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集锦     
《食用菌》1993,(4)
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生料栽培平菇,成败的关键在发菌,而发菌的成功在于防止杂菌污染。目前对杂菌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一)选择新鲜培养料棉子壳是栽培平菇的优良原料,但一定要选新鲜、短绒多的棉子壳。淋雨受潮、变质的棉子壳不能用。因这种棉子壳带有大量杂菌。棉绒多的棉子壳栽培菇类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栽培形式多样,早春利用日光温室间的露地进行平菇阳畦栽培,是一种菌、菜、生态效益互补的栽培形式。 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阳畦与室内栽培过程中的发菌情况、杂菌感染情况、生物效益及栽培周期的观察对比,对阳畦栽培形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生料栽培平菇防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慈桐 《食用菌》2002,24(5):33-34
生料栽培平菇,培养料不需高温灭菌,既节省能源、劳力,又阵低了成本。但杂菌污染机会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杂菌污染,造成严重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套用生料栽培平菇防治杂菌污染的措施。1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1.1 培养料的选择 生料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1.2 阳光暴晒处理 培养料在使用前,要置阳光下暴晒2~3天杀菌。笔者曾进行原料不暴晒、暴晒2天、暴晒3天后栽培试验,结果发菌时期杂菌污染率分别为14%、5%和2%。证明原料经暴晒2~3天栽培,杂菌污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塑料大棚生料立体栽培平菇,是我地区目前普遍采用的一项新技术.与阳畦栽培相比,它具有占地少、栽培条件易控制、产量高而稳等优点,可使菇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有许多菇农在栽培中由于不能预防杂菌污染,往往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通过二年大棚生料立体栽培平菇试验,尤其是选用单个巨型塑料棚(长×宽×高为60×11×3m)栽培2.5万公斤棉子壳生料平菇,摸索出一套有效预防杂菌污染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和菌种在石家庄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杨春鹏 《食用菌》2014,(5):57-57
<正>平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广、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平菇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夏季;栽培场地、栽培方式均不严格,利用冷棚、暖棚、防空洞均可栽培平菇,可以用塑料袋栽培,也可以用阳畦栽培。平菇栽培以其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而备受广大菇农青睐。从栽培到出菇结束总计约四个月左右,生物学效率一般都在80%~120%。生料栽培平菇,虽降低了投入,增加了效益,但时常会因管理不当,造成杂菌污染,致使产量、效益明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平菇是平菇栽培常见的栽培模式,由于日光温室内长期栽培平菇,使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数量逐渐增加,导致平菇栽培污染率上升、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平菇采收后废弃菌袋处理及清理温室需要消耗部分人力、财力。采用平菇、茼蒿轮作的生产模式,既能控制温室内及土壤中有害杂菌的数量,减少杂菌污染、预防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三十烷醇在平菇生料栽培中抗污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料栽培平菇、杂菌污染培养料是菇农最棘手的问题,轻则减产,重则无收.在栽培中,为了防止和减少杂菌的污染,多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灭菌药剂.这些药剂对菇体或多或少留有残毒.长期食用,易造成慢性中毒.寻求无毒或少毒灭菌剂是从事食用菌研究和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1996年~1997年,我们先后二次开展三十烷醇在平菇生料栽培中抗污染作用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平菇易染杂菌,主要是霉菌。防止平菇污染杂菌的措施,主要是在配料时把好消毒关,如拌料时加适量石灰,播种时加大菌种量,加快菌丝发育,抑制杂菌生长;发菌丝时将塑料布封严,隔绝同外界环境接触,或在低温条件下防止杂菌感染等。尽管防止污染的措施很多,但气温高时,难免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9,(6)
<正>平菇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成功的一项栽培料绿霉污染控制技术[1]。当时,以棉籽壳为原料栽培平菇,用多菌灵来抑制杂菌孢子萌发和生长,其效果受杂菌基数、温度的影响很大。越夏存放的棉籽壳中杂菌种类多、基数大,若发菌时气温偏高或发菌垛内高温,提高了料  相似文献   

