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海相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根据野外对露头烃源岩的观察,结合样品室内分析结果,从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沉积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它日错地区的两套烃源岩,郎山组灰岩有机质丰度很低,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多尼组灰岩有机质丰度低,多为Ⅱ2-Ⅲ型干酪根,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总体而言,它日错地区烃源岩生油潜力很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造就了其独特的生境,其出露或埋藏的基岩主要为可溶性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岩等),在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渗漏严重,地表水匮乏。且成土速率慢,土层较薄,保水能力较差,地表土壤多为中性至弱碱性。这对牧草和家畜生产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规范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家庭牧场生产,本规程对该地区草地放牧利用策略、放牧时期、放牧留茬高度、放牧次数和放牧利用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对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草地放牧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生长季盛期高寒草甸N2O排放特征,同时基于路径分析方法,解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生物量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影响作用.结果 表明:生长季高寒草甸N2O排放速率存在较大时间异质性特征,平均排放速率为(39.3±5.4) μg/(m2·h),各月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N2O排放速率之间,可以建立较好的回归方程(R2 =0.726);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对矮嵩草草甸N2O排放速率的正向直接作用较强,而土壤湿度和容重与高寒草甸N2O排放速率间存在负向直接作用关系.各因素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和铵态氮,对土壤N2O排放均具有较大的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通过影响高寒草地生物量、土壤硝态氮、铵态氮而间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N2O排放速率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岩金矿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中青海省尖扎县当顺金矿矿区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该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西秦岭印支褶皱带的西段,主要出露地层有两个,即三叠系隆务河群(TL)和白垩系下统河口群(KH)地层.尖扎县当顺矿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很好,且具有复杂的构造期次.其构造期次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即复杂的褶皱以及断裂构造.通过对该矿区内开展的1:5000地质测量,结合1:2000的地质测量资料,还有大量槽探,发现该区域内地球物理异常,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本文对该矿区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异质生境空心莲子草的结构基础与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营养器官的部分性状,对旱生和水生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的结构和物质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对2种生境空心莲子草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营养器官因环境适应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叶宽、叶片角质层厚度、孔下室面积、气孔数量与分布表现显著差异,旱生者具有长的表皮毛,而水生的则完全没有。茎中节间长度、髓腔直径、髓射线宽度和输导组织的类型、数量及比例在不同生境的茎和不同生长型的茎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旱生匍匐茎和根状茎节上具宿根,含大量贮藏物质,并生有多量的不定芽,具备成为独立散布体的物质和结构基础,而水生茎则因适应吸收需要,产生大量不定根。空心莲子草花粉败育率高(约80%),可能是其较低结实率的原因之一。空心莲子草在较低的有性生殖率下如何完成远距离扩布值得进一步探讨,此点在杂草防治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毯草野生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我国地毯草野生种质资源的分布区域、形态特性以及主要生境条件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1)地毯草野生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的热带以及南亚热带气候区域,在江西、贵州、四川以及湖南等省的南部地区首次发现了地毯草.地毯草分布区的最高纬度为27°10′N,海拔1 350 m.2)在不同生境采集的地毯草在形态特征方面拥有一定的变异,在台湾高雄和广东乐昌采集的地毯草材料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3)地毯草自然种群主要分布于潮湿的河滩地、沟旁、路边、田坎、丘陵山地、山坡疏林地以及山谷地带,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但多贫瘠且呈酸性(土壤pH值3.5~7.43).主要群落组成为地毯草 竹节草 假俭草十双穗雀稗、地毯草 竹节草 狗牙根 马唐以及地毯草 两耳草 狗牙根 白花地胆草.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偃麦草属3种植物(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的种子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均呈舟形,顶端均具毛;颜色略有不同,主要以黄色、土黄色及深褐色为主;种子长,宽和厚度差异显著(P<0.05),种子长的顺序为: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偃麦草,种子宽和厚度均为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偃麦草;长穗偃麦草种子千粒质量较大,平均为0.564 g,而偃麦草种子千粒质量仅为0.269 g。偃麦草属3种植物的种子胚位于种子基部,呈侧生型,胚乳占绝大部分比例;中间偃麦草种子的种皮厚度最大,长穗偃麦草种子的最小;偃麦草种子的种胚长度、胚根长、胚芽长和盾片均小于长穗偃麦草。通过对偃麦草属3种植物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和种皮厚度等的比较分析,可为其分类保存和遗传特性的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区21个测站1961-2009年春季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资料及月平均环流特征量资料,对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2009年春夏季特大干旱的响应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①春旱发生在5月的几率较高。