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严妍  万福绪  申斓  高冬平  王国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47-5849,5854
利用2007年苏州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参考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计算公式,根据当今时代经济背景,对其中部分社会数据参数进行一定更新,对苏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初步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苏州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8.24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为21.01亿元/a,保育土壤功能价值为2.71亿元/a,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为4.87亿元/a,积累营养物质功能价值为1.72亿元/a,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为1.10亿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为6.20亿元/a。森林游憩功能价值为0.63亿元/a。  相似文献   

2.
[目的]量化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的固碳效益,为西北荒漠地区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标准样地内树木的种类、株树、胸径、高度、盖度等,由此估算出该地区的固碳价值量及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效益.[结果]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共有活立木蓄积量1.43×106m3,现存生物量2.21×106t,固定CO2实物量3.60× 106 t,折合纯C量9.81×105 t,固碳价值量2.15×108元,年均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价值为32250元/ha.[结论]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CO2和O2动态平衡、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量化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的固碳效益,为西北荒漠地区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标准样地内树木的种类、株树、胸径、高度、盖度等,由此估算出该地区的固碳价值量及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效益.[结果]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共有活立木蓄积量1.43×106m3,现存生物量2.21×106t,固定CO2实物量3.60× 106 t,折合纯C量9.81×105 t,固碳价值量2.15×108元,年均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价值为32250元/ha.[结论]克拉玛依市10万亩减排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CO2和O2动态平衡、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广东主要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碳密度数据,采用 IPCC 方法对广州市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生物量为1610.53×104 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4.82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60.94 t/hm2,乔木林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28%;广州市林业用地中森林碳储量为792.60×104 t,乔木林碳储量占85.63%;单位面积森林碳储量为26.98 t/hm2,乔木林生物量为30.47 t/hm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依赖于森林蓄积量,因此,选择蓄积量大的树种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是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毓  蔡振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22-13323
以青海省主要乔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2004~2006年青海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及森林生态系统公益资料计算了青海主要乔木林生态系统公益价值。结果表明:青海省乔木林生态系统公益总价值每年约为1.47亿美元,其中以森林气候控制的贡献最大,约占28.35%,而原材料的贡献仅为8.54%;在森林的3大效益中,生态效益的价值是经济价值的3.05倍,反映出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显著性。研究发现,各类乔木林生态系统公益总价值与其蓄积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0.744,P〈0.001),这对于简化生态系统公益价值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贵州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利用贵州省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结合贵州省连续清查资源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筛选出适合贵州省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森林生态系统(2010年)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4275.27亿元/a,每 hm2森林价值量为4.81万元/a。7项服务功能的价值大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1738.12亿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1080.18亿元/a)>固碳释氧(857.23亿元/a)>净化大气环境(256.36亿元/a)>保育土壤(228.52亿元/a)>积累营养物质(90.59亿元/a)>森林游憩服务(24.27亿元/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或数表,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必备计量工具。研建东北林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既是方法学探索,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成果。  方法  基于东北林区云冷杉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樟子松林、栎树林、桦树林、杨树林、榆树林、椴树林和水胡黄林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2 000个样地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非线性独立回归估计、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  结果  基于全部样地通过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总体平均模型,其确定系数分别为0.945、0.805和0.839,而包含森林类型参数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哑变量模型,其确定系数分别达到0.959、0.949和0.951。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确定系数(R2)都在0.86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都在3%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多数在10%以内。蓄积量模型的R2在0.876 ~ 0.980之间,MPE在0.90% ~ 1.95%之间,MPSE在5.14% ~ 11.89%之间;生物量模型的R2在0.864 ~ 0.988之间,MPE在0.66% ~ 2.07%之间,MPSE在3.61% ~ 11.60%之间;碳储量模型的R2在0.866 ~ 0.988之间,MPE在0.67% ~ 1.96%之间,MPSE在3.65% ~ 11.57%之间。  结论  不同森林类型的蓄积量主要取决于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生物量主要取决于蓄积量和林分平均高。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水平储量模型系统的可行方法。本研究所建立的东北地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其预估精度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外业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经验公式对天井山样地林分进行生物量密度和碳密度估算,并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对该样地进行碳储量价值估算评价。结果表明:(1)天井山样地林分的生物量密度为248.93mg/hm2,用生物量与碳转换系数为0.5的生物量—碳储量公式转换为林分碳密度为112.02Mg/hm2。(2)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平均值估算出该样地的碳储量价值为145277.5元。  相似文献   

