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废菌筒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高 《食用菌》2010,32(3):56-56
德化县常年栽培香菇、平菇等木腐菌类600万袋以上,栽培后留下大量的废菌筒,这些废菌筒的木质纤维经木生菌分解后得到降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极好的草生菌栽培原料。笔者组织菇农以废菌筒、稻草和牛粪为主要材料,栽培双孢蘑菇560m^2,平均产鲜菇9.6kg/m^2,比我县常规栽培平均产量增产1.4kg/m^2,节省成本1.2元/m^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香菇袋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菌筒脱袋后转色不好香菇菌筒在正常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般经过60天左右就可以脱袋,通常是掌握在菌丝已长满菌筒,培养基已开始有点收缩发皱,并有褐色斑痕出现,有的菌筒表面有原基纽结时,这表明菌筒已经成熟,可以开袋。然而撕开塑料袋使菌丝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环境条件对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3.
袋栽香菇生产中,因条件、设备不同及技术水平高低,培制香菇菌袋的成功率相差甚大,如何提高培制菌袋的成功率?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988年,我们与新风司茅坪香菇厂合作,培制香菇菌袋3.6万袋,脱袋出菇3.57万袋,成功率达96%以上.现将培制菌袋技术简述如下:(一)备料:(1)杂木屑要过孔径约2毫米的筛,以免刺破薄膜袋.(2)麸皮要干燥、无霉变和结块.(3)薄膜筒要与装袋出料口相适应,用出料口径9厘米的装袋机,薄膜筒规格应为15×55厘米.(4)常压灭菌  相似文献   

4.
香菇感染菌筒栽培蘑菇新技术沈天柱,陈锦铭(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351144)(福建省农资公司科技科福州)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每年因杂菌感染废弃的菌筒约900万筒,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以上。为了开发利用这一原料,1989~1993年我们利用香菇感染菌筒...  相似文献   

5.
提高香菇生产成品率新工艺双袋法"双袋法"指在通常的香菇筒袋外再套上一只特定规格的薄膜袋,然后完成灭菌、接种、培菌等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常规的筒袋袋料并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灶灭菌,冷却后接种时褪下外袋...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7.
枝木菌种在袋栽香菇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邬金飞 《食用菌》2007,29(1):53-53
浙江省袋栽香菇菇期在10月初至次年6月份,接种必须在8月中旬进行。而此时气温高,杂菌容易污染,菌筒的成品率普遍只有50%~60%,有的甚至全部报废,损失惨重。为了减少污染,现在有部分菇农安排在1~3月低温制筒,夏季养菌。但养菌期气候炎热,菌筒内的湿度又高,造成大量烂筒,产量很低。为了袋栽香菇获得高产,笔者对试验用短枝条菌种,接种香菇栽培袋。经过连续两年的实践,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接种污染问题,菌筒成品率达到98%,生物效率达150%。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年种植香菇,菌筒感染率逐年提高,香菇菌筒受感染后,有的菌筒经过一段时间,菌丝可继续长满整筒,有的香菇菌丝被杂菌杀死,如绿霉菌、链孢霉,整筒都没有香菇菌丝,就变成废料。随着香菇种植面积扩大,这种废料逐年增加。本文旨在探讨用香菇废料代替蘑菇营养料——牛粪的可行性,寻找香菇废料再利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 当地的蘑菇栽培种。 (二)栽培料配方 A组:稻草5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石膏12.5kg,石灰5kg,牛粪100kg。B组:稻草50kg,尿素5kg,过磷酸钙10kg,石膏12.5kg,石灰5k8,香菇废筒300个。 (三)试验方法 A组和B组随机3次重复,计算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景宁县英川乡王宅村88家农户1991年袋栽香菇36354万袋,产值85万元,人均产值1687.84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110.8元。王宅村是个人均耕地只有0.38亩、草山2.04亩的穷山村。由于人多地少,大多数农民每年外出江西、福建栽培段木香菇,但温饱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自从袋栽香菇的发  相似文献   

11.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远安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产业确立为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本着立足当地资源,尽快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方针,县委、县政府首先从转变栽培方式入手,1998年在全县已落实袋料香菇栽培计划200万袋,其中春栽菌筒约占50%。由于种种原因,今年6~7月间,部分袋栽香菇示范村(基地)的袋料菌筒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包括接种口和其它部位感染青霉、木霉;菌筒转色缓慢;菌筒两头变软再污染等。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减少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2年开始将木屑装于塑料筒袋中试栽香菇并获得初步成功后,几年来继续探索、遍访、考察福建省宁德、三明、南平、泉州等地市的香菇袋栽主产区,并与全国各地到三明真菌所咨询的栽培者交流、讨论,概括总结了当前香菇袋栽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与各地同行商榷。(一)菌丝生长不良菌筒培养基接上香菇菌种后,发现菌丝恢复迟绥、生长蔓延的速度明显偏慢,由于菌丝生长不旺盛、稀薄,不能很快占领培养料而形成优势,杂菌乘机而入,故经常造成菌筒成功率很低。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古田县近年来大力推广利用冬闲田野外木屑袋栽香菇,获得成功。这个县松吉乡前坂村青年农民、香菇菌种专业户王孝文兄弟俩,去年秋季搞香菇木屑袋栽六千筒,到今年五月底止已收鲜香菇七千多斤,全部出售纯收入六千多元。他的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树种选择树种以栲、枫、栎、  相似文献   

15.
现有竹荪生产多采用野外畦床式栽培,品种常用高温型棘托、长裙竹荪。接种后菌种在畦床内潜伏生长2—3年,而每年出菇只有一季(6~10月份),其余7个月则为空闲时间。如何充分利用竹荪菌丝休眠期这阶段的空闲场地?近年来我所作了试验与研究,在竹荪畦床面上排放木屑袋栽香菇菌筒,形成立体化栽培,获得一地多用,省工、省地、管理方便,一举两得的效益。一亩地种植竹荪400平方米,可收竹荪干品80公斤,价值5万元,套种香菇8000筒,可产鲜品6000公斤,产值2万元,两项合计产值7万元以上,成为我国当前食用菌生产中高  相似文献   

16.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17.
贾亚妮 《食用菌》2006,28(3):55-56
2003年6月底至8月上旬,浙江省丽水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40d以上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超过40℃以上的达14d,其中丽水市区达43.2℃,突破历史极值,居全国首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香菇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香菇菌棒菌丝因受高温危害,出现流黑水、腐烂散筒等现象。全市3.5亿袋花菇菌棒,因高温烧菌引起腐烂的达1.5亿袋,占花菇总数的43%,其余2亿多袋菌棒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全市有4万多户菇农的菌棒全部腐烂,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黄岩、仙居等地在成林的柑桔园、枇杷园和松树林中,大面积套种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黄岩市食用菌开发公司,1989年将首批13万袋袋栽香菇、金针菇放置在柑桔园和枇杷园中,一茬就收鲜菇4万多公斤。仙居县下各镇香菇种植专业户张卫军,1989年将1.6万袋袋栽  相似文献   

19.
袋栽香菇在脱袋排场后常会发生白蚁危害,特别是土质疏松的红壤菇床更易发生。若不采取措施,会导致大批菌筒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药剂防治,除增加成本和产生药害外,且由于香菇出菇期长,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香菇袋栽中,摸索出一种简易的防白蚁技术,具体做法:将单面接种的香菇菌袋,脱袋时沿接种口纵向剖开,剥离后剪去两头扎口,即成  相似文献   

20.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