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物理脱毒物理方法脱毒包括:热处理、微波、射线、紫外线、水洗、脱胚处理(主要用于玉米的脱毒)及添加吸附剂等措施。目前,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吸附剂来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大概有30个GIS在伊拉克的一个村庄的边缘集合,等待着一个专业军犬搜寻小组的到来。一架直升机准时地到达并走下了两名乘客。两条腿的乘客是SSD(特别搜救犬)小组的成员凯文·瑞斯,另外一位是格雷克,一头黄色的拉布拉多猎犬。它带着护目镜和耳罩用于保护其眼睛和耳朵。  相似文献   

3.
综述低品质秸秆如麦秸和稻秸等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秸秆的物理处理(挤压膨化和汽爆)、化学处理(碱化、氨化和酸化)及生物学处理(微生物处理和酶处理)方法等,为促进秸秆在畜禽饲养中的合理应用和指导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饲料》2013,(17):45
美国德金国际有限公司(www.desertking.com,也称沙漠王公司)以研发沙漠植物源产品而闻名于世,是全球著名的麟凤兰(Yucca,也称丝兰)和奇利仕(Quillaja)生产商。  相似文献   

5.
同期发情技术是指控制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输精,即在观察到发情征状后约12小时输精;也可不观察发情表现,在预定的固定时间输精,即定时输精或称成批配种。理想的同期发情技术应该使绝大部分被处理母畜发情同期,且能受胎。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受胎母牛数占输精母牛数的百分率)、同期妊娠率(妊  相似文献   

6.
<正>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也就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有人也称之"打火印"或"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笔者近期在某生猪定点屠宰厂检疫中检出一头患猪丹毒的病猪,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规定处理。并应畜主要求,接诊了其同圈舍饲养的2头患猪丹毒病猪。急性猪丹毒,采用高免血清配合抗生素,以及对症治疗可  相似文献   

7.
Henneberg及其同事最早进行碱化秸秆的试验(Lehmann,1891),随后Kellner(1900)用氢氧化钠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处理秸秆,然后用水冲洗残留的碱,结果秸杆有机物和粗纤维消化率提高。以后Bekmann(1921)将此法改进为常压冷水处理,故称Bekmann法,也称“湿法”,经改进后这一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增强,秸杆有机物可在原有基  相似文献   

8.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消毒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也就是说只对繁殖体有效,不能杀死细菌和芽孢,有的消毒药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猪场消毒灭菌的方法很多。紫外线是物理消毒的一种方式,属电  相似文献   

9.
秸秆饲料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及复合处理等)及其原理、效果和优缺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几种常见物理灭菌方法对柞蚕链球菌的灭活效果,测定了柞蚕链球菌对紫外线、高温干热、高压蒸汽、常压蒸汽、恒温水浴的耐受性。柞蚕链球菌对紫外线照射的耐受能力最强,30 W紫外灯照射20 h仍不会失活;对高温湿热的耐受能力比对高温干热的耐受能力弱,100℃下蒸汽处理5 min即可失活,而100℃干热处理60 min才会失活,120℃干热处理10min可失活;对高温(70℃)水浴的耐受能力较弱,处理5 min即可失活,而在60℃水浴中处理60 min仍不失活;对高压蒸汽的耐受能力也较弱,高压(0.05~0.1 MPa)蒸汽处理5 min即可失活。综上表明,对柞蚕链球菌采用高温干热、高温蒸汽和高压蒸汽等物理消毒方法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猪疝(也称“猪赫尼亚”)是猪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它解剖腔的一种常见病。我县从2000年推广“二杂”(长大或大长)良种母猪1870头开始,历时五年半已推广21973头。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制种业主分布全县25个乡镇各个村社;我们对种猪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查和处理。在处理中,发现在饲养本地猪和荣昌猪中鲜为人知的猪疝,在本品种中出现几率很大。  相似文献   

