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菌根菌在油松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是林木与土壤中真菌共生而形成的根,具有菌根的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抗旱力强,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目前国外已把“菌根化”列为育苗造林的一项常规技术措施,而我国林业生产中应用菌根菌则刚刚起步。鉴于我省山坡多干旱贫瘠,历年来造林成活率低的状况,笔者用菌根菌纯培养体对油松苗进行了接种试验,以期为菌根菌在我省育苗造林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太原市的古交神堂坪和西山大岩村。神堂坪试验地位于山坡下风口处,  相似文献   

2.
菌根真菌在林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就是土壤中真菌与根的木栓化幼嫩部分形成的共生联合体.形成菌根的真菌叫做菌根菌.林木的菌根,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多数栽培作物除十字花科、藜科以外,都有内生菌根.大多数研究报告表明,菌根能促进寄主的生长,在有效磷低的土壤中,它能成倍地促进植物的生长.五十年代初,苏联、美国、奥地利等国对树木菌根就有所研究,并应用菌根接种的办法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林木菌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据研究,菌很真菌与林木共生,不仅能帮助林木吸收土壤里的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率,并能减少土壤毒素,增强林木抗逆能力等。目前国内外的林木菌根研究侧重于松属树种。为探讨菌根在良种桉育苗及造林中的应用技术,我们分别在本院内及钦州地区林科所、国营东门林场、国营高峰林场、武鸣府城林场、象州大蒙林场开展了苗根菌剂在良种桉育苗及造林中的应用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树种巨尾桉(Eucalyptuspondisic×E.urophylla)组培苗,由…  相似文献   

4.
菌根菌在松类育苗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根菌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真菌,对植物有许多增益效能,它不仅能帮助林木吸收土壤里的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而且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还能增强林木的抗病虫害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5.
菌根菌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真菌,对植物有许多增益效能,它不仅能帮助林木吸收土壤里的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而且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还能增强林木的抗病虫害和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6.
PT菌剂对兴安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根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并提高苗木质量、作物产量和造林成活率。目前 ,在实践中真正应用的主要有美国、中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PT菌根制剂是由中国林科院林木菌根研究开发中心研制的 ,已形成规模化产品 ,多应用在我国的南方。为了研究菌根菌对寒温带针叶林区主要造林树种——兴安落叶松 ( Larix gmelinii)的影响 ,1997~1998年大兴安岭林科所对兴安落叶松开展了菌根菌 ( PT菌剂 )在育苗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现将结果简介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供试菌种为 910 1菌根真菌活体制剂及910 3菌根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制剂 ,这两类制…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湿地松菌根育苗和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对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已把菌根化苗木的培养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应用菌根对马尾松、湿地松育苗大大提高了菌根化效果,充分发挥了菌根作用,大幅度降低了苗木的成本,提高了苗木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少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造林后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分布在我国的乳菇属69个真菌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有15个种可与松、栎等林木形成菌根共生体。并详述了菌根的采样技术和观察方法,通过回接试验证明菌根形成率高,生产上应用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菌根对直干桉在苗床时期和造林后前期的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在肥沃、湿润土壤上生长的菌根苗,其高生长显著高于非菌根苗。干旱、瘠薄的土壤条件抑制菌根发育和苗木生长,但有菌根则提高造林成活率。彩色豆马勃对干旱、瘠薄的土壤条件有忍耐性,又能与多种树种形成菌根,是云南高原培育菌根苗的有用菌种。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菌根化苗木造林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河北省已全面推开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林业跨越式发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是恶劣的气候,十年九旱,土壤贫瘠,缺氮少磷,降雨量少,是坝上造林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问题。造林成活率低,要想达到国家验收的标准,往往需要全民一补再补,这样大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随着工程向纵深发展,苗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能育出优质化的苗木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利用菌根资源,接种菌根菌,培育菌根化苗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我国首次将外生菌根菌用于育苗造林北京林业大学菌根菌研究组,1983年开始,经过5年持续试验,筛选出几种对提高油松育苗、造林成活率,增加生物产量和增强抗旱、抗寒、抗碱、抗病能力有明显效果的菌根菌,并研究出一套简易、价廉,而实用的分离、培养和施用菌根菌的技术;同  相似文献   

13.
菌根菌常有造林第三要素之称。与林木根共生,以庞大的菌丝体把土壤与林木根系联系起来,帮助林木吸收水分和养料,提高林木忍瘠耐旱的能力。一颗大树所生菌根的菌丝展开,可覆盖上百米面积,它能分泌多种酶类,促进根系周围有机物的分解,为林木所吸收,同时能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前 ,我国在菌根及其真菌资源调查 ,生理生化与生态 ,形态、解剖及分类 ,分离、培养及繁殖 ,菌剂生产及接种效应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并已在育苗、造林等方面广泛应用。尤其在荒山、荒地、干旱沙地等地区造林 ,菌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菌根接种育苗 ,提高造林成活率 ,已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但对宿主促生长、抗逆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针对辽西地区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土质瘠薄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少 ,树木生长缓慢 ,蓄积量偏低的现状 ,尝试采用多功能优良菌根真菌接种与根际微生的共同调控 ,维持土壤微…  相似文献   

15.
<正> 菌根能促进苗木早期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和造林成活率,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性,还能产生某些生长激素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所以,菌根菌常有造林第三要素之称(第一要素是适地适树,第二要素为良种壮苗)。因此,充分发挥菌根的有效作用,这对加速我国林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外生菌根在高寒地区造林中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1990年利用引进和分离的菌根菌对落叶松Larix gmelirai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苗木进行人工接种及其造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造林用苗菌根化能够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1988年秋造落叶松菌根苗平均成活率为97.7%,比对照的提高13.2%;1989年春造落叶松菌根苗的成活率平均为95.2%,比对照提高13.4%;同年春造的樟子松菌根苗成活率平均为87.2%,比对照的提高17.5%;1990年一年生落叶松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为90%,比对照的提高40%。它们的生长能力比对照的好很多。本次试验筛选出的优良菌种有Suillus grevillei,Boletus sp.Cortinarius russus,Xerocmus chrysenteron。  相似文献   

17.
蓝桉纸浆材综合丰产技术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因素为整地、密度、施肥;菌根菌效应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幼林阶段生长量、生物量、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营造蓝桉丰产林,选择Ⅰ、Ⅱ类立地类型,采用撩壕整地,规格60×60厘米,造林密度1.5×3米,底肥施垃圾,追肥施尿素的处理组合对林木生长是有利的,且经济效益最高;蓝桉苗接种菌根菌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初期生长有一定作用;蓝桉幼林3年生左右,对林木实施间伐、松土、施肥等技术措施并采用双层经营方式,对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3年生油松苗,接种牛肝菌和血红铆丁菇外生菌根菌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3a幼苗外生菌根的浸染率达到61%,油松造林外生菌根菌浸染率达到57%。山地造林外生菌根菌的浸染率明显小于圃地育苗接种苗浸染率。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9%,苗高生长量提高11.5%,地径生长量提高17.3%。  相似文献   

19.
通过火炬松截根菌根化育苗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菌根化育苗及造林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降低造林成本,而且还能提高林木对矿物质、有机质等营养万分的有效分解、吸收和循环,增强植物体的抗早、抗病、抗虫害能力。建议在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怎样带菌根和菌根土接种造林许多树木的幼苗期皆有菌根,培养菌根的土为菌根土,松树、桦树、柳树等都有菌根和菌根土。采用菌根、菌土造林和用菌根菌土接种育苗是一个道理,使苗木能适应瘠薄中生长,有效地利用土壤养分。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菌根比少菌根的苗木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