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性大学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解剖学是农科院校畜牧学及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公认具有知识点杂乱、枯燥乏味以及难于理解掌握等特点。在综合性大学农科教学改革进程中,如何探索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与通识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适应农科专业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综合性大学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推动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深度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思维是衡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大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提升其他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有极大的益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针对目前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进行了探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教学模块和学生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76-279
农业生产变革的产生,是农业生产与新兴技术结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农业已进入到4.0时代,乡村振兴、两山理论也对中国涉农学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新农科"建设应运而生,"新农科"建设着力于推进农业学科与其他新兴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拓展传统农业学科的内涵,对于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栽培类课程教学团队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推进了相关课程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植物栽培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学》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课程思政教学主线,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畜牧科技人才为育人目标,确立了“思政引领,分类融合,多元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构建融合式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分类导向和实践技能的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考核体系的多元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抓手,挖掘思政元素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畜牧专业人才,促进民族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全面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梅  周杰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77-178
理论力学是农业类工科院系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开展教学实践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开展理论力学教学以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重点包括以教材选建为目标,优化面向21世纪的理论力学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强化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建设,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增进互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建设适应国家开放大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经验丰富、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开放大学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本研究运用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分析了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构成原则。初步提出了该教学团队应由团队带头人、主编、参编和主讲、教学设计专业人员和课程管理员、核心与骨干教师、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及组织联系教师构成,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应有相应的分工与权限。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农业栽培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整合了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改革了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遗传学是农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与作物遗传育种系列课程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交叉性.为促进特色应用型大学中农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首先分析了遗传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知识体系优化、教学策略更新、思政教育改革、个性化教学探索等方面对遗传学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优化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业工程训练是农类院校学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学生农业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和工程的结合尤为紧密。以食用菌工程训练课程为例,介绍了实施农业工程训练的必要性及农业工程训练的现状;提出了食用菌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理念,并阐述了食用菌工程训练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内容、评价体系、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新农科人才培养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将农林专业教育与都市型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以适应北京市都市农业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因此,需要对准新标准,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调整。注重将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响应新需求,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基础课程是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创新能力这种上层结构矗立所赖的坚固基石。力学课程作为农业院校中涉农工科专业的大类基础课,在农业人才培养中的根基作用发挥不充分,这是由于传统涉农专业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的。而今,新农科建设倡导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在新背景下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基础课程作用?文章以“理论力学”为例,阐述了力学学科的应用属性和交叉活力,阐明了一般力学分支中最为基础的“理论力学”课程在农业院校新农科建设中的强基固本作用,分别从课程内容的编排与讲授、实践课堂的开设以及力学类课程体系的前后呼应与递进三个方面讨论了“理论力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学教融合为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农事操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模式在农科专业好感度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提高农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是普通高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代国家教育战略需求。混合式一流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教学团队以新农科人才培养为导向,遵循“两性一度”标准,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三识、四能和五技”人才的课程目标为着力点,对普通昆虫学混合式课程进行建设。本课程将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线上系统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实现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丰富以及成绩评定方式多样。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普通昆虫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现状入手,分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国情、城乡国土空间结构与二元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最后,针对资源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问题式教学、能力导向式教学和混合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综合型创新人才作保障,这既是农业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也是农业院校新工科建设应该瞄准的方向。力学系列课程作为水利土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核心,由于诸多原因力学系列课程难以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打破力学系列课程界限、重整课程内容来构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合理知识结构,强化三基教学,注重创新性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典型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训练学生的力学思维、提升学业挑战度,实现合理增负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构建出农业院校水利土木类专业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了培养建设新农村需要的应用型兽医人才,在分析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基础上,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该文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医药学院为例,从改革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一致、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实战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院校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