12.
在高海拔地区对西藏青稞秸秆进行氨化(A)、碱化(B)、复合(C)和微贮(D)处理,与未处理秸秆组(对照组)比较,评定其物理特性、测定处理前后营养成分及饲喂藏绵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秸秆色泽、气味、质地和温度等物理特性均较好.氨化和复合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提高,碱化和微贮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除了微贮组,其余各组间及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组比未处理组藏绵羊对粗饲料采食量分别提高22.12 %、20.19 %、25 %和35.58 % (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36.60 %、29.28 %、41.58 %和63.54 %.其中,以微贮处理组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碱化处理组及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粗饲料效率分别提高0.78 %、0.49 %、0.87 %和1.35 %.经济效益以微贮处理组明显,每天纯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13.
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其它动物一样,均需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也称无机盐)等五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而是评价一种饲料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后备母猪乏情也称不发情。在集约化养猪场中后备母猪达到配种日龄却未出现发情的现象极为普遍,乏情的母猪数量约占后备母猪批次群体的5%~35%。笔者以亲身经验对后备母猪的催情技术在物理、营养、查情、激素处理及环境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解决母猪乏情的措施,以此供广大的集约化猪场和养猪户提供后备母猪乏情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秸秆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 物理处理法秸秆的物理处理法包括切短、磨碎及蒸煮法等,较为简单,常作为其他方法的前处理。物理法能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但是不能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另外还有高压蒸汽处理、膨化等。秸秆中的木质素在温度达到170℃时才可以软化或是部分水解,这种处理需要特定的设备输送热量、控制温度,成本较高。近年来,又见到一些关于用辐射技术处理秸秆的报道,当辐射剂量超过20×107时能促使秸秆的细胞壁含量降低,提高体外消化率(孟庆翔等,1992)。2 化学处理法21 酸、碱处理法 化学处理秸秆的方法开始于本世纪初。1900年,Kel…  相似文献   

16.
<正>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中兽医称"口疮""舌疮",它包括各种舌炎、腭炎、齿龈炎、各种家畜都易患本病。按其性质有卡他性口炎,水泡性口炎,溃疡性口炎等多种类型,临床上以采食、咀嚼障碍、流涎、口腔黏膜红肿及口温增高为特征。麦收后剩余的大量麦秸,如果不经科学处理就直接喂家畜,极易导致口炎发生。1发病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1.1原发性口炎(1)卡他性机械性损伤(粗硬性饲料)、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影响,食刺激性或腐蚀性较强的药  相似文献   

17.
6.曝气槽、反应槽经前处理和流量调整后的废水,被送往曝气槽或者反应槽即进入微生物净化分解过程。也有采用嫌气分解(沼气发酵)的嫌气反应槽(不供给氧气),但这仅适合浓度低的废水。在处理如养猪废水的BOD、SS、氮等浓度都非常高的废水时,如只用嫌气处理,若要使废水净化到能排放入公共水域,目前还是很困难的。因此,使总负荷量减少些也许是有可能的,但其后段仍有必要用好气条件(供给氧气)进行净化。所以,关于使用好气条件的反应槽是一定要考虑的。 (1)曝气槽、反应槽的目的: ①使依靠滤网和沉淀等物理方法或凝集分离等前处理未能除去的、溶于水中的污浊物质变成细菌体  相似文献   

18.
选择4头荷斯坦奶牛,利用尼龙袋法测定不同的物理加工处理(膨化、制粒、压扁、烘炒)的玉米干物质(DM)和淀粉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各组玉米DM和淀粉的有效降解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膨化玉米>颗粒玉米>压扁玉米>对照玉米>烘炒玉米(P>0.05)。DM和淀粉的有效降解率P值的显著改变可能是在水分、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玉米籽实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各组玉米的瘤胃降解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正>猪瘟(CSF)在欧洲称古典猪瘟,用以区别非洲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为避免与乙型肝炎病毒字首缩写词(HCV)混淆,多用经典猪瘟病毒字首缩写词(CSFV)代替猪瘟病毒。猪瘟病毒(CSFV)为核糖核酸(RNA)病毒。病毒粒子呈圆形球状,直径40~50nm,二十面体对称衣壳,有囊膜,存在于细胞浆内。猪瘟病毒对抗生素类药物无敏感性,对温度、湿度、日光等物理因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了酸、碱、有机试剂、植物激素、热水浸泡、超声波以及擦破种皮等11种方法对4种野生草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处理对马唐的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野豌豆种子在擦破种皮处理下,发芽率从1.11%提高到96.6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对野豌豆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在20%NaOH的方法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从10%和2.22%提高到86.67%和58.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1 000mg/L赤霉素浸种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附子种子的发芽率(P0.01)。其他方法处理对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野生草种的休眠特性不同,试验选用的马唐种子无休眠性;野豌豆种子需物理破皮;20%的NaOH和1 000mg/L赤霉素处理可打破香附子种子休眠;20%的NaOH处理能打破稗草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