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垄海种,在我县有很长的历史。文化革命前,我县西北地区和平原某些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它具有保水、保肥、保土、抗旱、抗涝、抗倒伏、通风、透光、增产潜力大,适合农业机械作业的特点,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一九六六年全省曾在复县召开玉米大垄现场会,推广这些经验。近两年来,在玉米大垄海种的基础上,搞了深中耕试验,增产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进行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中耕深松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深度的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系的风干重量都明显地增加。深松在0~40 cm的土层内,各处理的土壤容重比一般耕法均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与处理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处理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至40 cm土层以下,其作用不明显。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玉米种植适宜中耕深松。 相似文献
3.
4.
5.
<正>110cm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是利用大地块,发挥大机械整地、耕作方面的优势,配合先进农业技术,全面提升玉米种植科技含量。玉米110厘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38-40 cm小行距比大双覆30 cm小行距利于缓解垄内苗行间争光压力,抑制倒伏,垄内受光环境的改善利于个体增产,70 cm大行距与传统垄作基本对接,宜于中耕,同时获得了比传统垄作更好的垄间边际效应。在应用耐密抗倒伏品种的前提下,通过"扩垄、增行",寻求"行间适度加密" 相似文献
6.
7.
8.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占粮谷作物面积的40%左右。解放后我县玉米的种植形式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革;合作化时期玉米与大豆混作;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玉米、大豆间作;近几年来推广矮秆杂交种改为“一堂清”小垄密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由小垄密植又逐渐改为大垄栽培。从1975年大面积试种到1977年全县大垄玉米已发展到4万亩,1978年达到8万亩。近年来大垄玉米充分显示了抗灾增产的优越性。金星公社种植16000亩大垄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中耕深松对土壤蓄水及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应用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1HS-1.2型中耕深松机,在位于阜新县他本镇马蹄营子村的国家“863”项目试验基地进行了玉米中耕深松试验,通过深松前后土壤含水量变化及玉米长势的对比,研究了中耕深松对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以及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耕深松后土壤的水分含量比未深松土壤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中耕深松后玉米根系的根长明显大于未深松根系的根长,中耕深松后玉米的产量每公顷增加幅度为21%. 相似文献
12.
13.
14.
风沙半干旱区中耕深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十年九旱,全年平均降水为432mm,70%集中在7~8月份,由于植被少降水后地面径流严重。在苗期采取不翻转土层进行深松土壤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水入渗,接纳伏雨,增加土壤水库容量是个好办法,但在风沙半干旱区,苗期深松是否增加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深松整地对玉米生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整地比未深松整地,田间持水量提高8.4%,土壤容重降低0.06g/cm^2,土壤孔隙度提高2.4%,平均每亩增产7.3%。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深松整地对玉米生育的影响,2009年我们落实了相邻地块,采用同一品种,同一栽培模式,进行了生育周期的跟踪调查,进一步了解深松整地耕层土壤的理化性状对玉米播种、出苗、生长发育、乃至产量的影响,为推动提高整地质量、促进增产增收配套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深松整地对玉米生育的影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整地比未深松整地,生育进程提前2~3天,田间持水量提高8.4%,土壤容重降低0.06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2.4%。平均每亩增产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