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平凉地区陇山玄峰、海龙等林区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幼林,大面积发生了油松松针锈病(Coleosporium saussfureae Thüm)。严重影响着幼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1979年起,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病情调查、接种和防治试验以及病原菌形态的观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樟子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t.mongolica Litvin是我国较珍贵树种,特别在三北地区绿化引种了大量的樟子松。红花尔基樟子松母树林是种子基地之一,近年来,在红花尔基河,伊敏河、奎腾河和辉河的两岸,樟子松针锈病危害十分严重,发生面积13000公顷,发病率100%,感病指数为41.6—56.7,个别严重地块(2—3年生幼苗)死 相似文献
7.
<正> 松属(Pinus)的针叶锈病系由无柄锈科鞘锈属的真菌(Coleosporium sp.)所引起。在我国,已经鉴定下来的鞘锈属的种有5个:一枝黄花鞘锈菌[Coleosporium solidaginies(Schw.)Thum.],侵染云南松(P.yunnanensis)和马尾松(P.massoniana);紫菀鞘锈菌[Col.asterum(Diet.)Syd.],侵染台湾松(P.taiwanensis)等;千里光鞘锈菌[Col.senecionis(Pers.) Fr.],侵染云南松;白头翁鞘锈菌[Col. 相似文献
8.
油松松针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林业科技》1973,(11)
油松松针蚧(Matsucoccus sp.)属介壳虫科绵蚧亚科,虫体虽小,为害却相当严重。据在我场北沟口工区调查,油松被害率高达93.13%。单株针叶一般受害79%,最轻者针叶受害39%,严重者针叶全部受害。一个针叶上的虫口平均7.46头,最多达35头。被害针叶由九月开始显著变黄,至翌年四月由黄色变为褐红色,逐渐脱落。被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利用酯酶同工酶区分松干及松针锈病病原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比较了几种松干和松针锈病病原菌锈孢子的酯酮同工酶谱,柱锈菌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没有差异,而种间Cronartium ribicola和V.quercuum差异明显。柱锈菌和鞘锈菌的属间差异显著大于柱锈菌所表现出来的种间差异,表明酯酶图谱可以反映松树锈菌的亲缘关系,鞘锈菌的图谱不因寄主和地理分布而异,据此认为我国东北地区的2-3针松鞘锈菌属于同一个种Coleosporium pulsatillae 相似文献
12.
14.
马尾松针叶锈病Coleosporium asterum(Diet.)Syd.在陕西省秦岭以南各林区分布普遍,为害严重。15年生以下幼林,一般树龄越小发病越重,反之则轻,坡向坡位和林分状况与发病轻重无明显的相关性。树冠阳面发病重于阴面;下部发病重于中上部。经过对7种可疑植物进行人工接种,证明羽裂紫菀Aster ppinnatifidus Makino和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是马尾松针叶锈病的转主寄主。安康县香溪洞锈孢子从4月14日开始飞散,4月27日到5月5日为飞散高峰期,5月6日到11日为末期,共计飞散期为28天。飞散高度以0.5—1.0m范围捕捉的孢子数量最多。0.3°Be′石硫合剂、45%代森铵100倍液和65%代森锌400—600倍液对锈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70%2.4—D丁酯分别对羽裂紫苑进行灭生试验,以26.5%(饱和食盐)和20%NaCl溶液效果最佳,70%2.4—D丁酯的各种浓度效果均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樟子松疱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人工林的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 et Schw.)Winter],其冬孢子寄主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及山芍药[P. obovata],人工接种还侵染萝藤(Melaplexis japonica)。锈孢子放散56天,5月15日至6月20日为放散高峰期,水平传播30米,垂直分散5米。锈孢子双核,具2—4芽孔,只有1芽管优生,在2%琼脂膜上,20℃,饱和湿度,pH7时萌发率达80%。夏孢子经阳光照射可提高萌发率15%,在2%琼脂膜上,25℃下,4小时始萌发,48小时萌发78.4%;越冬后的夏孢子具2.96%萌发力。冬孢子成熟后3天在16—21℃下,保湿3小时即萌发,24—36小时萌发量最大。在樟子松病皮下的菌丝为多年生,有隔,单核,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棒状或丝状吸器伸入细胞吸养。用氯化钠水溶液或结晶可杀死芍药根;用十二吗啉千倍液涂干效果好,松焦油,焦化腊、机油加玉米荠油均有效,但产生药害。修枝是促进林木生长和防病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