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4月24日,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SNFA)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某些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发现有较高含量丙烯酰胺的消息。丙烯酰胺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据SNFA的专家估计,目前瑞典每年有数百例的癌症患者可能与摄入过多的丙烯酰胺有关。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证实了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并认为其可能致癌。1.丙烯酰胺的形成当食物(如土豆)中的某种天然氨基酸(天安酰胺)与葡萄糖等糖分,经过高温油炸后就会发生异常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多环芳烃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中包含有丙烯…  相似文献   

2.
油炸食品由于其有特殊的香味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炸制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丙烯酰胺,通过对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分析,对减少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如何进一步控制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仍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干奶牛阴离子盐利用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干奶后期奶牛10头,探讨干奶期奶牛应用阴离子盐产生效应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1、收穗后青刈玉米秸与小麦秸作为大容积性饲料,尿液pH易达到阴离子盐产生效应的状态,而萨拉秧与苜蓿干草则不易达到;2、不同大容积性饲料,阴离子盐的适宜添加量不同,收穗后青刈玉米秸、苜蓿干草的适宜添加量为每头440~500g/d,小麦秸则为440g/d;3、将添加的阴离子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精料均匀混合,另一部分先溶于少量水,再均匀喷洒于大容积性饲料表面进行饲喂,可避免阴离子盐对采食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用烤制上色代替传统烧鸡工艺中的油炸上色,确定了烧鸡烤制上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烘烤温度230℃,糖液质量分数50%,时间8 ̄10min。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两种不同工艺下,烧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实验表明,烤制上色能显著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危害及其检测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抗生素残留的来源与途径,介绍了抗生素残留对人类健康、乳制品生产、环境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仪器检验法、免疫学分析法等,并指出了这些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英国康普敦和查理乌德食品研究协会(CCFRA)日前发布声明,研究出了1种丙烯酰胺的新检测技术。研究人员首次将丙烯酰胺的提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检测工艺结合起来。该协会发言人表示,应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生产者在不同的加工过程中检测丙烯酰胺。该方法能够检测到食品中任何形式的丙烯酰胺,如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
自从食品中发现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形成机理、减少措施、暴露研究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均有所进展。本文就丙烯酰胺的性质、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分布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丙烯酰胺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植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残留分析技术、主要仪器设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云霞 《种子科技》2012,30(4):20-20
组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验证和检测试材的DNA导入情况,通过观察导入后代与供体DNA的共同和差异谱带,来筛选含供体特异DNA谱带的导入后代。这项技术的研究是外源遗传物质导入育种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危害食品安全与生活环境的甲醛测定方法进行了详尽研究,提出了在不同产品中检测甲醛含量的快速、高效、合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1份香稻材料,1份对照材料以及13份回交材料为试验材料,建立了三种方法对米香基因BADH2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比较了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尝试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米香基因型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熔解曲线法较其它方法具有灵敏、高效、简单等特性,开发了包含目的基因在内的79个碱基为目标扩增区域的引物,建立了鉴定方法,能够达到快速分型的目的,为高通量定向培育米香水稻材料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而肉类食品因营养丰富,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糖份、蛋白质和水分,所以极易感染食源性致病菌等微生物,进而使食源性致病菌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本文综述了我国牛肉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现状,旨在通过了解食源性致病菌在牛肉中的污染情况来控制牛肉中的食源性致病菌,确保牛肉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北虫草新菌株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绪璋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206-210
摘要:采用细胞组织分离培养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北虫草新菌株,并对新菌株进行了培养基配方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可用于生产的新菌株菌丝见光之后转色快,由白色变浅橘黄色至深橘黄色, 菌丝粗壮、挺立,分生孢子呈念珠状;栽培配方以小麦或大米为原料,添加营养液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70%以上;在培养基中添加淫羊藿等中草药能提高北虫草的营养成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功能性北虫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生物食诱剂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20年进行了棉铃虫生物食诱剂在花生上的应用试验.结果 表明,棉铃虫生物食诱剂添加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利用圆盘诱捕器投放田间,对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甜菜夜蛾、金龟子、银纹夜蛾等害虫均能进行诱杀,投放后15d叶片被害率较常规防治减少2.59个百分点,投放后25 d叶片被害率较常...  相似文献   

16.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实现食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应有的作用。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的认识,筛选科研素材和新产品,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训练。通过改革,旨在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微生物学知识进行食品行业的创新和产品升级。  相似文献   

17.
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应用于大豆膳食纤维绿茶饮料的生产加工中,对其进行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危害分析和CCP控制等的文件策划及体系运行。  相似文献   

18.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也是食品专业学生的考研课程。主要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2个部分组成。为了符合国家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有必要对"食品化学"的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以达到"食品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花椰菜营养丰富、品质细嫩、清香可口,是城乡居民喜欢的常食蔬菜之一.但在生产中经常发生生长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质量和产量,使许多种植者蒙受经济损失.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对常见的几种生长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为广大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