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里最高层次的教育,对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概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并在分析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农科院校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实际和我国农科院校需求,依托“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平台,从培养过程、评价体系、质量控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探索出宽口径、重实践的以“农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平台的创新性培养模式。经实践检验,该培养模式具有投资少、效果好、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模式可复制的特点,表现出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学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本科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科教融合提升资源环境类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依托企业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创新平台等有效措施,旨在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任,而高层次人才最基本、最关键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因而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学生、院校、导师以及社会等维度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从国家政策、学院制度、资金筹集、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该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统计学人才培养实际情况,阐述探讨资源环境类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现实意义,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与内容,并将其赋予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总结出开展资源环境类统计学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与要求。  相似文献   

6.
联合培养模式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破解涉农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十年来对涉农专业研究生与校内不同重点学科、校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等进行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已有创新能力的研究表明,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虽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以农学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因此,适应现代农业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农学类研究生人才,就必须对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及其提升策略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创新的实现,关系到全球化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成败。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农林类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难题。本文概述了农林科学及其研究生的特点,从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并对其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方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农学类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之一,为地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支撑。然而多数此类高校在生源、经费来源、培养条件等方面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是各地方高校努力探索和致力于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适合的导学团队、系统的文献研读、新理念的科研平台、科学安排Seminar组会及研究生适度参与助教工作等几个方面,结合课题研究及自身情况分析,阐述了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水平快速提高的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应肩负起农学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我校实际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和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大体可划分为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由于各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不同,采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应不同:人文社科和理学类等学科,适合通过学徒式或者是教学式培养模式培养研究型人才;经济、农学、医学类、计算机等学科专业领域适合通过协作式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MBA、MPA、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的教育则适合通过专业式的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结合农林类岩土工程学科教学,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往往被教育工作者忽视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旨在为农林类院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为例,文章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开展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需要的条件和国际化培养的主要形式。结合“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项目”的具体实践,文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大学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4条成功路径。该文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提出了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国家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本研究基于27所高校215份问卷调查,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知识面较窄,知识储备单一和个人创新自学能力不足,是限制当前农学类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关键因素。思政教育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端创新人才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97%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对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帮助,且更倾向于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我校实际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和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余慧  傅琼 《河南农业》2023,(15):9-10
近年来,疫情影响叠加世界局势动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分析了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现状,阐述了影响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深化研究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条件下,研究县域工业发展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将对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县域工业发展模式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9.
齐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12-8113
介绍了农业环境资源现状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内涵,指出环境诉讼是农业环境资源的重要保障,并就起诉人的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担、诉讼费用的分摊、救助额度与就济方式的确定问题建构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投入不仅仅是在资金与技术上方面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与农业发展密切有关的优质人才资源的引进和使用。单纯靠资金与技术的投入,而没有能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致富的农林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三农"问题依然难以得到全面解决。故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层次农林类研究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