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鼠试验性乳房炎病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健康大鼠一侧乳区接种200μL(107 cfu(colony forming unit)/mL)大肠杆菌悬液复制乳房炎病理模型,其模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乳房局部温度、乳汁体细胞数、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Hb质量分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在大鼠乳房内接种大肠杆菌可复制出典型的大鼠急性乳房炎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刘志东 《现代农业》2014,(12):74-74
<正>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病原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其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增多,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的性状品质发生异常。一、分类美国国家乳房炎委员会(NMC)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将乳房炎分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二、病因乳房炎主要由球菌、杆菌、霉形体和病毒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达150多种。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情况,试验采用C.M.T方法筛选隐性乳房炎乳样后,选取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并针对23S rRNA设计引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贵阳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0%(680/1700),从90份阳性乳样中分离出细菌188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分别占分离菌的32.90%、12.23%、10.11%、8.51%、7.98%和7.44%;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的PCR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0.32%.  相似文献   

4.
通过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泌乳1、6、14、21、28、35、45 d(强制退化10 d)健康及乳房炎奶山羊血液、脾、乳上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乳房炎组(M)奶山羊血液、脾、乳上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C)奶山羊(P<0.05,P<0.01),表明乳房炎奶山羊通过增加淋巴细胞凋亡下调炎症反应以维护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5.
牛心朴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珠明  何生虎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06-306,308
对4例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乳汁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分离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选择牛心朴子生物碱,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牛心朴子生物碱对3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分离株的MIC及MBC分别是12.5mg/mL、1.561 25mg/mL、6.25mg/mL和6.25mg/mL、1.561 25mg/mL、3.125mg/mL。  相似文献   

6.
富平奶山羊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奶山羊感染乳房炎病原菌的情况,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对富平县3个不同乡镇的79头患病奶山羊和118份奶样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4类病原菌,分离出7种、126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36株,占28.5%;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22.2%;绿脓杆菌23株,占18.3%;链球菌21株,占16.7%;变形杆菌8株,占6.3%;蜡样芽孢杆菌6株,占4.8%;酵母菌4株,占3.2%。结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是富平县奶山羊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文章目的在于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绿色天然药物,保障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乳制品安全。其主要内容是采用微生物分离方法分离出乳房炎致病菌后,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方法,对地格达汤作药敏试验。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地格达汤(蒙药方剂)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双球菌、大肠杆菌高度敏感,对腐败梭菌中度敏感。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腐败梭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增乳健牛散"4种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种不同的方剂水煎液都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方剂3为极敏,其他3种不同的方剂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结论]该研究为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中草药方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病因 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牛舍不卫生,挤奶不卫生、不规范,乳头损伤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细菌感染。根据实际发病奶牛的调查统计,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相似文献   

10.
从甘肃省兰州市2家奶牛场采集了44份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牛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11.
对奶牛繁殖性状(产犊容易度、排卵数)、体型性状(乳房性状、肢蹄性状、体型性状)、健康性状(体细胞和乳房炎抗性)和生产效率性状(生产寿命、泌乳速度等)等4类次级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生物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基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生物安全性,以3头患隐性乳腺炎的奶牛作为试验对象,通过乳房基部穿刺注射接种携带人溶菌酶基因的乳腺特异性表达重组质粒p215C3LYZ(1 600μg·头~(-1)),24 h后以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定期采集试验奶牛的乳样、粪样、尿样以及试验牛舍的垫料和水样,并利用建立的PCR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除第2次注射24 h内可从奶样中检测到重组质粒外,其他样品均为阴性,这表明重组质粒p215C3LYZ不能在奶牛体内长期残留,也不能在环境中释放及散播.所有奶牛均于第2次注射20 d后处死,并采集血液、心、肝,脾、肺、肾、肌肉以及乳腺等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215C3LYZ在奶牛体内未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3.
张佳兰  茹彩霞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58+14259-14158,14259
[目的]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牛场2009年DHI报告的体细胞数大小来分析隐性乳房炎在不同牛场、泌乳阶段和胎次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存在差异,牛场1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场(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牛场3在第6、7、8和第12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牛场1在4胎以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其他2个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泌乳阶段和胎次有关,与牛场自身的饲养管理有关。各个牛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及DHI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内蒙古大黑河奶牛场的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其致病菌的分离鉴别与药物敏感试验,其结果:①共检测泌乳牛283头次1078个乳区,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61.84%,乳区阳性率为32.28%,并且其发生与管理、挤奶卫生及其程序、泌乳期、年龄、胎次有很大关系;②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92.31%,其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41.66%、20.83%和16.67%。③对所检出的病菌,一些新药物敏感性较好,而一些常用药物效果较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试验通过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内毒素诱发的实验性山羊乳腺炎乳腺组织的保护研究,探讨灌注免疫增强剂BCG-PSN对乳腺组织的影响,研究调动乳腺自身的防御功能,以防治乳腺炎的发生。【方法】选取泌乳初期健康睢宁白山羊6只,左乳区经过乳头管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5 ml,右乳区灌入5 ml注射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连灌6 d。第7天按50 µg•kg-1体重分别向左、右乳区灌注大肠杆菌内毒素。灌注前及灌注后0、1、2、3、4、5、6、7、8、9、24 h观察山羊整体及乳房局部变化。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取乳腺组织,部分Bouin氏液固定、部分液氮保存。【结果】临床症状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显示,山羊表现典型的急性乳腺炎症状。与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相比,乳腺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部分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水平。其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髓过氧化物酶(MPO)、碱性磷酸酶(AKP)、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IL-1β、TNF-α的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抑制乳腺组织内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及和炎症相关酶的过度释放、减轻炎症因子对乳腺上皮细胞的损伤,对内毒素诱发的山羊实验性乳腺炎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奶山羊乳房炎乳腺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实验测定了奶山羊丙二醛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膜微黏度(η)值。结果表明,乳房炎奶山羊MDA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膜微黏度(η)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疫苗组显著低于乳房炎组(P<0.01);中药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联合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疫苗组(P<0.05、P<0.01);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乳房炎奶山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乳腺上皮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影响膜的正常功能;乳房炎疫苗免疫和中药可阻止自由基对乳腺上皮细胞膜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神木县舍饲绒山羊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使用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随机对神木县500余头绒山羊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绒山羊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16.08%,以2、3胎次的绒山羊的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2.75%和17.86%。  相似文献   

