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兔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通过电镜观察和免疫胶体金-银法的监测,病毒最先侵害的靶器官是肝、脾和肺,然后到达全身血流,最后分布到其它器官。发现动物在感染后18~24小时,在肝、脾、肺、肾和肠上皮细胞、血管壁内皮细胞、循环的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核内有病毒颗粒,其直径为32~34nm,无囊膜。感染后24小时直到死亡前,大部分病毒颗粒被释放到细胞浆和间质中去。初步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血症对各器官的直接损伤,尤其对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全身性出血。由于血液的丧失,继而使全身各器官发生缺氧,最终引起生命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试验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12h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接毒后24h,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接毒后72h及168h,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通过彗星试验比较研究了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肝、脾、肾细胞的DNA损伤。设置6个不同剂量组(阴性对照组、7.5、15、30、60、120 mg/kg组)对小鼠进行30 h灌胃方式染毒,末次染毒6 h后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检测小鼠肝、脾、肾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彗星尾长及尾矩。结果表明:(1)盐酸小檗碱可引起上述3种受试器官的DNA损伤,且随剂量增加,DNA损伤增加(P0.05),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2)比较同剂量组不同器官之间的彗星细胞率、彗星尾长及彗星尾矩,3个剂量组均为肾细胞脾细胞肝细胞,并存在器官间显著差异(P0.05)。一定剂量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肝、脾、肾细胞造成了DNA损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比较研究发现肾细胞对盐酸小檗碱致DNA损伤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器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7)的表达.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C57BL/6J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IGFBP7表达.结果 心、肝、脾、肺、肾、...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之江菌素小鼠口服LD50为1 153.8 mg/kg,属低毒类物质.亚慢毒性试验中,大鼠饲喂含之江菌素饲料200 mg/kg 和400 mg/kg连续28 d,对生长发育、饲料利用率、血液及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观察均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800~1 600 mg/kg)连续饲用,影响动物生长.大鼠主要表现为生长延缓,肝、肾、脾绝对重量和脏器系数增加,肾肝组织颗粒变性,脾组织郁血病变等.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400 mg/kg之江菌素可视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常小鼠各种器官组织中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的表达。方法利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C57BL/6J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TSLP的表达。结果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均有TSLP表达,其中心、肝、肾、阴道表达较高,肠道表达最低(P〈0.01)。结论 TSLP在正常C57BL/6J小鼠许多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心、肝、肾、阴道黏膜中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7.
取实验感染发病的兔出血症病例和健康对照兔的肝、肾、脾、淋巴结和大脑皮层,以2.5%戊二醛—钺酸固定、常规超薄切片、染色、电镜观察。除见细胞病变外,在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和神经细胞的胞核内,有时也在胞浆中发现有病毒粒子,后者呈类圆形,直径为26.7~31.1nm。观察表明,病毒粒子在胞核内生成并存在于核内,但随感染细胞病变加剧、核膜变性与破损,病毒粒子可从核内扩散到胞浆中。同时还在肝细胞核内发现病毒性包含物。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织病理学技术,对山东的某个肉鸡场2批14日龄和33日龄疑似禽白血病肉鸡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剖检可见病鸡的肝、脾、肾、睾丸(卵巢)均不同程度肿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法氏囊、肝、脾、腺胃等脏器可见散在或聚集成团的骨髓瘤细胞,胞浆内充满球形的嗜酸性颗粒,初步诊断为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对饥饿胁迫的响应,测定了自由取食组、禁食3 d组、7 d、21 d和28 d组其体重与体长的比值(重长比)、比肝重和比脾重指数、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L)的比值的变化。重长比随饥饿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比脾重无组间差异(P0.05),比肝重在禁食21d后显著下降(P0.05)。单核细胞的百分比自由取食组显著高于禁食21d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自由取食组与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禁食21 d组显著高于禁食21 d、7 d和28 d组(P0.05),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禁食21 d组显著低于禁食7 d和28 d组(P0.05)。N/L的比值自由取食组与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但禁食21 d组显著高于禁食7 d和28 d组(P0.05)。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通过降低的重长比和比肝重来响应禁食的影响,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和N/L的比值的变化趋势多样,这可能与各自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实验用苏姜亲本母猪24头,分别于初生、15、30、45、60、75日龄各屠宰4头,测定其心、肝、肺、脾、胃、肾重量以分析其早期内脏器官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75日龄前是早期姜曲海猪内脏器官(心、肝、肺、脾、肾、胃)的长势重点。肾、心和肺属于早熟器官,而其它器官则相对晚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兔急性病毒性出血症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作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病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死前尖叫、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张,鼻孔流出泡沫样血液。病理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出血及实质器官心、肝、脾、肾等淤血、出血及水肿。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心、肝、脾、肺、肾等实质器官变性、坏死,间质淤血、出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特征,在心、肝、肾、肺等器官内形成微血栓。  相似文献   

12.
