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种子产业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对近五年来种子加工技术发展情况调研与归纳,分析种子加工技术现状;结合种子产业的发展要求和制约种子加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种子加工技术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淮安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分别从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集群培育的角度,对种子种苗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这三类重点产业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发展建议.简析了该示范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信息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内外及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肃省向日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甘肃省种植与推广向日葵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亲本材料的收集与品种创新力度,提高向日葵育种水平;建立健全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机制;规范种子销售市场,大力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等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种子健康度、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子产业的发展,种子的储藏、加工和调运规模不断加大,种子检测量也随之增加,急需快捷简便的种子发芽试验方法.标准的发芽试验虽然准确可靠,但也存在需要时间长的缺点.作为水稻种子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种子生活力、健康度和发芽率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具有一定生活力的健康种子才能发芽并最终成苗.种子的健康度和生活力都有简便成熟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它们与种子发芽率的相关性,以便为在特定情况下用这两个指标了解种子发芽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种业机械化是种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涵盖品种选育、品种试验、制种生产、种子加工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为了系统梳理中国种业机械化发展成果与存在问题,有效推进种业机械化发展、促进种业现代化建设,该文从田间试验机械化、制种生产机械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等方面阐述了国内种业机械化现状调研情况和国际种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分析了中国种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种业装备企业普遍规模小、装备差、科研投入少,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装备功能有待扩展、结构设计有待优化、现代化控制水平有待提高等;提出了种业机械化研究重点:1)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2)主要农作物制种生产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3)主要农作物种子低损高效精细加工技术集成研究。指出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是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种子工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种子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论述了中国种子工程的特征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具有优秀生物学特性和优良种植特性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工程学手段和农业经济学原理以及其它现代科技成果,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整体。通过系统构成分析,提出了实施建议,并对实施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对板栗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板栗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培育抗病虫、易脱粒脱皮、丰产品种,研发板栗营林、采摘、加工机械,开展板栗组分分离、分析与产业化加工研究攻关,引入减熵化技术推进板栗产业持续化发展等板栗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茶叶生产加工对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克服传统"看茶制茶"弊端,客观、快速、无损的智能分级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综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以及对茶叶外形、颜色和纹理等指标进行分级、监控和预测的研究情况,探讨其在茶叶加工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槟榔初加工干燥产业为调研对象,对槟榔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思路和建议,以及加工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对槟榔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视角下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加工业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对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加工企业考察的基础上,该文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了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因素。第一产业中,基于订单农业的纵向合作模式发展不足,高效、专用、集约、规模的马铃薯种植体系尚未形成。第二产业中,马铃薯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层次低、废弃物利用不足、产能季节性过剩、加工设备周期性闲置等问题,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管理理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第三产业中,物流成本、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金融支持力度、汇率变动和贸易控制措施对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为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涉及马铃薯加工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种植者对政策的响应会促进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科研院所在政策的指引下会投入更多力量研究主粮化相关的技术和政策,从而为马铃薯加工业带来改变。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接受程度会随着主粮化战略的实施而增强,是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动力。政策方面,现在发展的关键是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到实处,给予马铃薯主粮的待遇并进行相关农业生产补贴。给予马铃薯加工企业必要的扶持,同时增加马铃薯主粮化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技术保障。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推动古浪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对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力度;提升中药材深加工水平;完善中药材销售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油菜种业生产基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油菜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推进油菜种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油菜种业检疫监管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主体、突出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水平提升建设、种薯监督管理、品牌打造及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种子到达最终农户的总成本费用为基础,分析了运输费用对加工厂生产规模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了运输费用的计算公式,利用对总成本费用求极值方法确定加工厂的经济规模和最佳服务半径,推导出种子需求密度、加工厂的固定成本以及单位运输费用是影响加工厂经济规模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经济规模与各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为今后确定加工项目的经济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甘肃省杏产业健康高效发展,通过总结“十三五”甘肃省杏种业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分析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发展定位和指导思想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加强杏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杏种质资源深入评价和种质创新、重点培育杏优良新品种、开展杏新品种联合区试、加强品种保护及加快成果转化5个方面指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的研究重点。最后从稳定经费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科研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杏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甘肃核桃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进程,优化整合核桃种业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对甘肃核桃种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了核桃种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核桃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科研方向以及发展保障措施。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核桃种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甘肃桃产业健康高效发展,通过总结“十三五”甘肃省桃种业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分析了“十四五”甘肃省桃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发展定位和指导思想两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桃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加强桃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桃种质资源深入评价和种质创新、桃优良新品种选育、桃新品种联合区试、坚持品种保护及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指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桃种业的重点科研方向。最后从稳定经费支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育繁推联合体”的发展;加强果树种业人才培养,稳定果树育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甘肃省桃种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Hydrophobic cyclic peptides, termed cyclolinopeptides, found in flaxseed are known for their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occurrence of cyclolinopeptides in flaxseed fractions and products produced by aqueous processing and cold pres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yclolinopeptides in flaxseed was determined after processing of flaxseed by various industrial and laboratory processes. Extracts of the water-soluble mucilage did not contain cyclolinopeptides. The cotyledon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yclolinopeptides, whereas seed coat had lower levels. An oil body fraction separated from seed after homogenization in water, followed by centrifugation,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yclolinopeptides of the fractions produced by this method. Further washing of the oil body fraction led to a loss of cyclolinopeptides. When oilseed was extruded using an expeller press, cyclolinopeptides were found in greater concentrations in crude oil and the solid sediment present in the oil fraction than in meal or the unprocessed se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yclolinopeptides in crude flaxseed oil immediately after pressing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flaxseed oils purchased from a retail outlet. The effect of oil refining treatments on the removal of cyclolinopeptides was also tested. Acid degumming using aqueous H(3)PO(4) removed cyclolinopeptides from crude flaxseed oil. Alkali refining was less effective as this treatment failed to remove all peptides equally. This work illustrates ways that cyclolinopeptides may be extracted from flaxseed oil that could be developed for large-scale industrial extraction. The ability to extract cyclolinopeptides on a larger scale would allow faster exploitation of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molecules and provide the flaxseed industry with value-added co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