②在乌拉尔山高压脊、鄂霍次克海高压、欧亚西风带环流的影响下,2009年春播期间正处于干旱少雨时期。③从年际变化看,前期青藏高压和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间干旱少雨的因素之一。④2009年春播期间内蒙古东部农区出现了较严重的干旱,主要表现在5月出现了明显的旱情,5月东部农区降水量明显偏少,在近30年排第2位,同时伴随持续时间较长的无降水天气。⑤2009年春季和5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图上,出现了典型少雨年的特征。这些因素对预测内蒙古东部农区春播期干旱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的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及磷(P)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线性相关(P<0.01),分形维数(D)分别为1.692~3.839 和2.260~3.955,二者地上生物量的动态积累具有自相似性,分别遵从D=2.012和D=2.366幂函数增长的分形生长过程;JP1、JP2根、茎的全磷(TP)含量变化较为一致,整体呈递减趋势,而叶的TP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且差异较大。二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季节变化明显,前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一般明显高于后者;JP1、JP2不同器官的P分配比在各时期差异较大,但整体以叶的分配比占优,茎次之,根最低;JP1、JP2不同器官N/P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前者为9.87±3.47<14,其生长受N限制,而后者为15.73±5.00<16,其生长同时受N、P限制,但更多受P限制。研究发现,JP1、JP2生物量、TP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和养分限制状况的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和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RUSLE模型的三江源高寒草地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问题在保障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生态和生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137Cs示踪法为基础,结合RUSL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模型, 以GIS反演为手段,综合分析三江源区2001-2012年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特征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呈现空间异质性特征,降雨侵蚀力因子年际浮动变化较大,但总体呈上升态势;土壤可蚀性因子呈斑块化分布特征,较高可蚀性类占到总面积的95.66%;坡度坡长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受海拔显著影响;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在研究区自西北向东南呈现空间异质性特点,过度放牧是引起下垫面侵蚀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2)对RUSLE模型的验证显示相关系数和平均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49和75.29%,RUSLE模型估算存在一定的高估,在没有形成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土壤侵蚀机理模型前,应用RUSLE模型仍然是较好的现实选择之一。3)利用RUSLE模型估算的三江源2001-2012年平均侵蚀量为3.1×109 t/年,侵蚀强度分级重心转移分析表明中度侵蚀、强度和极强度侵蚀重心相对集中,侵蚀程度最高的3个地区为格尔木市唐古拉乡、治多县和兴海县。4)由土壤流失量结合市场价值法,估算出研究区2001-2012年平均有机质经济损失价值为114354元/km2, 总年均经济损失达399亿元,整个研究区受土壤侵蚀现象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因此,创新发展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分类、分级、分段、分区”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草原主要草地植物传播生物学简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本研究论述了科尔沁草原主要草地植物的传播生物学特性.在141种植物中,44种以种子作为传播体,97种以果实作为传播体;传播体重量< 0.1 mg的植物12种,重量0.1~0.999 9 mg的植物61种,重量1~9.999 9 mg的植物55种,重量10~99.999 9 mg的植物12种,重量100~999.999 9 mg的植物1种;具有典型聚合传播体的植物4种;具有典型多态传播体的植物1种;传播体具附属物的植物66种(占总数的46%),其中19种带冠毛,10种带绢毛或丝毛,15种带芒或刚毛,6种带翅,6种带钩或刺,10种带其他附属物(花柱、花萼、结块和喙等).在124种植物中,11种植物(7种蒿属植物、2种车前、百里香1种和野亚麻1种)种子具有粘液,其种子或果实的干重<1 mg.已发现23种植物具有明显的植冠种子库(植冠种子库种子达到总结种量的5%).8种植物植冠种子库种子超过结种量的30%,7种植物达到结种量的20%~30%,8种植物少于结种量的20%.具有植冠种子库的植物以菊科(尤其蒿属)、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为多.具有较强或相对较强沙生适应性的植物多数具有植冠种子库.探讨了传播体类型和重量、利于(或阻滞)传播的传播体特征、传播体多态性与传播适应的多面性、延缓传播与植冠种子库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分子量大豆皮多糖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9,(17):35-41
文章对大豆皮多糖(soybean hullpolysaccahrides,SHP)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得到SHP及高分子量组分(high molecular weight 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SHP-H)和低分子量组分(low molecular weight soybean hull polysaccharides,SHP-L),对三种多糖组分进行了基本结构及功能性质上的分析。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三种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量,结果显示SHP的相对分子量主要分布在8.6×10~4U及2.5×10~6U附近,SHP-L及SHP-H的相对分子量分别分布在1.4×10~5U和2.3×10~6U左右;FTIR图谱结果表明,SHP-H与SHP无特征官能团上的差异,而经过超滤后得到的SHP-L会出现部分官能团的损失。还原力试验、1,1-二苯基-2-苦味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SHP、SHP-L和SHP-H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低分子量的SHP-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的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SHP-H具有比SHP-L及SHP更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