11.
平菇生料栽培中很容易发生杂菌污染,主要是一些竞争性杂菌,如木霉、青霉、毛霉和根霉等最为常见。目前,有不少防治杂菌污染的方法报道,但是在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杂菌污染,无论是采用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栽培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是防治杂菌污染,污染平菇的杂菌很多,其中尤以绿色木霉菌发生最普遍,另一种粘菌则会造成毁灭性为害。为了能有效地控制这两种杂菌的发生和对其进行防治,1989年到1990年,我们进行了平菇杂菌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3.
用罐头瓶制黑木耳菌种,污染杂菌后一般当作废料抛弃,为了变废为宝,笔者将其经一定处理后进行阳畦栽平菇和榆黄菇,获得了较好的效益。现简报如下: (一)废料处理将杂菌感染料摊放于水泥场地上,在阳光下曝晒后敲碎直至晒干。  相似文献   

14.
当前栽培平菇日益广泛,为了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除选用优良菌种,实行科学管理外,对培养料的消毒灭菌,防止杂菌污染是个关键问题。从各地情况看,主要有熟料栽培及生料栽培两种。熟料栽培通常是经过高压灭菌或土法蒸熟,手续繁杂,成本较高,很不利于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个体农户种平菇。目前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有培养料用石灰水浸泡、拌入千分之二多菌灵、原料发酵及直接播种等方法。其用种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防止平菇培养料污染杂菌,这是每个栽培者所关注的问题。为寻求一种简易而经济的解决方法,笔者借鉴日本科技人员最近研究发现的将柑桔类果皮溶剂加入饲料中,具有高度的防腐作用这一科研成果,将它应用于平菇生料栽培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防污染和增产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生料栽培平菇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接种后7~15天内有效地防止霉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经常污染菌块的霉菌是木霉、青霉、黑曲霉、链孢霉和毛霉等,这些霉菌在雨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易污染菇床,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块表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抑制其生长。有时整个料块、整个菇床、甚至整批栽培料,都会由于严重污染杂菌而报废。因此,防止霉菌污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县从1981年开始推广阳畦栽培平菇,近几年每年的投料量(棉子壳)在700吨左右.虽然平菇对生活条件要求不很严格,但每年都有部分菇农栽培失败.现将其失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一)菌种块发黄,菌丝萎缩产生原因:①栽培期气温高,畦面覆盖物薄,料温长时间超过40℃.②高温季节栽培,料厚或料堆制发酵未达到要求,播种后培养料继续升温发酵.③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床地发生食菌丝的螨类.防止措施,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料面整成龟背形,料床内要开沟,畦面覆盖物要厚一点,高温期中午要进行喷水降温.一般培养料不需堆制发酵,对培养料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1杂菌对平菇的危害伊通县有十几年的平菇栽培历史,规模较大,效益可观,但在生产中,每年都会有些农户因杂菌污染而导致减产甚至局部绝收现象。在杂菌污染中以绿霉  相似文献   

19.
高温平菇栽培处于夏秋季节,气温高,杂菌污染机会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杂菌污染,造成严重损失。我站经过多年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一套高温平菇栽培防杂措施。1栽培季节安排经我站栽培实践证明,接种时间应掌握在6月初为宜。6月初接种即可充分利用6月份气温较低(28℃以下)进行发菌,又可适时上市(7-9月)提高效益。接种时间过迟,将使发菌期处于高温季节(32℃以上),发菌时间延长,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0.
罗光雄 《食用菌》1992,14(2):34-34
栽培平菇经济效益显著,但熟料栽培投资大,且费工费时;而生料栽培极易污染失败,产量不高.笔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简易、快速、省工、无污染、产量高的生料栽培法,现系统介绍如下:(一)挖建双排阳畦此阳畦不同于一般阳畦.畦地要求地势高爽,排水方便,周围宽敞,北面能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