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1993年,在甘肃苹果产区采集红星或元帅品种病果和无症状果实,逐果取果心组织分离,获得30余个真菌分离物,以链格抱(Alternariaalternata)出现率最高,占51.3%;其次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棒盘孢(Corymeumsp.)、节孢状镰刀菌(Fusariumarthrosporioides)、狭截盘多毛孢(Truncatellaangustata)等,依次占11.8%、12.0%、8.9%、7.9%。每个单果大多是只能分离出一种菌,少数出现2一3种菌。不同症状的果实,出现的真菌种类不同,霉心果以链格孢出现率最高,占60%-80%;心腐果中链格孢出现率显著较少,占10%-30%;而粉红单端孢、节孢状镰刀菌、棒盘孢、狭截盘多毛孢等5种菌的出现率较高,占7.8%-25.5%。用果心不带菌的果实人工接种,对12种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看出,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致心腐的病菌主要有5种,分别是粉红单端孢、棒盘孢、节孢状镰刀菌、狭截盘多毛孢和一种不产孢的浅色丝状菌。链格孢主要致霉心症状。混合接种试验表明,如有几种真菌进入果心,则致病性强的一种首先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2.
经过实验对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sp.)与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盘多毛孢菌是黑木耳在针叶树基质上生长发育的伴生菌。  相似文献   

3.
黄瓜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仲生 《蔬菜》1996,(1):26-27
黄瓜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黄仲生黄瓜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经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yymanas(SmifhamdBryan)YonngDyeandW...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治菌(BiocontrolBacteria)简称生防菌,有的称为颉颃细菌(AntagonisticBacteria),也有叫生物防治剂(BiocontrolAgenst)的,本文称生防菌。迄今已报道的有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Ce...  相似文献   

5.
长江淮河流域以南广种的双孢菇 ,近些年迅速北移。滨州市地处黄河末端的鲁北平原 ,双孢菇种植遍布滨州的 7个县区 ,1998~ 2 0 0 0年笔者对上述区域内的菇棚进行调查时 ,发现该区域危害双孢菇的除狄氏裸囊菌外 ,还发现疣孢褐地碗菌这种较少在双孢菇栽培中发生的病原菌。1 疣孢褐地碗菌1.1 生物学特性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竞争性杂菌 ,国内未见该菌为害双孢菇的报道。滨州的 7个县区范围内仅沾化县流钟乡菇棚内首次发现此菌为害。疣孢褐地碗菌 (Peziza badiapers)属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盘菌科、盘菌属 ,子囊盘直径 1~ 3 .1cm,圆形 ,…  相似文献   

6.
分析患软腐病的天麻块茎内的细菌多样性及其组成,为天麻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控研究奠定基础。以健康块茎为对照,利用传统平板法分离培养天麻块茎患软腐病组织内的细菌;通过16S rDNA片段扩增、测序进行鉴定,分析细菌多样性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天麻块茎样品中分离获得182株可培养细菌,隶属γ-变型菌纲8个属11个种,包括浅黄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rida)、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 palleroniana)、拉恩氏菌(Rahnella sp.)、戴氏西地西菌(Cedecea davisae)、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mithinolytica)、变栖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和Klebsiella sp.、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和Enterobacter sp.、泛菌(Pantoea sp.)和塔斯曼尼亚欧文氏菌(Erwinia tasmaniensis)。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属,占细菌总数的60%,浅黄色假单胞菌为该属中的主要种类,占该属细菌总数的71%。分析显示,与健康天麻块茎相比,患软...  相似文献   

7.
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隶属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其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故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栽培前景。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和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其子实体病害也随之发生,现初报如下:1 细菌性腐烂病 病原分离出黄色假单孢杆菌和托氏假单孢杆菌。①症状:表现为菇体水渍状腐烂、恶臭;病班褐色有粘液。发生于柄和菌盖上,使菌柄发黑、菌柄内纤维管束由白转黑。②发生条件:菇房高温高湿;子实体有机械损伤或虫口。病原通过水、工具、昆虫或人传播。③防治方法:严格控制空气湿度不超过90%,…  相似文献   

8.
套袋鸭梨黑点病病原诊断及致病毒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7年用柯赫法则对套袋鸭梨黑点病进行了病原诊断,初步明确该病是由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tenuisNees)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rmroseurnLink)真菌侵染所致。两种菌在PD培养液中振荡培养21天,过滤,高压灭菌获得毒性培养液(毒素粗提液),粗毒素处理梨果出现典型的黑点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培养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覆土中的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能够促进卵孢小奥德蘑菌丝生长的细菌,并检测其溶磷、固氮、解钾及产生纤维素酶、生长激素和嗜铁素等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有益细菌。结果表明:从覆土中分离获得256株细菌,其中8个属的54株细菌能够促进菌丝生长;芽孢杆菌(Bacillu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优势属,占比分别为42.59%和25.93%;在54株细菌中,有14、8、6株细菌分别具有溶磷、固氮、解钾活性;有10、9、7株细菌分别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生长激素、嗜铁素。有益细菌54-14、41-60、57-71和27-17分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  相似文献   

