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从速测网络、速测制度、速测人员培养、检测数量及促进蔬菜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回顾了1999~2008年的10a间,上海市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今后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发挥农药残留速测体系在蔬菜安全监管中的作用,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采取各级负责制,建立健全了区、镇、村、场4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网络,并不断扩大速测覆盖面,确保闵行区地产上市蔬菜的质量安全。该文介绍了闵行区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概况和加强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的举措,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公害蔬菜”工程的开展,蔬菜上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倍受关注,各种速测方法应运而生。为更好地确保人们健康,打造“绿色市场、放心消费、和谐万家”的目标,必须加强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监控。本文对农药残留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上海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在面临蔬菜生产安全监管新形势下的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确保蔬菜食用安全最直接、最有效、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也面临着新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使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蔬菜作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用农产品,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岭市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站从2002年开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比较普遍、用药比较频繁的5~11月份,对全市主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太平街道菜市场的蔬菜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2002~2003年对抽检的样品先通过速测筛选,对速测不合格的样品再进行气相色谱定量检测,确定其残留超标的农药品种和残留量;2004年,针对速测仪器只能检测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是否超标,而难于检测蔬菜生产上使用比较普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是否超标的问题,在对所有抽检的蔬菜样品通过速测的同时,均进行气相色谱定量检测.本文现就我市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状况、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剖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一直以来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仅仅依靠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监管的需要。本文概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在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酶抑制法、化学速测法、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法、近红外光谱法及拉曼光谱法等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技术,阐述了各自的检测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并对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是蔬菜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住市民吃上安全菜、放心菜的最后一道关。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上海菜区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把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工作做得更深入、更规范,是摆在广大蔬菜科技人员面前的一项  相似文献   

8.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从原理、操作方法、检测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全面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抑制率小于70%为合格产品,大于等于70%则为不合格产品,并就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种携带方便,能快速检测果品、蔬菜中超标残留农药的仪器———“果品、蔬菜残留农药快速检测仪”,日前通过了天津市质监局组织的检测和考核,现已投入批量生产。该仪器可对果蔬中超标的农药残留量快速进行检测。据悉,该仪器采用先进的速测技术,在1h(小时)内能够准确地对20种果品、蔬菜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两大类60余种的农药残留程度做出判断,并通过数据采集盒与计算机相连,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四台设备,每台设备可同时检测两个样品。天津制造出果蔬农残快速检测仪  相似文献   

10.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最突出的依然是农药残留问题,为有效控制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各级政府花了许多财力、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各层次的检测机构,其中以各种速测方法为主的基层检测站发展尤为迅速。由于速测方法具有价格便宜、检测速度快、轻便灵活、易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地自检、市场准入检测、基层农业部门抽检及工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闲置的哈密瓜大棚,对15个豇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源豇豆和农家乐373油白豆角2个品种在三亚春季设施栽培条件下,表现产量高、耐热性和抗病性强,适合三亚地区甜瓜地轮作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有66个种,约118个种下分类单位(变种、变型),我国有62个种.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14种氨基酸.尤其Vc含量,每100g鲜果肉中可达到90~420mg,享有"Vc之王"的美称.猕猴桃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还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随着猕猴桃栽培的进一步兴起和引种工作的进行,良种苗需要量急剧增加,而采用常规繁育方法周期长、成活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猕猴桃成为重要的良种繁育途径.此外,组织培养也是生理生化和遗传研究必需的基础技术,原生质体融合、重组DNA遗传转化等都必须在组培再生技术相当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随后,更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影响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因素,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应用等方面就近十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蔸子移栽至有机土和普遍土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有机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同期移栽、同期采收的3年生普通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而不同栽培方式芦笋嫩茎采收的经济系数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4.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6.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种子保存,常规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长期稳定保存种质的方法,能减慢细胞代谢和完全抑制生长,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技术要点和主要优点,以及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性质、预处理、冰冻保护剂种类、降温方法、解冻方法以及解冻后处理等,并对今后果树种质保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早春大棚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旱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晴天时,甜樱桃日光温室上午8~10时为气温升温阶段,11~13时为气温高温阶段,14~16时为气温降温阶段。昼间地温变化幅度为2.3℃,连续晴天时日平均地温上升约0.3℃。阴天时,日光温室气温和地温均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连续阴天日平均地温下降幅度较大,是连续晴天温度上升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