9.
湖南主要针叶林类型乔木层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因此,如何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的初衷就是要对森林的这一作用做出评价.区域森林植被碳贮量的估算是研究全球碳贮量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湖南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生物量测定数据,估算了湖南省针叶林乔木层的碳贮量和碳密度,探索森林碳汇价值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似乎不相关模型的总体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 2 0 0 2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 ,研究了黑龙江省广义森林生态效益的特征及似乎不相关模型 .采用“市场化”逼近技术方法 ,在理论和技术上将森林生态效益向市场化的商品靠拢 ,研制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技术体系 (包括概念、特征、变量集、数学模型等 ) .通过生态效益补偿特征系数曲线分析 ,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基准法则 .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为179亿元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量的估计值为 18亿元 a ,并提出补偿的主体应该是国家的公共财政 .  相似文献   

11.
休宁县主要树种生物量及碳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9年休宁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休宁县的主要树种生物量、碳储量和碳汇价值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休宁县林分主要树种为杉木、栎类、马尾松、槠类和枫香,其中杉木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56.0%,占优势地位。中幼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71.0%,成过熟林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9.0%。主要树种生物量为476.92万t,碳储量为238.46万t,碳汇价值为1.5亿元人民币。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为45.30 t.hm-2,平均碳密度为22.65 t.hm-2。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密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休宁县具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改进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安吉县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并在不同情景下对项目净现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在30 a周期内净现值为19 567.52万元,年均净现值为652.25万元·a-1,单位面积净现值为13.72万元·hm-2,相比传统竹林经营增加了42.05%;项目累计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49 658 t,年均减排量8 322 t·a-1,单位面积减排量175 t·hm-2,项目减排量累计现值465.40万元,年均现值15.51万元·a-1,单位面积现值0.33万元·hm-2。在相同因素变化率的情景下,项目净现值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竹材价格>贴现率水平>劳动力价格>碳汇价格。根据研究结论,从碳汇价格、农民增收和市场环境等3个方面为更好地持续开展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相关标计量参数和指标,对乐东县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对乐东县生态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乐东县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 510 815.42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511 560.77万元;净化水质价值197 259.94万元;固土价值1 611.32万元;保肥价值(N、P、K肥)15 462.81万元;固碳价值40 312.45万元;释氧价值85 843.84万元;林木营养物质积累价值8 455.66万元;提供负离子价值15 371.24万元;吸收二氧化硫价值714.54万元;吸收氟化物价值31.43万元;吸收氮氧化合物价值55.52万元;吸收土壤重金属价值85 246.01万元;滞尘价值34 673.23万元;降噪价值17 467.73万元;灭菌价值26 207.46万元;森林防护功能价值118 634.78万元;森林保育生物多样性价值255 332.80万元;森林游憩(生态旅游)价值96 573.88万元。  相似文献   

14.
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确定的评估标准及社会公共数据,以2011年新疆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对新疆天山山区天然灌木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项服务功能11个指标,分别进行了实物量、价值量的监测与核算。结果表明:天山天然灌木林年均涵养水量为7.82亿m3/a,年保育土壤的总量为271.87亿t/a,年固碳释氧的总量为13.94亿t/a,年积累营养物质的总量为21.93万t/a。天山灌木林年涵养水源功能的总价值为87.05亿元/a,其中保育土壤功能的总价值量为18.10亿元/a,固碳释氧的总价值量为27.50亿元/a,积累营养物质的价值量为2 810万元/a,物种资源保护价值为37.84亿元/a,天山天然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约为170.79亿元/a。  相似文献   