10.
大蒜灰霉病的一些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病原菌等主范围、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这三方面的综合比较,明确了引起武汉市田间大蒜灰霉病病原菌为葱鳞葡萄孢(B.squamosa),引起武汉市蔬菜冷库蒜薹(蒜薹来源于河南和安徽)灰霉病病原菌为葱鳞葡萄孢和葱腐葡萄孢(B·allii),引起新疆蒜瓣腐烂的灰霉病病原菌为B.porri,B.porri的各种特性在国内尚属首次描述。  相似文献   

11.
杀菌剂对套袋鸭梨黑点病的毒力测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套袋鸭梨果皮呈黄色,果肉细嫩,果面病虫斑少,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近几年套袋鸭梨发生黑点病,严重影响出口及内销,而不套袋的则极少发病。因此,1995年河北省沧县、青县、石家庄、保定等市、县一些果农中途撕袋,损失很大。我们曾对该病病原进行诊断,证明套袋鸭梨黑点病为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所致。在此基础上,于1997~1998年进行毒力测定及大田防治,试图在套袋同时防治黑点病。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供试菌种 采…  相似文献   

12.
王浩  马艳明 《蔬菜》2001,(1):20-20
鱼台县东临微山湖,水资源丰富,光温适宜,莲藕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探索日光温室、大拱棚、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取得成功。但由于保护地环境的特殊性及多年连作等因素,莲藕腐败病日渐严重,轻者成片枯死,重者整棚无收,对莲藕产量、品质以及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笔者对我县近700hm2保护地莲藕做了系统调查和防治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病原与症状 莲藕腐败病是由尖镰孢菌莲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elumbicola(Nis and wat.) Booth.n.Comb.)侵染…  相似文献   

13.
竹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竹荪分成三大部分:可食部分的菌体(菌柄和菌裙)、菌盖和菌盖上附着的孢体,以及菌托(外皮和胶质),探讨各部分的营养价值、生物活性与研究现状,指出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竹荪资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赵军营  朱建兰 《果树科学》2000,17(4):277-281
初步研究了杏树叶片受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w)Aderh.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苯丙酸类代谢被激活的程度高。李光杏(高抗)在接种12h与84h出现两个酶活性高峰,张公园杏(中抗)在接种后60hPAL活性达到最高,兰州大接杏(感病)在接种后84h才趋于活性高峰。供试品种有李光杏与对照达到差异显著(α=0.01  相似文献   

15.
从食用菌污染袋中分离到Ns-1和Ns-2两株脉孢菌(Neuros pora sp),经形态特征及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表明,这两株脉孢菌均为好食脉孢菌(N.sitophil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pH为4~7,最适温度为35℃,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在高温干燥环境易产孢子,在潮湿环境孢子易萌发,菌丝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6.
初步研究了杏树叶片受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w)Aderh.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苯丙酸类代谢被激活的程度高。李光杏(高抗)在接种后12 h与84 h出现两个酶活性高峰,张公园杏(中抗)在接种后60 h PAL活性达到最高,兰州大接杏(感病)在接种后84h才趋于活性高峰。供试品种只有李光杏与对照达到差异显著(a= 0.01),表明高抗品种酶活性高峰出现得早,升高幅度大。  相似文献   

17.
草莓根腐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土壤的436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对草莓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了3株稳定性好,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w-25、w-79和w-181。拮抗菌w-25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带达到11.0 mm,w-79和w-181的抑菌带分别达到5.4和6.4 mm。此外,3株拮抗菌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红中柱致病菌(Fragria ananassa)和草莓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经过对3株菌株形态观察、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认为w-25可能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181和w-79可能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3株拮抗菌对致病菌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拮抗菌代谢产物会破坏致病菌菌丝形态,电镜观察发现致病菌细胞器溶解,细胞内液泡变大。  相似文献   

18.
紫孢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紫孢侧耳(Pleurotussopidu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子实体发育的幼小阶段,菌柄、菌柄与菌盖之间组织的脱氢酶活性高于菌褶和菌肉组织中的酶活。子实体的周边和表皮组织(菌盖直径在5cm以上)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19.
紫孢侧耳子实体组织的TTC——脱氢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褶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TTC-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子实体发育的幼小阶段。菌柄、菌柄与菌盖之间组织的脱氢酶活性高于菌褶和菌肉组织中的酶活。子实体的周边和表皮组织(菌盖直径在5cm以上)中的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酶活。  相似文献   

20.
巴西蘑菇值得研究和推广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巴西蘑菇值得研究和推广黄年来(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三明365000)(一)引言我国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各地频传日本客户要高价收购一种神秘的蘑菇,一些消息灵通的菇农到处打听这一新的致富信息。可是知者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