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引种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黑杨派南方型8个无性系的引种试验进行了总结。主要考察了高,径,材积冠幅和抗病能力,应用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参试无性系划为3个等级,确定了适宜江西省江,湖冲积滩地推广的优良无性系,处于第1级的S1-8和725,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1-72杨提高32.6%和30.2%,且有较好的抗病性能,处于第2级的50、710、55/56和S1-6,它们的材积生长量比I-72杨提高17.6% ̄21.7%。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引入27个杨树新无性系,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有9个无性系生长量显著超过I-69杨。其适应性,抗病虫害等特性也优于I-69。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引入27个杨树新无性系,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有9个无性系生长量显著超过Ⅰ-69杨。其适应性、抗病虫害等特性也优于Ⅰ-69。  相似文献   

4.
通过8个无性系的引种试验考察了其高、径、材积以及冠幅生长情况和抗病能力,应用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参试无性系划分为3个等级,确定了适宜江西省江、湖、冲积滩地推广的优良无性系。处于第一级的S1-8和725,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I-72杨提高32.5%和30.2%,且有较好的抗病性能;处于第二级的50、710、55/65和S1-7的材积生长量比I-72杨分别提高17.6% ̄21.7%。  相似文献   

5.
对从土耳其和意大利引进的15个系号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无性系,采用常规方法分别在济南、高唐和莒县进行了引种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307一26及PE-19-66杨生长表现突出,在高唐沙壤质潮土地上,5年生林木单株材积分别为0.2017m ̄3和0.1794m ̄3,超过中林28杨102.7%和80.3%。这2个无性系均具有容易繁殖、早期速生、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建议在山东省欧美杨栽培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菌抗性及菌株变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个青枯菌菌株,对7个木麻黄无性系作接种测试和菌株兔血清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对青枯菌的抗性以水平抗性为主,也存在垂直抗性;3个菌株致病力顺序与其来源无性系的抗病力顺序相一致,菌株对来源无性系接种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显示了寄主与病原物相关变异的迹象。从同一地点不同无性系分离的菌株,存在抗原──抗体差异,表明在高抗无性系的选择压力下,青枯菌可能发生变异,而形成能克服特定抗病无性系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5个黑杨无性系花粉的采集及贮藏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个黑杨无性系开花散粉过程的观察及花粉贮藏后的生活力测定,表明:S.307-26、PE-19-66、PE-3-71无性系的花粉量多,生活力强,在0℃~5℃的条件下冷藏1个月,仍有较大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前期选育的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 6个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在福建寿宁、广东东源、广西钟山开展区域性试验,通过测量生长与精油性状发现,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和树冠截面积)、鲜叶含油量和精油中4-松油醇占比在无性系水平上以及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精油资源林培育中无性系遗传特性与生境适应性均很重要。6个无性系精油中的4-松油醇占比均超过30%,即达到国家标准GB/T 26514-2011要求。综合选择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广西钟山适宜推广无性系YHB1、YHB2、 YHB3,福建寿宁适宜种植无性系YHB1和YHB2,广东东源适宜发展无性系YHB1、YHB2、YHB3和YHB4。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种源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海南和福建三省选试验点,对木麻黄3个树种,48个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生长量普遍优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普通木麻通C-1,C-3,14233和细枝木麻黄13513等种源在3个试点均生长良好,但14233和C-3抗风性较差,林木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差,而细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S307—26及PE—19—66杨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土耳其和意大利引进的15个系号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无性素,采用常规方法分别在济南,高唐和莒县进行了引种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307-26及PE-19-66杨生长表现突出,在高唐沙壤质潮土地上,5年生林木单株材积分别为0.2017m^3和0.1794m^3,超过中林28杨102.7%和80.3%,这2个无性系均具有容易繁殖,早期速生,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建立在山东省欧美杨栽培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收集的52份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了13个表现较好的用材型无性系,通过苗木培育与造林试验,对木麻黄各无性系的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木麻黄各无性系间除枝下高外,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重复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粤703、惠86和龙7三个木麻黄无性系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可作为用材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抗星天牛无性系营造试验及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连续多年发生木麻黄星天牛危害,2~5年生幼林尤其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台湾、广东以及福建东山和惠安等地的7个木麻黄无性系,并以平2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龙7和台山木麻黄两个无性系抗星天牛危害最轻,分别仅有1%和2%。湛江1和湛江2两个无性系表现一般,分别达到12%和16%;惠41、抗风6、粤703和对照的平2四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平均达到27.75%,因此在星天牛危害的重灾区不宜应用惠41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4.
陈养根 《防护林科技》2005,(5):32-33,86
通过福建中部山地引种木麻黄造林试验,5 a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与实生苗造林保存率都较高,分别达到98.15%和96.8%,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采用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明显优于木麻黄实生苗的生长速度。前者比后者三项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增加25.0%、26.5%和94.2%,差异较为显著。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造林,其林木干型通直、冠幅大、林相整齐;应用实生苗造林,个体分化较大、生长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湛江市2个不同类型的立地上进行木麻黄无性系选择试验,调查分析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和抗逆性。结果表明: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东里6、南山杂2和南山2无性系优于对照,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的沙质砖红壤立地造林。东海林场的105、东里12、东里6、平2、南山杂5和东里10无性系优于对照,适于在沿海滨海沙土立地造林。在不同造林地表现均优的只有东里6,其生长表现最好,适应范围最广,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速生木麻黄无性系筛选及水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Forst)抗青枯病无性系平20-4、P10-33、501、601、A13、503为材料,以生长量中等的无性系106为对照,开展速生木麻黄无性系筛选试验,筛选出2个速生无性系601和501,9.5年生时,其树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4.43%和23.62%,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32.24%和31.14%。以无性系P10-33嫩枝小段和12 cm长的末梢嫩枝进行水培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培育出适于造林用的木麻黄苗木,前者培育的苗木数量是后者的10倍。  相似文献   

17.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水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不大,方差分析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遗传参数来看,3个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均为中等,分别为0.486和0.557,方差分量也不大,分别为66.06%、69.27%,苗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其值为14.23%,而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为18.22%,利用苗高和地径指标对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进行比较,不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2)不同无性系在侧根数、主根长、总干质量/总鲜质量等指标上均未达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不大,仅为25.26%、13.70%、9.28%;但在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指标上达极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较大,达46.42%。从苗木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遗传变异分析,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丰富和增加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新材料,引进木麻黄新无性系进行育苗与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的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9%以上;现有保存率也均达到95.5%以上,说明新引进的木麻黄无性系都比较适宜新的生态环境。试验还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之间最主要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处于快速成长水平,真正的竞争才开始,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使用WFT接种法、喷雾法接种法测定尾叶桉无性系抗青枯病和焦枯病性能。测定的10个无性系结果表明,只有GLU4为抗病无性系,其青枯病和焦枯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和2.67%。综合评价抗病能力排序前两名的无性系是GLU4和GLU1。培育GLU4和GLU1苗木在4个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区域进行造林,其自然抗病结果:抗病GLU4在高风险发病区和中风险发病区几乎没有青枯病和焦枯病病情发生,GLU1在高风险发病区栽培,两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3.07%和24.69%,而在中风险发病区两病的发病率分别只有0.028%和0.0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