18.
将诺氟沙星(Norfloxacin)与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Azone)按药剂学方法配制成透皮搽剂,应用于哺乳母猪。分别以每个乳房皮区1,2,3mL(分别含诺氟沙星100,200,300mg)的剂量涂搽于乳房区外皮,搽药后1-3h 内,分别采集乳样进行二批检测:一批以微生物法检测乳药的抑菌环,结果表明接种20μL 乳样抑菌环直径均在9-20mm 之间,大部分达11mm 以上,乳药抑菌效力相当于或超过诺氟沙星5mg/L 最低抑菌浓度(MIC)溶液的抑菌效力;另一批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1mL 乳样的含药量。结果表明,搽药1mL 的乳样含药量为1.20-1.90 g/L,2mL 的为1.52-2.12g/L,3mL 的为1.86-3.50g/L。2批检测结果均表明可达到透皮给药治疗相关疾病的有效剂量。本方法可通过吮吸乳药以治疗乳猪的肠型大肠杆菌病(EC),以及可用于肠道菌性乳房炎(CM)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实验性乳腺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本试验选用35只泌乳期BALB/C雌鼠随机分成7组,其中6组于产后8~10 d分别用灭菌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50μL经乳头管注入到小鼠的第4对(腹部)乳腺内,观察小鼠体温、组织病理学、间质宽度、腺泡壁厚度的变化以及乳腺组织中CFU、TNF-α和IFN-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体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以T3组明显;组织病理学显示乳腺上皮脱落,腺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腺泡内空泡减少,间隔增宽,炎症明显。而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用量的加大,乳腺组织的炎症程度加剧。T3组间质宽度高于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T3组小鼠乳腺组织中腺泡壁厚度、CFU、TNF-α及IFN-γ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小鼠试验性乳腺炎模型与炎症的免疫病理过程和炎性反应一致,可用作病理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奶水牛乳汁体细胞计数(SCC)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乳汁质量监控和奶水牛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宁某牛场奶水牛139头,同步采集乳样与血样,乳汁SCC采用FOSS体细胞仪测定,血浆和乳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C)采用FRAP法(血浆铁还原力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TBA法(硫酸巴比妥法)测定.[结果]被检的139头奶水牛中,乳汁SCC≥50.00万/mL(隐性乳房炎诊断标准)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12.23%,乳汁SCC<50.00万/mL的样本占被检总数的87.77%;奶水牛血浆和乳清的TAC分别为2.44±1.04和3.78±1.68 U/mL,MDA含量分别为2.07±0.48和1.55±0.52 nmol/mL,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乳清TAC随乳汁SCC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0.168,P<0.05);血浆MDA与乳清MDA间呈显著正相关(r=0.189,P<0.05),而血浆MDA与血浆TAC(r=0.391)、乳清MDA与血浆TAC(r=0.315)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清TAC可作为检测奶水牛乳房健康及其乳汁质量的备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