以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南江黄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肝、肾、心、肺、背最长肌、半膜肌、皮下脂肪中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黔东南小香羊ADD1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组织器官差异(P0.05),贵州白山羊表达水平以背最长肌、心和半膜肌较高(P0.05),贵州黑山羊肝内较高,黔北麻羊肾内较高,南江黄羊心内较高。心和半膜肌中ADD1基因的表达无品种差异(P0.05),肝、肾、肺、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ADD1基因的表达存在品种差异(P0.05)。结果提示,贵州地方山羊ADD1基因的组织器官表达模式不一致,且其组织器官表达水平可能存在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为样本,采用巣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巣式PCR)方法克隆出Toll样受体7(TLR7)开放式阅读框架(ORF)的全长,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绿头鸭的心、肝、脾、肺、肾、肠6个部位试样进行荧光定量分析,探索绿头鸭TLR7基因的结构和它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结果表明:绿头鸭TLR7的ORF全长3 144 bp,共编码1 047个氨基酸。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SMART)程序预测显示,TLR7具有典型的胞内功能区、跨膜区、胞外区。同源性分析表明,绿头鸭TLR7与鸟类同源性最高,与哺乳类、两栖类、鱼类形成明显分支,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荧光定量显示,TLR7在测试部位都有分布,在脾中最高,肝、肠次之,肺、心最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相似文献   

15.
选择民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式分析两个品种1~8月龄组织器官的早熟顺序。结果表明,民猪脂肪沉积较早,在2.5~6月龄间沉积大量的脂肪,生长发育全期腹内脂肪的沉积能力突出,而长白猪在6月龄后沉积脂肪速度加快;两个品种各脂肪组织占胴体比率在6~8月龄维持不变。民猪肉、脂、骨、皮早熟性顺序为:骨骼>肌肉>皮肤>脂肪,而长白猪为:骨骼>皮肤>肌肉>脂肪;两品种猪脂肪组织早熟性顺序均为:肠系膜脂肪>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大网膜脂肪。民猪内脏器官早熟性顺序为:小肠>肾>胰>肝>脾>肺>心>胃>大肠;长白猪内脏器官早熟性顺序为:小肠>肾>肝>胰>心>脾>胃>肺>大肠。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对延安地区南部稍林地带的土壤、饲草、水、缺钴乏瘦羊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属钴、硒缺乏区,缺钴羊的发病率为15%~35%,临床表现为被毛粗乱,易折断、干瘦、倦怠、生长停滞、体质量下降、贫血、流鼻、流泪、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等。血浆B_(12)降至 0.55 μg/mL,肝脏B_(12)降至 0.14mg/kg;脂肪组织和横纹肌萎缩,苍白,肝脏显著脂肪变性,心肌纤维萎缩,肝、脾、肾、肺等器官有明显的含铁血素沉着。肌注维生素B_(12)(270μg/只)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广州市郊鸡场分离出一株ILT病毒,暂定名为G_(80)株。经CAM(鸡胚绒毛尿膜)和CEKC(鸡胚肾单层细胞)连续传13代之后,对鸡的毒力已减弱,以此减弱毒株经鼻眼途径免疫鸡只,每鸡接种0.3ml,测得其最大安全浓度(LD—O.max)为10~(4.95)EID50/0.2ml以上,获得100%保护的最小有效浓度处于10~(3.25)和10~(3.75)EID_(50)/0.2ml之间(相当于最大安全浓度的1/28~1/15),取其不致引起任何临床反应的浓度10~(2.25)EID_(50)/0.2ml(相当于最大安全浓度的1/500)对鸡免疫,保护率为16/21(76%)。免疫发生期短于4天,能产生同居感染和接触免疫,但不会引起IIT的临床症状。经鸡体连续通过5代证明毒力稳定。本弱毒株可进一步进行其它有关试验和大田试验,以评价其作为疫苗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汞暴露对草鱼脾和肾脏器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占才  牛景彦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810-811,814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汞离子浓度下的草鱼脾和肾的脏器系数变化。结果显示,脾脏器系数表现为暴露1 d时,0.7 mg/L处理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暴露5 d时,0.5 mg/L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7 mg/L处理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暴露12 d和21 d时,0.5 mg/L和0.7 mg/L处理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器系数表现为暴露1 d和5 d时,各处理组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暴露12 d和21 d时,0.7 mg/L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汞离子污染对草鱼脾和肾有毒害作用,脾对汞离子污染较肾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变异毒株的致病特点,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对临床感染病例的肺脏、脾、肾、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病理结构变化的观察。PRRSV变异毒株的病理损伤以间质性肺炎和全身性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伴有肝、脾、肾、心脏、胃和肠等器官的变性坏死;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结及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被不同程度的感染,并含有大量病毒包涵体。研究表明,PRRSV变异毒株的组织嗜性与中国典型毒株ch\|1a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变,其感染会引起全身性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肌注的方式,给药浓度lOmg/kg,并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初步研究了恩诺沙星在乌鳢体内的代谢规律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消除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在血浆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8.5%~91.3%,在肾、脾、肝、肌肉组织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2.1%~87.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0.O1mg/kg。恩诺沙星在乌鳢体内肌注给药后,血样中浓度快速升高,2h左右基本达到顶峰,然后再缓慢降低;在肾、脾、肝组织中,9~12h浓度达到顶峰,其中依次为肾〉脾〉肝,5d后还有2~4mg/kg的残留;肌肉组织中较其他组织浓度升高稍缓,在18~24h达到顶峰,但是在29d还有浓度0.05mg/kg左右残留。肌注给药后0.5h在样品血浆中、2h在肌肉组织中就能检出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且环丙沙星的浓度在血浆中24h内在O.1-0.4m非g范围内波动;而在代谢组织肾、脾、肝中环丙沙星浓度慢慢增加,在12h达到峰值,5d内浓度明显,29d检测不出;肌肉组织则浓度慢慢增加,5d达到实验最高浓度0.36mg/kg,29d时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