苹果树之所以生长弱、长枝少、短枝多、树体矮化与早春根系以及发育枝内含氮量较低,主要依赖贮藏氮素,供氮不足等因素有关。叶内含氮量较高,有利树体的光合作用。果实发育中期,果内含氮量较高,有利果实体积增大和品质的提高,矮砧苹果树更应该注意生长前期根外追肥和秋季施氮,以保证贮藏氮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菌种基质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于双孢蘑菇菌种制种基质材料的研究。结果证明:平菇生产下脚料是替代棉籽壳制作蘑菇菌种的好材料,其菌种质量与棉籽壳菌种无差别,大大地降低了菌种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PP333)在二年生‘富士’和一年生‘秦冠’幼树上的应用效果表明,根施1~15g/株当年和后两年营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新梢生长置下降63%~97%;节间长度缩短35%~45%;干径和主枝径增粗率下降35%~85%;‘富士’第二年(3年生)和第三年(4年生)树高、冠径下降45%~55%、70%~75%;根长下降55%~60%.根量减少10%~70%;根皮率提高15%~35%,叶面积下降30%~42%;叶绿素含量提高10%~15%;光合强度提高47%~50%,部分幼树次年和第三年开花(16%和40%);幼树越冬能力提高,抽干率和抽干指数分别下降85%~97%和80%~86%,但顶芽越冬后有10%~15%枯死.适宜的使用时期是新梢长度5~10cm 时(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16.
双孢蘑菇菌种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于制作双孢蘑菇颗粒菌种的几种新材料。研究表明:荞麦是替代小麦的好材料,养麦菌种的质量与小麦菌种无差别,其成本比小麦种降低15%左右。木粒屑、高梁籽也有可能替代小麦,成为制作双孢蘑菇菌种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韩发  李廷平 《园艺学报》1990,17(2):139-144
本文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环糊精对番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指出,用0.129%α-环糊精( Cyclodextrin,以下简称CD)或 1%粗糊精(以下简称P)喷洒处理番茄植株,对番茄的生长是有利的,对提高座果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干物质的积累都有一定效果。处理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明显增加,果实的营养价值有所提高,并有一定增产效应,增产幅度α-CD在 7 %左右,P在13%左右。此外,环糊精对植物无毒、无副作用,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山茶花品种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清炮 《园艺学报》1992,19(1):71-75
  相似文献   

19.
竹荪深层培养的理化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几种竹荪的液体深层培养,筛选出一株生长快,产量高的长裙竹荪,通过对其深层培养条件及生理代谢的初步研究,确定了竹荪深层培养所需理化条件,也表明在短时间内通过深层发酵,获得大量营养菌丝体是完全可行的,实验室内已达到15克干菌体/每立升培养液。  相似文献   

20.
干巴菌担孢子多核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巴菌(ThelephpragonbajunZang)是一种可食性菌根真菌,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中部地区。本文报道干巴菌振孢子的多核性及其担孢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多芽管现象。采用Giemsa'sStain及Nematoxylin等染色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干巴菌担孢子具有单核、双核、三核、七核等多核性。并在担孢子萌发过程中发现与孢子多核性相对应的一个芽管,二个芽管、三个穿管、七个芽管等多芽管现象,产生真菌孢子多核现象原因,是由于孢子形成过程中,细胞核行为造成的。当担孢子形成过程中,二个单倍体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核,它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结果在担子中产生四个单倍体核,四个单倍体核随机进入担孢子后,造成多个核、一个核和无核孢子现象。另一种情况,是担孢子中一个核或多个核再行一次或多次减数分裂,从而产生了某些属种真菌的多核孢子。干巴菌担孢子的多核现象,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