15.
贡嘎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为研究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作者选择我国亚热带自然垂直生态系统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贡嘎山地区,应用市场价值、影子价格、机会成本等方法, 首次评价了贡嘎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涵养水源价值为71.017 5亿元,保持土壤减少侵蚀价值为2.165 7亿元,固定CO2减轻温室效应的价值为4.261 4亿元,净化空气的价值为107.033 2亿元,4项合计的价值平均每年为184.477 8亿元;最后对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通过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对缙云县公益林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缙云县公益林生物量现存总量为282.73 × 104 t,单位生物量为93.21 t·hm-2,杉木林单位生物量最高(102.61 t·hm-2),阔叶林次之(100.93 t·hm-2),灌木林最低(21.76 t·hm-2);公益林平均植被碳密度为47.37 t·hm-2;固碳释氧总量为38.59 ×104 t·a-1,总价值4.07亿元·a-1。对缙云县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图3表6参2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全国单木材积生物量模型非常重要且必要。研究中国的森林碳储量变化及其碳汇能力对于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文结合森林资源清查抽样总体和气候区差异的实际,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2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建模实测数据,分别建立区域性单木生物量与材积回归模型,利用1949—2018年间11个时间段的森林资源清查和统计数据,系统测算出了近70年全国及各个区域森林碳储量和碳源汇能力,以期揭示出70年来我国森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及对碳汇的相关贡献。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1949—2018年间,林分、疏林等森林资源碳储总量由4.509 × 1012 kg增加到8.601 × 1012 kg,增加了90.74%,其中2014—2018年期间年均增长3.09%;林分碳储量由4.38 × 1012 kg增加到7.97 × 1012 kg,增加了81.97%;林分碳密度在1973—1976年时段最低为31.64 t/hm2,2014—2018年时段增加到44.30 t/hm2,但是仍然没有达到1949年的46.48 t/hm2;各区域的森林资源碳储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华北区和东南沿海区增长较快,分别增加了145.91%和116.63%;全国及各个区域的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全国碳源汇的变化规律也与此基本相同,1981年之前,年均碳积累是负值,以碳源为主,1981年之后碳积累是正值,年均生物量碳汇0.122 × 1012 kg/a,且积累能力不断提高。林分生物量碳库在森林总碳库中占据主要地位,各期的全国林分碳储量占碳储总量的比例均在80%以上;由于我国人工林面积大量增加,碳累积增长速度很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生物量碳汇为0.04 × 1012 kg/a;天然林在1989年前虽然碳累积为负值,但自我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天然林碳汇能力持续增强,是我国森林碳逐年累积的主要贡献者。  结论  随着我国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和保护政策持续加强,同时中国现阶段以中幼龄林为主的森林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未来中国的森林碳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该林场二类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的成本数据,结合资产评估方法中的重置成本法、收获现值法、市场价倒算等评估方法对该场尖砬沟施业区进行林木资源资产估测。经评估该施业区林木资源总价值为4132.97万元,其中幼龄林311.24万元,中龄林、近熟林2988.05万元,成、过熟林833.68万元。通过此次研究探索出适合该林场各种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的方法,为整个林场林木资产价值的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武隆县森林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龙  侯元兆  李玉敏  孟祥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03-2107,2206
借鉴国内外自然资源价值评价理论和先进的价值评估方法,以重庆市武隆县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武隆县森林资源特点,以2007年为时点对武隆县开展森林资产价值核算和产品与服务价值核算。结果表明:武隆县拥有森林资源资产总值为92.05亿元,其中林地资产3.23亿元,立木资产19.34亿元,储碳资产62.91亿元,品牌资产6.57亿元;森林资源年产出总价值为34.85亿元,其中物质产品价值3.34亿元,生态服务价值30.65亿元,社会效益0.86亿元。武隆森林资源为当地乃至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市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统计年报》资料,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呼伦贝尔市Ⅲ期(1984年)、Ⅴ期(1995年)、Ⅶ期(2008年)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面积由961.39万hm~2下降至341.72万hm~2,蓄积量由78 053.37万m~3下降到24 392.02万m~3;人工林面积由10.47万hm~2增加到26.47万hm~2,蓄积量由221.87万m~3增加到1 308.55万m~3。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由2 277.91 TgC减少到637.47 TgC;人工林碳储量呈现上升趋势,由58.01 TgC增长到404.54 TgC。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趋势与森林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幼龄林的面积和碳储量最大,森林的年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随着时间推移,成熟林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碳储量和碳密度随之增加。各林型和不同龄级碳密度值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